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描写感慨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江山携手 2017-05-05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伤感,感叹,困惑

 

【名句】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出处】

宋·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译注】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

①“长恨”句:引用庄子典。《庄子·知北游》云: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②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庄子·庚桑楚》云:“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③夜阑:夜尽。残,尽,晚。

 

【说明】

  《临江仙·夜归临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的第三年,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赏析】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内心是极度痛苦的,但他并没有沉浸在痛苦中,而是以一种旷达的态度面对人生。他在居处旁开垦了一片荒地,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这首词写的就是在一个深秋之夜,词人于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的情景。词人大醉后醒来,梦醒酒未醒,等回到住所时仿佛已到了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酒的情状。这时,却听到“家童鼻息已雷鸣”,他敲门都没有人为他打开,于是,词人只得“倚杖听江声”。更多有关感慨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

  下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两句,起势突兀,一开始便喟然长叹:长恨身在宦途,这身体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这深沉的感喟,直抒胸臆,表达身不由己的人生困惑。这两句充满哲理性的议论,是苏轼对沉浮荣辱人生的冷静思索,他深谙老庄哲学,懂得“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是说一个人的身体其实是天地托给你的,天地保全你的身形,护养你的生命,不是为了让你思虑着为求取私利而奔波劳苦的。所以,作者感叹自己的命运无法掌控,便发出了对整个世界人生的一种怀疑厌倦的喟叹,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既然“此身非我有”,不如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夜阑风静縠纹平”句,既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时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因此他才有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的渴望和遐想,体现了词人渴望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并不是说他希望归隐田园,不问世事。对于苏轼这样进退自如的人来说,江湖或庙堂其实并没有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责任编辑:夏素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