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是一个词一个词地书写,和汉语不同;和英语不同,汉语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书写。看到英语单词book,就知道读什么音,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汉语当初把这个意思写成shū,我们看到它就能知道读什么音,但不能确定是什么意思,因为shū这个读音可以表示的意思很多,《现代汉语词典》(1980年版)里就有22个字都是这个读音。相比较而言,英语当初选择字母作为文字比较合适,汉语当初如果也选择字母作为文字,就不一定合适。这是把英语词和汉语字加以比较得出的结论。如果把汉语词和英语词加以比较,情况会如何呢?以词为单位书写,古代汉语的情况不会有什么改善,因为它的词基本上是单音节的,也就是字词基本上是相同的。现代汉语的情况会有所改善,但是,因为它的词多数是两个音节,视觉上的区别效果还是比较有限,仍然达不到英语词那样的区别效果,何况现代汉语的词的划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解决问题,得遵循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客观情形。汉语当初没有选择字母作为自己的文字,而是选择了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正是汉字把汉语以shū为读音的各种意思写成不同的形体:书,输,叔……。这种选择无疑是正确的,虽然汉字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汉语选择了汉字,也对汉字提出了一些要求。第一,不能像造字一开始那种情况,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图画,道理很简单,通过努力,人人都可以学会写字,但不可能都学会画画。第二,一笔一画地写比较方便,这就要求汉字必须线条化,也就是必须笔画化。第三,每个字大小一样比较美观,这就要求汉字必须方块化,所以汉字被形容是方块汉字。第四,能少写一笔,就不要多写一笔,这就要求汉字应该简化,尽量避免繁琐。通过文字所能允许的演进方式,汉字已经程度不同地达到了以上这些基本要求。 但从更高要求来看,汉字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人说,中国文盲多,汉字难辞其咎。事实上,英语用字母书写也不是尽善尽美,否则为什么词典里的词都要注上国际音标呢?有报道说,《纽约时报》出版人阿瑟·苏兹贝格在一次美国全国成人文盲研讨会上说:“今天,有6000万美国人——占成人总人数1/3——看不懂当地的报纸。”看来,造成文盲多的原因不止一种,文字不是唯一的原因。那么,汉字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呢? 首先,字形不表示字音,记忆和辨别字音没有简便的办法。这就是为什么需要经常给汉字注音,而且最好用拼音字母注音,其他注音办法,包括用音同或音近字给汉字注音,以及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并声调的“反切法”,都不理想。推广普通话也难以依靠汉字,只得依靠拼音字母。其次,不光是字音总体上需要一个个记忆,字形和字义总体上也是需要一个个记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汉字使用者总是希望字数要少、笔画要少。为此,有关部门采取制订汉字拼音方案和有计划、有步骤地简化汉字等措施,部分地解决了一些问题,从而改善了汉字的使用效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