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思维的转型:从牛顿时代走向量子时代

 mshwxb 2017-05-04

     20世纪20年代,物理学发生了一场地震式的大变革。以丹麦的玻尔、德国的海森伯、英国的狄拉克、奥地利的薛定做法国的德布罗意等一批科学巨匠,通过对“测不准原理”、“波粒二象性”、“电子自旋”、“几率波” 等的研究,创建了与牛顿经典物理学相对立的量子物理学。量子物理学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运动的本质与规律。量子物理学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社会有重大启发。  

     人类思维的转型:从牛顿时代走向量子时代         人类思维的转型:从牛顿时代走向量子时代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要征服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自然界。在这个文明时期,人类运用大自然本身的规律和理论假设,来开发和改造大自然,取得了足以自豪的成就。这使得我们对其中的思维规律深信不疑。

    但是到信息时代后,人类要征服和研究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已经不仅限于自然界,更多的是人类自身。面对这样一个对象的变化,如果我们没有清醒意识的话,会不知不觉地把改造自然的成功经验和规律,应用到对象已经变化的一个新领域,这必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这是很危险的。这会发生类似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错误。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深刻领悟量子物理学的精髓。

    国内外有一批先行的研究者,把量子物理学成果引人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他们认为,在经历工业化文明的过程中,每一个人不知不觉都受到了牛顿物理思维的影响。牛顿物理思维的社会化运用就是“牛顿思维方式”。在牛顿思维方式看来,世界都是连续的、渐进的,其因果关系是简单的,发展前景是可以预测的。人们确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定一个初始条件,我们可以依据某种规律,计算出一个物体在任何一个时刻的状态,乃至世界某一刻的状态。这种思维方式,推动工业文明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在牛顿思维方式指导下人类取得的大胜利。人类站在牛顿这个工业时代思想巨人的肩膀上,达到了工业化文明最辉煌的巅峰。

    可是,最辉煌的时刻往往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因为人们容易产生一种思维惯性,面对新的事物不能及时改变思维方式。

    传统物理学和工业文明研究的对象,都是物质性极强的对象,比如说宏观的物体运动,基本上是看得见和摸得着的,包括土地、矿产、钢铁、机器等。而在信息文明时代,人的思维也好,信息也好,都是摸不着、看不见、没有形状、没有重量的东西,它的物质性是极弱的。由于物质性极弱,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波动、跳跃、快速变化。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当研究宏观的物质性很强的低速运动体系时,我们用牛顿物理学;而当研究微观的、物质性很弱、具有波动性和快速变化特征的体系时,我们就要用量子物理学,而不能用传统的牛顿物理学。这种差异,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领域,就形成了牛顿思维方式与量子思维方式的分野。量子思维方式认为,在以人为主体的信息化社会,事物的变化带有波动和跳跃的性质,是不连续的、非渐进的;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像“蝴蝶效应”所显示的那样,是异常复杂的;事物发展的前景是不可精确预测的。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和决策,必须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我们认为,在21世纪信息文明时代,人类思维方式要发生一次根本的变化,要从牛顿的思维方式转为量子的思维方式,才能从根本上适应新时代。

    这绝不是一个小的变化!而是一次彻底的变革。

    在这样两种思维方式中,人的位置是不同的。在传统的经典物理体系下,人主要是被动的,有着根本上的宿命性,只能听命于、适应于自然界的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已经存在的规律去想事情。但是在信息化时代,按照测不准原理,你的测量、你的操作、你的生命活动本身,就在改变着结果。人在起主导作用,起决定作用。所以,在一个物质性极弱的时代,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会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量子物理学本身是一个完备的、先进的理论,它的一系列结果恰恰是人类近一百年文明的前提。如果没有量子物理学,我们根本谈不上拥有计算机,因为计算机芯片的产生就是由量子物理学决定的。我们可以说,量子物理学正是信息文明的科学基础,而量子思维方式是适合信息社会的思维方式。

    但是,我们毕竟生活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并存的世界里,这里有横纵交错、极其复杂的情况发生。是运用牛顿思维方式,还是运用量子思维方式,要看对象和问题的性质。也许,新文明应该建立一个能够包容二者的“广义量子论”体系。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新世纪我们观察社会,观察世界,不能没有量子思维方式的视角。量子思维方式所揭示的一系原理和规律,代表了信息文明发展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