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孩子自信,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

 昵称32963897 2017-05-04

《下乡养儿》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

孩子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最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因为总是噩梦连连,一家人晨昏颠倒,以至于很久都没见过太阳。

后来,因为一位搞教育工作的朋友乔老师的建议,一家三口选择了下乡养儿。

这个孩子叫天天,她的妈妈冯丽丽就是本书的作者。

天天在乡下,普通儿童该做的事情——学习、读书、游戏,一样都没有。

天天做的,是买菜、做饭、洗衣、放羊……

这些事情,在很多都市父母的眼中,肯定觉得冯丽丽夫妇是要毁了这个孩子。

然而一年的乡下生活改变了天天,也改变了冯丽丽夫妇,一家三口都长大了、正常了。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前面提到了乔老师。

正是乔老师一步步引导,天天才逐渐摆脱掉了她的懦弱、恐惧、胆小、自卑,并成长为一个阳光、自信、有生命活力的孩子。

而这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乔老师从“教天天做饭”这件事开始来改变天天的。

2

前段时间看过一则新闻。

在重庆一所小学里,六年级的一个班里,37个孩子,个个是大厨。

每个孩子都会20个左右的拿手菜。他们不仅知道怎么做,还做得非常美味。

据说,这个班从2年级开始,就把学做饭当作孩子们固定的家庭作业。

四五年坚持下来,学生和家长在这件小事情中一同成长,个个自信满满,充满活力,包括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升!

还记得《人民的名义》第17集中侯亮平让陈海的儿子小皮球做饭,目的是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希望他能尽早地自立。

然而,陆亦可看到后很不理解,愤怒地指责侯亮平不知道疼孩子。

“怎么可以让小皮球烧饭呢?小孩怎么可以做这些呢?太过分了!”

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

很多人对“教天天做饭”这件事很好奇。乔老师为此在博客中做了解释:

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天赋的,智慧的生命力。教育就是把孩子心灵深处的生命力引导出来。

孩子对自己生命力量的信心就是自信,空泛赞美的语言无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信心不是“夸”出来的,信心是“做”出来的。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受,来思考,做出决定,去行动,得到结果。透过这样一个个做事情的过程,自信心慢慢生长出来。这是唯一的途径。

让孩子所做的事情应是真实,有用的。做这样的事情,才会投入感情,有感情才能形成意志力

“做饭”就是这样的事情,做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生活技能,它更是自立的本领,特别有利于树立自信心。

而且这个过程充满了创造和想象,马上就能看到结果,享受结果。

例如将几样食材放在一起蒸啊,炒啊,炖啊,放不同的调料,就会有不同的味道,再加上不同颜色和形状搭配,简直像完成一件艺术品。还能和家人和朋友们分享美味。真是一个快乐和自豪的事情。

不仅对天天,对许多孩子,“做饭”都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指南君要为这段话点一万个zan!

3

一次到朋友家里做客,遇见了朋友的6岁女儿萱萱。

有客人到了,家里的老人们准备包水饺,萱萱站在厨房门口大声对爷爷说道:“今天我要包水饺。”

爷爷用轻蔑的是眼光看了她一眼说:“呵,你哪会包啊,你不会包,别捣乱了。”

“哼,我就要包,我要练习,我需要练习。”

学习一项技能是人的本能,当这种本能被压抑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反抗。

而当压抑过度的时候,孩子很有可能会丧失掉这种本能。这才是最可怕的。

好在,萱萱还能在家中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需要。

奶奶擀面皮,萱萱拿起一个放在自己的小手上,小心地呵护着,生怕形状会有变化,她拿起勺子舀了一点馅放在面皮上,学爸爸妈妈的方法,按着面皮边将馅儿包住。很快,一个可以下锅煮的水饺就这样面世了。

萱萱看着自己的水饺,给自己鼓了鼓掌,紧接着又包下一个水饺,等到她包完满满一盘子水饺的时候小萱萱欣喜若狂,她骄傲地端着盘子跑到厨房,又是大声说道:“爷爷,你看,我包的,嘻嘻……”

妈妈看到萱萱这么喜欢动手,很是感慨,之后每次做饭都会带着萱萱,没想到不久之后萱萱便学会了做饭,包包子、水饺,蒸馒头等。

而随着萱萱做饭的次数越多,妈妈也逐渐发现萱萱越来越自信。

自卑胆小怕事的问题就在萱萱做这些事的过程中逐渐消褪了。

知名教育博主王人平老师说:一个人的生命力和自信,一定是从“我能”,而不是“我不能”做什么中获得。

天天和萱萱一样,都是在做事中体会到“我能”。

而一次次的“我能”内化在心中,形成真正的“自信”!

4

让孩子做饭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了吗?

理解有误,建立孩子的自信肯定不止是做饭。

做饭不过是一种方法,让孩子做各种手工,让他体会从0到100的完整过程,同样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

只不过,做饭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你应该问的是,让孩子做事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了吗?

当然也不是,做事提高孩子的自信,这是要建立在父母无条件的爱之上。

没有爱,一切免谈!

天天和萱萱之所以能改变,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爱她的父母!哪怕这种爱是溺爱,都比没有爱、或爱不够强!

从理想的角度来看,自信的基础一定是拥有自我,如何才能拥有自我?一定是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了无条件的爱

什么才是无条件的爱?

1. 接纳孩子。接纳是真爱的基础,只有做到了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成为自己。

无论你的孩子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好动的还是老实的,学习好还是学习不好,漂亮的还是丑陋的,或是他有你并不喜欢的特点,给你带来很多困扰,作为父母都会全然接受,不抗拒,不与他人做比较,不嫌弃,不抱怨,始终以一颗平和的心养育孩子,爱孩子。

这是接纳。

2. 耐心。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中最缺的就是耐心。

如果孩子需要你的陪伴,请放下手机专心地陪伴他;如果孩子在外受伤哭了,请抱着他平静地与他共情,拍拍他的后背,等到她心情平静为止;如果孩子沉迷于玩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花样百出,请陪在他身边不要轻易打断他;如果你觉得孩子做事有些磨蹭,不要催促他,不要着急,定好规则,等他成长。

这就是耐心。

3. 尊重孩子。你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

无论孩子在说什么,请蹲下来跟他同一视觉水平线,并看着他的眼睛,等他说完话;如果你想拿或用他的东西,请提前告知得到他的允许;孩子如果有心事不想说请不要逼迫他;有任何关系到孩子的决定请与他商量再做决定。

这是尊重。

所以,你懂了吗?培养一个自信阳光的孩子,不光要孩子做事,还要给他无条件的爱!

通知!通知!通知!重要的事说三遍!

小阅指公开课第五期《中小学生如何快速有效地背诵课文?》明晚直播

为了孩子,一定要听哦!它很可能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

不收费,无繁琐流程,识别下面二维码,加修斌老师微信,他会拉您进群。

小学生精品必读书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