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酣畅淋漓的雨诗,句句含喜,“喜”字贯穿始终

 山爷wzs0718 2018-07-28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

望岁:盼望丰收年成。


诗人由苏州去秀州途中,自七月二十五日起接连下了三天大雨,水稻复苏,诗人怀着欣喜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七律。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的喜雨诗。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一夜之间,炎炎烈日的晴空,忽然降下了大雨;在睡梦中惊醒,只觉得浑身舒适,凉气沁人。这两句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大雨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不愁屋子漏雨淋湿我的床;只是欣喜溪流中涨满了雨水。写诗人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表现了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是那么的动听。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大雨后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的景象,然后收归眼前,直抒听雨之喜:把雨落梧桐的潇湘声响当做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的农夫,祈望着丰年,该是多么的高兴。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全诗“喜”字贯穿始终,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表现了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