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寂寥
【名句】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出处】 唐·李商隐《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译注】 远方的来信很久都没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讯,只有在睡梦里才能回到家乡以解乡愁。可是中宵醒后,恍然发觉离别已是悠悠数年,顾望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凄寒的秋夜相对,不由得心生凄凉。
【说明】 《端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身处异乡时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作者思乡之情。前两句写诗人得不到家人音书而产生归家之梦,以及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后两句对秋天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此诗借景抒情,格律工整,具有一种回环流动之美。
【赏析】 “端居”,即闲居之意。作者闲居在外,长时间没有收到家人的来信,显得倍加寂寞。 “远书归梦两悠悠”,家书不来,已是空虚寂寥,然而连回家的梦也难做成,“远书”、“归梦”都无法来慰藉相思的凄苦。“远书归梦两悠悠”,是诗人在这种情况下,内心深处的一声长长叹息。“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作者希望落空时怅然若失的心态。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 “只有空床敌素秋”,写作者午夜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素秋”,是秋天的代称,以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秋的典型特征是萧瑟清冷,这种感受对于异乡游子来说,就显得更加浓重。它不仅仅是引发愁绪的一种触媒,更是对其凄苦心灵的一种重压。这“素秋”已使人不堪承受,然而还要面对一张“空床”,这是何等的寂寥清冷。“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情景,而且表现出诗人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这两句写秋天之景,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同时,这三组词又两两互文,使诗句具有一种回环流动的美。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以排遣,不禁令人满腹怅然,亦生怜惜之心。
(责任编辑:夏素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