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唯我英才 2017-05-05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在新中国历史上,曾经进行过为人熟知、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建设——三线建设。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找到一个完全废弃的三线工厂。所谓“三线”,是按照中国地理区域的特征,从战备角度划分的。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一线是沿海地区,二线是中部地区,三线是后方地区。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地区为大三线,全国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为小三线。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昔日的办公楼今天长满了苔藓。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由于在建设过程中,过分强调战略需要和推行“靠山、分散、隐蔽”方针,造成了这些工厂大多建在了山沟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艰苦。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1979年,中央制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小三线军工厂迎来了调整的春天。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遗留的一些生活痕迹。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称为'三线厂'。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遍布厂区、家属区的有线大喇叭,每天早上6点半喇叭里开始吹起床号,然后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伴着新闻人们开始吃早饭,开始骑着自行车奔向车间和学校,最后大喇叭以《运动员进行曲》或《三大纪律八项主义》结束广播。早中晚各广播一次。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每家都有几辆自行车,上班时由自行车汇成壮观的长龙,三线厂5--6岁的小孩都会骑自行车,那里的人不管男女老少车技都很高。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半军事化管理,那里最早时车间主任叫连长、工段长叫排长、小组长叫班长,很长一段时间是军管会的军代表是厂里的老大,任何事情是军代表说话才着数,军管会主任是一言九鼎。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拆除设备的巨大车间。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没有了座椅的礼堂。

深山工厂空无一人,记忆中的“老三线”

随着九十年代国家体制的改革,大部分三线厂经历了改革合并重组,也有很多三线厂迁入就近的城市,三线厂原来的闭塞性被打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