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杨柳,清明
【名句】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出处】 宋·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译注】 折来一枝柳条,准备插在家门,猛然间又想起来,羁旅之人哪有家门呢,我回来能把柳条插在哪里呢?
【说明】 《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是南宋词人张炎的作品。此词写情愁,选景独出心裁,写情愁言愁之精妙,表达之条理。使得在词中平素并不显眼的词语,在词人笔下却显得那么幽默,那么有韵味。
【赏析】 这是一首清明时节羁旅游子思乡词作。首句即点出清明不同寻常之雨,不是毛毛雨,而是哗哗大雨。起笔写景便别出心裁,不落窠臼。下句“潮拥渡头沙”更显气势,紧随上句“雨声哗”,将雨势之大一语道出。只是作者身为流浪之人,遇上这倾盆大雨,尽显狼狈之相。雨势越大,愈衬托出作者之心酸悲恨,因此“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这种酸楚,除了羁旅之人,无人能解其中味。 下片“燕帘莺户,云窗雾阔”,看似温馨幸福,实是作者为了消磨时光,沉溺酒肆,借酒消愁。然而“酒醒啼鸦”,一觉醒来,只见归鸦啼鸣,人去楼空。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 “折得一枝杨柳”句,写清明节插柳的习俗。古时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戴柳辟邪。作者归来的途中,也随手折了一枝柳条,本是为了清明应景,可是又突然想到羁旅之人,哪有什么家门呢,这柳条也是无处可插。后两句同时包含折柳、插柳,“折柳”体现了对家乡的思念;“插柳”则紧扣清明节的习俗,与首句遥相呼应,诗全词结构更显紧密。结句选取的意象是极其常见普通的,然而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着手,将满腹的悲苦怨恨都倾泻出来,不见着力,却力透纸背。
(责任编辑:夏素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