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择业不再“从一而终”,你对频繁跳槽怎么看?

 为转身更为将来 2017-05-05


如今的青年择业再也不像“择偶”一样忠实地守护着一份工作,频繁“跳槽”是他们的典型特征之一。有的人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多则半年,少则几天,毕业不到一年已经换了五六份工作。对于这种现象,不少人将其归之为“眼高手低”或者“没长性”。但对这种说法,年轻人却有自己的看法。


一锤定音很难求,骑驴找驴是现实


  伴随着就业季的来临,“你签了吗”正在成为高校人的问候语。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不少毕业生心中有理想,但在选择就业时比较现实,并不会囿于自己的理想而抉择,而是往往先签订一份工作,甚至先工作几年,有了一定的准备后再追求理想。


  王智的理想是当一名律师,但他研究生毕业后到了一家知名媒体工作,4年后,他从这家媒体辞职,开办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谈及为何选择“曲线救国”,王智说:“毕业时没有任何积累,做律师起步很难。我从事媒体行业期间,做的是法治新闻,通过采访了解了司法体系的运作模式,为创业打下了基础。”


  当然,也有不少人坚持专业与岗位对口,要求就业“一锤定音”。


  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的马从容为追求专业对口,临到毕业前夕才选择了一家位于西部省份的国企。“由于专业与工作衔接得比较好,我觉得自己业务方面的进步是很明显的,这要得益于当年的坚持。”


  不过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找工作时“一锤定音”很难求,“骑驴找驴”才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一方面,一些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会催促学生尽快就业;另一方面,就业市场供需不对等,急切间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只能骑驴找驴。


跳槽也是财富,但不能“暴富”


  受访的不少青年人告诉记者,随着社会流动性加剧,跳槽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现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哪里有更好的平台和机会,就往哪里去。


  跳槽是一笔财富,记录着自己的人生阅历,但过于频繁的跳槽也会拉低个人信誉。


  30多岁的陈亮现在是重庆的一家私企老板。他曾经是一名媒体从业人员,5年间跳了四五个媒体,最后担任了一家媒体的总裁。然而没过多久,就从总裁的位置上辞职了,自己创办了一家企业。


  “作为媒体人,知识面必须宽广,跳槽可以学到不同的东西。”陈亮说,在一个单位工作,很容易看到职场“天花板”,而跳槽是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


  记者采访发现,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普遍对跳槽有着清醒的认识。


  但也有些人跳槽的原因过于奇葩:嫌上班地方太远,嫌弃加班,更有甚者嫌弃食堂饭菜不合口或者单位无线网不够快!


  这些,都暴露出一些求职者个人意识过强、心态浮躁等问题。


  在重庆一家国企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张诚认为,跳槽是把双刃剑,跳得好了是柳暗花明,跳得不好则是丢弃机会。


  “现在的企业都看重求职者的忠诚度,过度频繁跳槽,会让人觉得你没有定力,缺乏忠诚,从而很难对你委以重任,这又可能引发再度跳槽,形成恶性循环。即使把跳槽看成一笔财富,也不应该‘暴富’,而应当逐步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瓶颈、痛点:

跳槽话题引出的核心技能之困

 

  “频繁跳槽还能够越跳越好的,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有‘硬本领’的,到哪里都不愁没有饭吃。然而像我,三类本科中文专业毕业,应聘好点的小学老师都不够格,好不容易有个工作,怎么还敢跳槽?”北京远郊一所乡镇中心小学语文老师徐雯雯说。


  徐雯雯的想法同样代表许多年轻就业者的心声,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学历、技能、家境都不算上佳。“工作6年了,现在难以晋升,我也没有勇气辞职。年龄越来越大,这种感觉就像现在很流行讲的‘中年危机’,看不到前景。”徐雯雯说。


  专家认为,职业发展瓶颈原因可以从个人方面入手分析。


  首要原因是缺少必要的职业规划,造成职业方向缺失。很多职场人没有认清自己在职场中的优势和劣势,在随机游走的发展状态下,早晚会感到迷茫。


  其次是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导致发展受限,在职场中如果不能持续学习,可能就会因为知识老化和结构断层而面临职场“天花板”。


  对此,专家建议:就业者需要制定清晰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持之以恒提升个人修养,对自己的职业差距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在职培训、进修、轮岗等机会,学习新的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扩大自己的工作技能范围,还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面对未来挑战的从容态度。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原标题:《追梦一代:当代青年就业心态之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