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抒情,心情,喜悦,高兴
【名句】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出处】 宋·曾几《苏秀道中》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译注】 那遍布千里的稻花在雨水的滋润下更显秀丽,而五更时的梧桐在秋雨中发出的声音亦是悦耳动听的。 ?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 ?望岁:盼望丰收年成。
【说明】 《苏秀道中》是曾几的一首七律,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赏析】 秋日久旱,忽然天降甘霖,作者“梦回凉冷润衣襟”,发现床头滴漏的雨水把自己的衣襟都润湿了,这种又凉又冷的雨令诗人十分清爽愉悦。他欢喜不已,想到农民的庄稼会大获丰收,更加激动不已。于是,诗人高歌“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认为大雨淋湿了床被、衣服,都是不值得愁苦的,看到溪中的水都是满满的、深深的才是他最开心的。这两句分别化用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溪流岸岸深”句,一联之内,两用杜诗,表情达意尤为自然贴切,极写诗人的欢喜之情。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两句紧承“且喜”二字,进一步通过景物来衬托诗人的喜悦之情。他想象着那遍布千里的稻花在雨水的滋润下更显秀丽,而五更时的梧桐在秋雨中发出的声音亦是悦耳动听的。“五更”时的梧桐雨,是诗词中代表愁苦的典型意象,作者却说雨落梧桐是最美妙的声音,大有因欢喜而难眠之感。表明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切心情。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之心。更多描写喜悦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 全诗都是围绕着一个“喜”字展开: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诗的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是曾几诗的一个典型。
(责任编辑:夏素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