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园随想曲一作者张启义

 wdcwhwjwx 2017-05-04

一次校友会当了两回代表。第一次经朱南康推荐,代表毕业五十年的老校友参加了校运会的入场式,而且是压轴的方阵,为大会添了一些色彩;第二次是自荐的,代表化七同学回访老朋友一清华园。

一号楼:当年大名鼎鼎又饱受争议的建筑,是我们进入清华时的宿舍楼。

二号楼:同样是'大屋顶'的建筑,据说是当时入住同学最多的宿舍楼,我们也曾住过。只是现在看上去有点乱,墙上装满空调,门口放满车辆。

三号楼:清华同学最憧憬的宿舍楼,只有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和文工团员才能入住.化七也有同学入住,而我只能望楼却步。

四号楼:最神聖的宿舍楼,那是清华才女们的住处,男同学须止步。也许己养成了习惯,在四号楼前一走而过,不敢停留,不敢拍照!我却忘记了这或许给我们年级的女同学们留下了遗憾!没办法,习惯成自然。

五号楼,八号楼:就像城市改造一样'地皮依旧,老屋不见'。无影无踪,无法留像记念,也算一件憾事!

新斋:离开清华前最后居住的宿舍,原来印象很好,很想进去看,门未开进不去,只能在门外留影了。忽然产生一个想法,好像与几十年前的一个老朋友重逢了,朋友变化不大,只是脸上多了一些老人斑。不信?你看'新斋'脸上的叫做'人文学院'的东西。

化学馆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学习、实验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我至少还有袁新同学的最尊敬、最怀念的老师郁鑑源先生工作的地方.很想进去再听一堂课,再做一次实验!但大门紧闭,其实门开了,也无法再去听课做实验了,只能寄望于孙子辈了。

西操场体育馆是我曾经喜爱的地方,那里有我崇拜的有体育特长的同学,那里有我非常关注的东西:清华、全国、世界的各项田径记录。时过境迁了,因现代传媒发达,记录无须登在墙板上了,东大操场也大多了,这里就算是故地重游,看望一位老朋友吧。

图书馆是我唯一找错地方,不得不二次回访,才重睹了图书馆正门的芳颜。我总感到并常同他人谈到的一个话题是:在清华园的众多新建筑中,我最青睐的就是图书馆扩建工程,新老一体,一气呵成,看不出这中间竟有近百年的历史代沟!老学长曹禺先生在学生时期,就在这里完成了我认为是至今中国最好的话剧'雷雨',而我在学生时期虽也常来,只不过是翻翻书报、杂誌而已。他是一座高山,我仅一抔黄土!人和人不可比啊!

科学馆在今天的清华园里也许并不显眼,但她确实見证了清华的历史。同学们和我同样经历的一段残不忍睹、不堪回首的往事,我不愿想,更不想说、不写了…

水木清华常与清华园,清华大学联在一起,名称可互換互用,其中缘由我不知道,也无须知道。

工字厅是清华大学最神聖的地方,因为神聖,上学六年我没去过一次,从门口经过也就两三次,现在时代不同了,想进去看看,可大门紧闭(因时间太早,才七点钟),在大门外留个影,也算是紧密接触了一次。

我们上学时总叫这里为'荒岛',到也名符其实.来玩的人很少,花草树木无人修理,显得荒芜。我却喜欢,时常来走走.这次进去看看,变化很大:花木茂盛、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点都不荒了,但好像是与我毫不相识、完全陌生的路人。现在叫什么?我没去打听,只听说'文革'中改名为'红岛',真有点莫名其妙!

'荒岛'的唯一入口,过去是木板橋,两边扶手是铁管,上面刷了一点防锈漆。現在小石拱桥漂亮多了,否则清华建筑系就无脸见人了。

据说世界上最美的大学有清华,我想这可能是真的。你看'工字厅'前的道路及两旁的树木、草坪多漂亮!公园也未必如她。但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听到: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有清华!!

这是清华园里我最爱的一条路,也就一、二百米长吧。两边全是古银杏树,一到秋天金黄落叶铺满整条路,美到我想说什么都说不出;想唱不知道唱什么,想喊两声又不好意思…这条路在哪里?不用我说,每个同学都知道!

清华教我:行胜於言。

这是标志性的建筑,必须拍!

这是最老的建筑,必须拍!何况是梁思成、林徽因工作过的地方,实该拍!

她就是清华的标志!据说在这里拍照是要付费的。可是我每当看到她,马上就想起了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的傍晚,亲眼目睹的一场残杀善良、践踏文明的浩劫。我想大声呼喊住手,可喊不出也不敢喊;我想放声痛哭,可哭不出也不能哭!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气往肚里噎,让淚往心里淌。真品被砸碎丢弃,如今风光的立在那里的只是个复制品。

听系领导介绍,我们工化系在世界大学的排名已进入前十几名了,真高兴!这是实实在在地走向世界,争创世界一流!可是走到工物系馆前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媳妇呀,何时才能熬成婆?!

想当年主楼巍峨挺拔,与清华的名气还匹配,可今天看上去略显不足了,主楼有点自卑。忽然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话语响起来:'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主楼精神一振,挺直腰杆干下去,没有什么丢人的!

学蒋南翔校长的名句:'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胡编了一句:'西校门之小,已容不得两辆汽车同行'。

将东大门扶为正门是正确的,何况这个大门还不错,有点气派!

年年校庆今又校庆,百年的学校流水的学生!签到处上签满了名,我想没签的同学要远远多过签名的。签不签只是个形式,我不喜欢形式,沒签。但是我和那些没签的同学一样已把母校深深地、永远地印在了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