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朗读者》还要清流,这档良心节目你看了吗?

 轻风的起点 2017-05-04


过年期间,《中国诗词大会》毫无征兆的火了。接着,人们欣喜的发现了《见字如面》,发现了《朗读者》。


有人说,文化类节目迎来了春天。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春天,但至少,我们知道了节目不仅仅只有搞笑和自以为搞笑,它可以更安静,更内敛,让人低回辗转,午夜梦回。


最近,我又发现了一档良心节目,已经做了四年,若说清流,是真正的清流了,可惜好像知道看到的人还不多。今天推荐一下。


它就是由凤凰文化打造的《春天读诗》。


这个节目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美。除了诗歌美,读着美,画面也很美。因为美,看完《春天读诗》四季,我又回看了前三季,发现大多数场景都是在户外拍摄的,有海边,有森林,有城市,有大陆,有香港,有台湾。同一个春天,不同的景象,不同的人,读不同的诗,这感觉真好。


春天读诗·4》完整版视频

 

虽然说的这么美,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诗歌在今天是一个很小众的东西。


我们好像不怎么需要诗了。如果说文学是多余,那么诗可能是多余的多余,它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功用。而且,它还反效率,它要求你慢一点,再慢一点,静一点,再静一点,它要求你去关注每一个字,每一个字和字的关系,它要求你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所有无用的东西,比如云朵、天空、爱情,比如尘土、孤独与美。


但,读诗是快乐的。它无用,所以你和一首诗之间没有别的,只有你和诗。你开口,空气在唇齿间摩擦,声带震动,一个句子滑落,一个句子接着滑落,声音先于意义,我们总是先感受到声音的美,再感受到意涵的美——耳朵首先快乐,舌头快乐,口腔快乐,头脑快乐,心里快乐。


是的,诗要读,要包含深情的读,要把自己的灵魂放进去读,如此,才能读得如痴如醉,读得天昏地暗。


之前,我在不止读书推荐过韩国诗人高银的诗集《春天 得以安葬》,我读那本诗集是在一个深夜,我发了神经一样的,大声朗读,在客厅里来回踱步,手舞足蹈。


不读出来,好像没办法真正进入一首诗。而一首好诗,一定是好听的。


我上高中时,早读时最爱读古诗,李白的《将进酒》特别澎湃,读着读着,就从内心深处唤起了一股生命力,旺盛得要燃烧。而且,真是好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不知道为什么,我还特别喜欢背《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也是特别好听。


一个人等公交,排队,或者发呆的时候,我有时候会背诗玩。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是,诗虽然无用,但多读一读,是很开心的事情。并且,诗的滋养,更底层,更醇厚。久不读诗,灵魂会荒芜。


下面,就来看看这一季的《春天读诗》都有谁,读了什么诗。


话说这一季的八位读诗人都不是诗人,他们有的是演员,有的是作家,有的是歌手,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向爱人、前辈、榜样、偶像或者心有戚戚的同道者致以心底的思念,一首首旧日诗篇在和煦的春风中化作远方来信。




钟立风




前面说到诗是要读的,忘了说,曾经诗也是可以唱的,这一条路是通的。我第一次听周云蓬唱海子的《九月》,仿佛真的听到了来自远方的风,闻到了来自草原的气味。


钟立风唱的是张枣的《镜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不知道钟立风唱到这句是,想到的是什么。



袁泉



海边的孤独图书馆,袁泉读的是茨维塔耶娃的《我多么希望与您一起》。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诗,必须要先赞美一下,袁泉读的好好听。



我不知道这首诗的背景,但放佛看到了一个北方大雪纷飞的小城,城中的一个旅馆,一个旅馆中静默的时光。而我也好像知道,并不存在那一场时光,并不存在那一个旅馆,并不存在那一个大雪纷飞的小城。


节录片段:


“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

在房间中央,一个磁砖砌成的炉子,

每一块磁砖上画著一幅画:

一颗心,一艘帆船,一朵玫瑰。

而自我们唯一的窗户张望,

雪,雪,雪。

你会躺成我喜欢的姿势:慵懒,

淡然,冷漠。”


海风吹起了袁泉的衣襟,她似乎正感受到来自茨维塔耶娃的释然。



李银河



“今天我感到非常烦闷/我想念你”,这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诗。


站在威海海边,李银河重新翻开那些往日的情书,每一个句子,都有来历,每一个句子,都有曾经。诗歌在这里,成为了最美好的记忆。



白先勇


昆曲是白先勇一生的挚爱。小时候他听过梅兰芳的杜丽娘,青年时写过小说《游园惊梦》,这些年,他还用心用力的为年轻观众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这《青春版·牡丹亭》我是看过的,六个小时,百转千回,虽然与现代隔着千山万水,但文化的脉络是在的,听起来,我竟也入了迷。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苏州的园林里,年轻演员操起水磨腔,眉眼生春,唱了起来。另一边,在台北,白先勇读出了自己的《牡丹亭》。



任素汐



看《驴得水》,任素汐唱的《我要你》真的太好听。这一回,任素汐在教堂里读的是普希金的《理智与爱情》。


这是一首比较比较旧的诗,表达和观念都挺旧的,不过任素汐还是读出了现场感,好像真有一个人坠入爱河,真有一个理智,一个情感,互相拉扯。



向京



向京的作品,总是很忧伤似的。看得人怔怔的。她选的诗,是辛波斯卡的《一粒沙看世界》,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



