分享

新书|4月历史学类新书简讯(下)

 隨风飘逝 2017-05-04



2017年4月历史学类新书(下)


整理人:曹二


1.林肯·佩恩:《海洋与文明》,陈建军、罗燚英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



本书试图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世界历史,揭示了人们如何通过海洋、河流与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以及交换和传播商品、物产与文化。进而指出各人群、民族、国家与文明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水路通道,在塑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历史。


2.田海:《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赵凌云、周努鲁、黄菲、李曈译,黄宇宁、徐立恒校,上海:中西书局,2017年。



本书探讨了中国古代的几种典型故事(谣言)的流变,并就其引发的恐慌及民众的应对之法,尤其是选择替罪羊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还分析了地方官员乃至朝廷的反应。作者据此反映了口头话语、地方记忆的强大能量,体现了民众面对谣言时的自主性及其在重新构建地方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3.白馥兰:《技术、性别、历史——重新审视帝制中国的大转型》,吴秀杰、白岚玲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



本书从性别、技术、历史的角度,重新对帝制中国的大转型这一宏阔主题进行了细微的探索。作者讨论了明清帝国在技术上止步不前与其持续繁荣这一矛盾性下的相容性,还关注了不同技术对于日常生活中宏观与微观政治之间的交互作用与晚期帝制中的治理手段,并发现性别原则是被编织进整个帝国的经纬脉络当中的。


4.左松涛:《近代中国的私塾与学堂之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



晚近国人对传统私塾与新式学校多视为落后与进步、野蛮与文明之争,而对旧式民间学塾和私塾与学校的纠缠竞争,都还亟待进行深入、持平的研究。本书竭力重构了当年的历史环境与历史观念,重建了有关近代中国私塾与学堂之争的诸多重要史实,可为中国追求教育现代性的努力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5.贺萧:《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本书作者用十年时间,访谈了陕西农村72位老年妇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活变迁史,据此展示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如何既带有地方性,又具有个人色彩,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影响了农村妇女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审视了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社会性别在社会主义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排版:@曹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