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夏季发病率高,中医古方疗效显著

 zhuxrgf 2017-05-04

撰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吴义春医学博士

微信公众号:健康春旅Tcm_wyc

中风夏季发病率高,中医古方疗效显著

每当炎炎夏日,中风病人就会剧增,时下正值春末夏初,气温变化较大,我发现前来医院就诊中风患者明显多了。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中风有两个发病高峰期,一个是零度以下的严冬,一个就是30度以上的盛夏,有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2℃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大,人们将发生在夏天的中风称为“热中风”。

夏季气候炎热,为了散热,人体的血流量不得不进行重新分配,有限的血液在短期内纷纷涌向皮肤,造成大脑血流量骤然减少,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来说,原本就供血不足的大脑更加缺血,从而诱发脑梗塞、心肌梗塞。而且,夏季人体会大量排汗,丧失水分,如果未得到及时补充,容易造成“脱水”,“脱水”会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血循减缓、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发生中风的概率自然会增高。

哪些先兆可以预防热中风?

虽然,夏季热中风较为高发,但是通过一些先兆,患者是可以提早预防或减少热中风发生率的。患者一旦出现一下症状,家属或患者都应高度警惕。

一、意识障碍

在意识方面,中风的先兆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

1、不明原因的频繁打哈欠

如果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哈欠连天,这可能是由于脑血管发生硬化,管壁弹性降低,管腔变得狭窄,大脑血流量减少,导致脑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频繁的打哈欠。临床报告显示,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的患者发病前 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所以,哈欠不断者,不可马虎!

2、不分时间的出现奢睡症状

大约有 75.2% 的人在中风前有嗜睡症状,而嗜睡往往在中风发生前的 6个月或者 1年就出现了,轻者饭后困顿、不睡不行,重者昼夜嗜睡,全天 24 小时睡个不停。

中风夏季发病率高,中医古方疗效显著

二、疼痛表现

1、不同寻常的剧烈头痛

脑溢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往往有剧烈头痛的前兆,这种头痛的形式往往与平常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性变成了持续性,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局限性头痛,有人还伴有恶心呕吐。

2、微血管的炎症反应引起的舌痛

舌头如果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疼痛,多是微血管的炎症反应所致,与血粘度增加有密切关系。舌的血液循环十分丰富,舌头血管中血液成分的微小变化都可以在舌头上迅速反映出来。

三、感觉异常

1、一侧面、舌、唇或肢体麻木

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手臂、指头麻木,特别是无名指。且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

中风夏季发病率高,中医古方疗效显著

2、一过性黑蒙和短暂性视力障碍

一过性黑蒙:患者突然眼前发黑,视物不清,但是往往数秒钟后可以恢复,这是因为大脑内血流量减少,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支,对颈动脉的缺血最为敏感,所以,黑蒙可看作脑卒中的最早预警信号。

短暂性视力障碍:患者出现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呈阵发性发作,一般在 1小时内自行恢复,这是因为视网膜中心动脉或分支动脉因大脑血流量减少引起闭塞的结果,但尚未出现脑神经征象,是早期脑卒中的预警信号。

3、语言障碍是最常出现的先兆症状

中风发生前,最常出现的先兆症状就是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不利,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者语不达意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导致的。

4、眩晕可能是“小中风”

突然自觉头晕目眩,周围物件都在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应及早去医院请医生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中风夏季发病率高,中医古方疗效显著

四、运动障碍

1、面神经麻痹

嘴歪眼斜,一侧眼袋以下的面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2、扭颈麻手征

一扭头就感觉到眩晕、头痛,过几分钟之后又恢复正常。这种现象是因为转头可以引起颈部动脉的扭曲,加重动脉狭窄,造成脑部供血不足所致。

3、握力下降、持物不稳

手臂突然失去握力,致使手中物品落地,有时还伴有言语不清。

4、步态异常

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有肢体麻木无力时,可能是脑血栓的前兆信号。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可能还伴有眩晕。若1~2 天反复出现 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5、猝倒

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这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中风夏季发病率高,中医古方疗效显著

五、其他先兆表现

1、常常闻到异常气味

多表现为闻到臭味,或者其它异常味道。此时,除了患者外,别人闻不到,该现象一天出现好几次。这可能是大脑皮层海马回之处出血或者缺血所致,是中风的先兆。

2、血压突然发生较大波动

血压如果突然持续升高到 200/120mmHg 以上,是发生脑出血的先兆;血压如果突然降至 80/50mmHg 以下,是脑血栓形成的先兆。

3、鼻衄

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后 1-6 个月,约为 50% 的病人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因此不能大意。

4、握住别人的手,怎么也放不开

高血压患者如果在和别人握手之后,很难放手,就是典型的强握症表现。这种强握症是大脑额叶缺血所致,为中风的一种先兆。

5、精神异常

中风发生前患者的性格也往往一反常态,有的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些都和脑缺血有关。

中风发作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的感受,还会造成患者的瘫痪甚至死亡,因此,了解中风发作的先兆,及早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极为关键。临床上对于中风的治疗,我们多采用中医疗法,效果更为显著。

中风夏季发病率高,中医古方疗效显著

中风的中医特色疗法

由于诱发中风的病因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临床上我们发现,在所有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患者中,大部分是肥胖人群。中医认为,胖人易患中风的根源,在于其体内多痰湿。痰,作为一种病理基础,或者说致病因素,对心、脑来说都是定时炸弹。中医有痰遇寒则凝的说法,痰湿在低温环境下,会进一步破坏气血运行,使得营血凝固,出现脑卒中。因此,冬季或夏季空调房里气温较低时,发病的中风患者多是这个原因。对于这一原因引发的中风发作,中医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医组方:生南星30克,生川乌和生附子各15克,木香6克。将这些药物研末,混匀,每次取16克左右(可以够取4次),加上生姜15片用水煎煮,温服即可。

这个方法化自千古名方“三生饮”。三生饮,为宋代医学家王硕所创,最早记录在《易简方》里,后来由于疗效卓著,又被收录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这个方法的功用,就是化痰、散寒、通阳。之所以叫做三生饮,是因为里面的南星、川乌和附子,都是生用的。

正如上述所说的,痰、寒互结是中风的基本病机。因此治以化痰散寒为主。方中的生南星是化痰、燥湿、祛风的能手,为君药。散寒找谁?我们用生附子和生川乌。他们都是散寒、补阳、通络的好药材。化痰和散寒之后,要把之前因为病邪所瘀滞的气机通畅起来,那就用能顺气化痰的木香。最后,我们用生姜进一步温脾阳,同时缓解南星、附子和川乌的毒性。可以说,这个方法对于肥胖的、痰湿内聚、外感风寒所引起的中风患者,是十分有效的。

但是必须提醒大家的事,此方只做参考,使用前必须经中医师辩证指导。方剂中的附子、川乌和南星,都是有一定毒性的药材。更安全的做法是可以取制南星6克,制川乌5克,炙附子5克,木香3克,生姜3片来泡水代茶饮。这里面把生的南星、川乌和附子都经过炮制,毒性会大大降低,不过药效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中风夏季发病率高,中医古方疗效显著

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而这一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也有莫大关系。根据临床观察,中风的致残率相当高,有75%的人可因此致残;此外每年有100万人因中风死亡。所以,预防和治疗中风务必及时。

作者简介:

中风夏季发病率高,中医古方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