辛波斯卡不轻视任何一个自然的造物,而将他们平等的对待。


在她眼里,自然好好的发生,本来与人无关,一粒沙不需要我们的瞥视和触摸,窗外的风景兀自美丽,不是要我们欣赏,浪花不介意单数或是复数,而天空本无天空,落日也未曾落下。


“人物是捏造的/急促是虚拟的/讯息与人无涉。”



许知远



许知远在镜头里非常许知远的那样吸着烟。它沉入黑影,读米沃什的诗,《坦白》和《蟒蛇》。


我喜欢这首《蟒蛇》:


我想说出真相

但感觉徒然

我试图坦白

却没有什么能够坦白


语言总是这么无力。



胡德夫




胡德夫的声音真好听,他站在太平洋的海岸上,读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全英文,声音深沉雄厚,我忍不住多听了好几遍。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望见天空/一个人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身后人的哭泣”,大风卷起巨浪面朝着胡德夫扑来,这是他和迪伦对这多情又残忍的世界共同的叩问。


以上,八位读诗人和他们读的诗,介绍完了。


除此之外,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去看看他们前三季的节目,也很精彩,并且每一季都有所不同。比如我非常喜欢第三季,就是以“岛屿”为主题,读诗的诗人在岛上。


另外,他们也邀请到了很多一般难以见到的诗人,而这些诗人,读起诗来,是这个样子。


北岛读自己的诗《乡音》和《安姆安拉》



因为诗歌,北岛好像一直年轻着。查资料才发现他已年近古稀。在香港九龙岛,他面对自己的祖国,读诗。去国三十载,“祖国是一种乡音”,他唯有“对着镜子说中文”。禹禹独行,北岛渐渐成了背影,这一次他面对镜头,我们听到他的想念,或许还有恐惧。只可惜“苍蝇不懂得什么是祖国”。



93岁(拍摄时91岁)叶嘉莹先生吟唱读诗《海棠四首》



叶嘉莹说自己一辈子从来都是站着念诗的,“那时都是我们的教授老师在树下吟诵。”多美啊,站在海棠树下吟诗,这样的雅致,我们这代人是难以想象了。不过看着叶嘉莹望着海棠花,以她独特的、标志性的方式念诵起自己新作的四首绝句,余音袅袅,好像抓住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



余光中读诗《春天,遂想起》



88岁的余光中依然站在基隆港上遥望江南,每根白发都系着一生的乡愁。余光中远离家乡的日子比北岛更久,从一九四九开始,从风华正茂到满头白发,从个人的乡愁赋升华成民族的思乡曲。江南那么近,就在基隆港的西北方向,“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却“想回也回不去”。 “那许多的表妹就那么任伊老了”,“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郑愁予读诗《错误》



郑愁予原诗是写战乱之中的江南,后来跨越海峡,也成了另外一段乡愁。台湾淡水的重建街,是当地最古老的街。黄昏的小巷里,郑愁予悠悠地读着61年前写下的诗篇,青石板上的青苔还挂着太平洋吹来的湿润水汽。夕阳洒下一片金黄,墙头的猫儿缓缓走过,仿佛它就是那个过客。



痖弦读诗《如歌的行板》



“民国诗人”痖弦在加拿大的郊外散步、憩坐,细数着世界与人生的种种必要,他已悟到:“既被目为一条河总得继续流下去/世界老这样总这样:——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



激动之时纵情落泪,梁小斌读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钥匙”象征青年一代在“文革”中所失去的青春等一切美好的东西。35年后的今天,梁小斌再次读起这首在一代人生命里打下深深烙印的诗,别有一番滋味。梁小斌读诗很重,好像要把生命读出来似的。他哭了。


廖伟棠用粤语读诗《小祷文》



就算在香港,这颗繁华的商业明珠,一样有“流亡者”,只不过他们是经济危机的难民,“切着风来食,空中蘸着火沫”。廖伟棠看着这些像蚯蚓般生活的人们,用粤语默默祈祷:“如果寒冬来临请垂悯/路边这两个喋喋的主妇的爱情/请垂悯路灯熄灭后的三个世纪暗夜。”不知道是不是王家卫看多了,我发现粤语读诗也好美。


好了,一激动说太多了。接下来,就要你自己去看了。如果你对诗,对读诗感兴趣,这里还有一场活动,你会喜欢的。




远方诗人的来信:春天读诗之夜



时间:2017年5月6日(周六)19:30-21:30 


嘉宾:欧阳江河、李银河、熊培云、梅婷、余秀华、

          蒋一谈、钟立风、戴潍娜、杨庆祥、蒋山


主持:彭敏


地点:北京77剧场 


主办:凤凰网文化频道、北京77剧场 




5月6号晚上7点30分,北京77剧场,第二届 春天读诗之夜。余秀华、戴维娜、杨庆祥、李银河、向京、欧阳江河、熊培云六位嘉宾来到现场,致敬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诗人。另外人蒋一谈、演员梅婷致敬他们心目中当代优秀诗人,民谣歌手钟立风、蒋山也将现场助阵。


架起楼台越过时空,聆听诗人从远方传来回音。血肉之躯无法永恒,愿春天的诗可以供人记住,彼此灵魂共处的这一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