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瓷器,世界的中国(五)中国瓷器高高耸立,谁能超越

 RK588 2017-05-04
原创 2017-04-26 陈辉 okallmight

人,因为品格而伟大;国,因为文明而伟大;瓷器,因为神秘而伟大;世界,因为思想而缤纷。

中国古代文化之美、艺术之美、文明之美,恰似长夜浩瀚的星空,令人向往迷醉。它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若隐若现的圣贤思绪、气象万千的金戈铁马、婉转绵长的书道传承、潇洒风流的诗情画意,甚至湮灭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峨冠博带、丝绸之路上的马嘶驼铃。

        天高野阔,历史无穷。春秋战国的理性思辨,秦汉的雄伟建筑,魏晋的多元思想,盛唐的诗歌,宋元的词山曲海,明朝的海阔天空,清代的盛世衰亡,中华民族改造世界、探索世界的精神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这些曾经的辉煌都是滋润后世的不竭清泉! 

      纵观人类历史,能从自然生存中找到普世的真理,能从自然的感悟中发现和发明,能从纷乱的世界中找到自然规律,中国人做的最好。

       瓷器就是中国古代一项最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利用智慧烧出了浑然天成的瓷器,就此开启了一段傲人的历史,写下最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世界树立了文明的丰碑,至今也难以超越。

       瓷器,如玉一般娇贵的瓷器;瓷器,如黄金昂贵的瓷器;瓷器,如灵魂附身一般的魔幻之器,成为中国人傲视天下的宝贝。世人谁能不爱,谁能把他视为弃儿!

  中国瓷器的发明和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成熟逐步发展的过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期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代共330多年的发展,到了唐朝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如北方邢窑白瓷“类银类雪”,南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形成“北白南青”的两大窑系。同时唐代还烧制出雪花釉、纹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贴花装饰等品种。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还有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局面,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统理窑务,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制出大型瓷器,并成功地烧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红及枢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金时战乱后遗留下来的南北各地的主要瓷窑仍然继续生产,其中龙泉窑比宋时更加扩大,其中梅子青瓷是元代龙泉窑的上乘之作。还有“金丝铁线”的元哥瓷,应是仿宋官窑器之产物,也是旷世希珍。

       明代从洪武35年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200多年来烧制出许许多多的高、精、尖产品,如永宣的青花和铜红釉、成化的斗彩、万历五彩等都是希世珍品。

       御窑厂的存在也带动了民窑的进一步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白瓷、彩瓷、单色釉等品种,繁花似锦,五彩缤纷,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还有福建的德化白瓷产品都十分精美。

       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景德镇瓷业盛况空前,保持中国瓷都的地位。

       康熙时不但恢复了明代永乐,宣德朝以来所有精品的特色,还创烧了很多新的品种,并烧制出色泽鲜明翠硕、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青花。郎窑还恢复了失传200多年的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技术,郎窑红、缸豆红独步一时。

      还有天蓝、洒蓝、豆青、娇黄、仿定、孔雀绿、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时创烧的珐琅彩瓷也闻名于世。雍正朝虽然只有13年,但制瓷工艺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雍正粉彩非常精致,成为与号称“国瓷”的青花互相比美的新品种。

      乾隆朝的单色釉、青花、釉里红、珐琅彩、粉彩等品种在继承前新的基础上,都有极其精致的产品和创新的品种。乾隆时期是我国制瓷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到嘉庆以后瓷艺急转直下。尤其是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竭,制瓷业一落千丈,直到光绪时稍微有点回光返照,但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寿终正寝。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并至此落下帷幕。

       中国对于世界的影响从丝绸之路开始,漫漫的丝绸之路,中国人民给了世界两件宝物,一个丝绸一个瓷器,两个宝物的输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伊斯兰民族用中国的大青花瓷盘盛饭装菜,然后很多人围着一圈共同席地享用;菲律宾等民族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顶礼膜拜;非洲人将中国瓷器装饰于清真寺、宫殿等建筑上。

      古罗马人将中国的丝绸奉为上流社会和贵妇的奢侈品,并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引发了一场丝绸与道德之间的争论。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此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丝绸之路”因丝绸而发,最后演变为文化之路,文化的交融,丝绸之路成为世界上诸多文化的母胎,由此孕育,东西方文化、宗教、价值由此发育成长。

       在这条路上传播得最为成功的就是宗教。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这公元前60年的历史时刻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上闪烁光辉。

     “丝绸之路”一词是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来的,他曾七次沿着这条商路来到中国,著有三卷本的《中国》一书,其后的“文化使者”——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瑞典的斯文赫定等也曾踩着同行者的足迹,窥视中国文化的神秘。

       为此,许多无价之宝散落在世界各地。看守佛教寺窟的中国的王道士,拱手奉送了敦煌几乎一半的文化财富,所幸这些文物现已都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传播。

       当今的中国人应该学学西方人如何对待文化、对待传统,对待文物的态度,不要再出现极端主义的破坏。在新面世的文物面前只有虔诚的敬仰。对待宗教式的虔诚才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大周的柴窑佛像,难道这些不是虔诚之作吗?

      可喜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8年开始实施了“丝绸之路考察”的十年规划,其主题是“丝绸之路“的综合考察,进一步奠定了这条商路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陶瓷之路”(The China Road )发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因瓷器的性质不同于丝绸,不宜在陆上运输,故择海路,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在这条商路上还有许多商品在传播,如茶叶、香料、金银器等等。

       之所以命名为“陶瓷之路”,主要是因为以瓷器贸易为主的性质,也有人将这条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唐代中后期,由于土耳其帝国的崛起等原因,“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开始削弱。

    “陶瓷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沿东海、南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东海岸或经红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或从东南沿海直通日本和朝鲜。

       在这条商路沿岸洒落的中国瓷片象闪闪明珠,照亮着整个东南亚、非洲大地和阿拉伯世界。唐代商业的繁荣不仅从长安体现出来,在东南的扬州也更是如此,扬州时有“雄富甲天下”之美名,否则就不会有李白之“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

       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的虔诚,那么“陶瓷之路”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同时也为殖民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

       陶瓷与丝绸作为中国两大物宝,也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然而这两条路的命名都为西方学者所为,的确值得国人好好思索一番。

      今天依然我们需要从自身上找到我们的缺陷。为什么瓷器是我们制造的,我们却要他人来认可,我们自己的东西连”真赝“都搞不明白,还谈什么传播了文明,只有回到中华文化的大熔炉里,我们才能百炼成钢。重拾一代一路,重走丝绸之路,中国一定会再次辉煌。 

          (全文完,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