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镁基(锂)储能电池市场投资分析 电动车电池技术 中国电动车联盟论坛

 ky1005 2017-05-05

  性能优越于锂离子电池的镁基(锂)储能电池的市场机会是非常巨大的。镁基(锂)储能电池的基础是锂离子电池原理,锂离子电池性能优越,用途广泛,前景最为广阔。

  因此,镁基(锂)电池的市场分析完全依赖于锂离子电池的基础,镁基(锂)储能电池具备了锂离子电池优良的性能以外,又有创新,相对于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镁基(锂)储能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突出优势,是最近几年来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代表着当前化学电源发展的最先进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便携式电子产品、移动通讯、摄像机、笔记本计算机等电子器件中,并逐步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拓展;据估计,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全球需求量已达13亿只,并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而逐年递增。
  在2005年以后,我国继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广东省锂电的生产量约占全国的2/3,其中深圳又占广东全省锂电生产量的3/4,占全国产量的1/2。
  201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的总产量(含日本、韩国等在中国的产量约6亿只)超过23亿只,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比2010年增长15%以上。主要市场为手机占55%,笔记本电脑市场10%,电动工具10%、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7%,电动自行车市场3%,新能源汽车7%,其他8%。
  从全球市场看,手机市场占42%,笔记本电脑市场占35%,电动工具市场10%,数码产品5%,其他8%。2011年我国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发展迅速,加大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
  日本、中国和韩国是世界三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其产量占到世界产量的95%左右,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统计分析,201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产量约为53亿只,同比增长7%。
  日本企业15.5亿只(29.2%),韩国企业17.5亿只(33%),中国企业17亿只(32.1%)。
  国外机构的统计中,我国大量中小企业的产量没有被统计。
  根据中国电源与化学协会的统计,2011年我国所生产的23亿只锂离子电池中,方形电池占62%,圆柱电池占17%,聚合物电池占21%。从全球来看,53亿只电池中,方形电池占48%,柱电池33%,聚合电池占19%。我国圆柱电池的产量太少。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增长,聚合物电池的市场将不断扩大,我国聚合物电池份额将进一步扩大。智能化和触摸屏化将保证手机出货量稳步增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201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1.5亿辆,当年新增3090万辆,预计2012年保有量将达到2亿辆。目前97%以上为铅酸蓄电池。
  电动自行车升级换代产品将大量采用轻型合金车架和(镁基(锂))锂离子动力电池。2011年以来,随着锂离子电池价格下降和消费者对锂离子电池整个使用寿命经济性认识的提高,特别是2011年以来,我国铅酸蓄电池产业遇到的环保专项治理行动,造成60-70%的铅酸蓄电池企业停产,致使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供不应求,为锂离子电池在电动自行车上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2011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内的市场份额超过3%。2011年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产量约90万辆。2011年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增长50%。
  如果到2015年,锂离子电池在电动自行车领域份额超过10%,产量将超过300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年新增需求将超过20亿元。
  通信网络用电池组目前大部分都使用阀控密封铅酸电池,该电池容量范围在50Ah 到3000Ah 之间,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通信网络需要的电池容量范围将发展到26Ah至3000Ah。在部分小容量电池领域,阀控铅酸电池将会遇到锂离子电池的强力竞争,例如在3G通信市场中,光纤入户系统所需电池容量约为10Ah,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可以满足系统需要;在户外通信电源中,也可以使用100Ah 以下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在温度适应性、重量和储能等方面的优势都是铅酸电池难以比拟的。随着锂离子电池成本的下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通信用后备电池替换周期为3-5 年,总的采购金额约占电信固定资产投资的2%至3%。
  预计2011 和2015 年,国内通信后备电源用锂离子电池的年新增市场容量将分别达到约5亿 和16 亿。通信后备电源领域将是锂离子电池的又一新的应用领域。
  电动汽车是未来锂离子电池的最大市场,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发。
  锂离子电池能否在新能源汽车应用上取得成功,尚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锂离子电池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价格有待大幅降低,安全性需要得到验证,系统寿命要求更长。
  在未来电网,包括发电、配电、再生能源发电入网(或入户)以及向用户供电中具有关键地位。
  本文选自中国投资研究网: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