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证

 杉木轩 2017-05-05


        

                  讲解:余秋平

                 整理:顾然*  焦招柱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太阳中风”,是风邪入中太阳经。“阳浮而阴弱”,这条既是是讲脉,又是讲病机。“阳浮”,是轻取是浮脉,“阴弱”,是重按脉弱。至于病机,“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风邪并入卫分,卫阳之气抗邪于表,欲祛邪外出,故“阳浮”,故脉浮,卫阳趋于表而与外邪斗争,故发烧。“阴弱者汗自出”,浮为阳,沉为阴,沉取脉弱,“阴弱”,是沉取脉弱,“汗自出”,是因为卫气偏弱,腠理空虚,同时卫阳之气,又被风邪所伤,卫外失职,所以自汗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是患者既恶寒又恶风,轻的仅仅恶风,重的就是恶寒。“啬啬”就是打抖、哆嗦。“淅淅恶风”就像洗了澡以后,风吹在身上,冷飕飕的,一种衣服穿少的感觉。 “翕翕发热”,肌表发热,像盖着被子,有一种温暖但不舒服的感觉,这个热不是特别明显,不是烧得特别高。“鼻鸣”就是鼻塞、打喷嚏。“干呕”,太阴病体质的人,本身就是脾胃虚弱,卫气也虚,正气趋表以抗外邪,内在的胃气就相对更弱一些,这时候多吃一点,或者吃了不合适的东西(油腻、瓜果等),就会消化不良。在太阳中风中,胃不舒服、干呕,这类情况不是太多见。
        特别强调一下,太阳病发烧的特点。仲景用词很有讲究,太阳病“发热”是摸起来烫,越摸越不觉得烫,“身热”是摸起来烫,越摸越烫,叫“身灼热”,这是阳明热的特点。这在临床上非常有用,也是辨证的要点,没把这个搞清楚,辨证就容易错。
        此外,太阴病体质的人,平时体质虚寒,脾胃虚弱,面黄白少华,大便溏软,容易得桂枝汤证。或者没有太阴病的体质,反复用了退烧药、发汗药,也可以造成暂时的卫气虚。所以桂枝汤证容易出现汗出、气短、乏力,尤其右脉浮弱特别明显,这时用桂枝汤治疗的同时,要加补卫气的药,比如黄芪。
        举个例子,我大伯身体一向很好,没有太阴病的体质。有一次感冒了,我父亲给他吃速效疏风胶囊,连续吃了一周,一天三次,结果就出现汗出、恶风,还有头痛、低烧,当时乏力症状十分明显,一点劲儿都没有,甚至碗和筷子都拿不动,这就是过用发汗药造成的表气虚。我就用桂枝汤加黄芪治疗,因为是夏天,我怕桂枝、黄芪、生姜辛温太过,导致里热起来,所以加了知母10g,黄芪30g,其他用量按桂枝汤原量,结果吃了一付,就好起来了,乏力没了,汗出恶风等症状也消失了。

如何辨别桂枝汤证?       
        第一,辨体质。太阴病体质,这种人体质偏差,容易出汗,面黄白少华,脾胃虚弱,多有纳差,易于腹泻,小孩子比较多见。这种人多半容易出现桂枝汤证。这种体质,也是辨桂枝汤证的要点。
        第二,没有太阴病的体质,但是因为感冒了,吃了感冒药后,发汗比较多,有汗出,也是桂枝汤证的要点。
        第三,恶风。太阳病的恶风有个特点,这个恶风可能是全身的,也可能是局部的,局部的恶风,很容易被疏忽,比如病人说“我颈部怕风,风往里钻;我腿怕风,冷风往里钻;我腰部怕风,风往里钻”,这些局部的怕风也是恶风,要加以重视。
        第四,“时发热汗出”,在临床最多见。哪个人群最多见呢?女同志更年期,多的不得了。一个“时”,就是时发潮热汗出。有恶风,一定是桂枝汤。无恶风,可以考虑使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效果非常好。女性更年期,阴血亏虚,阴阳不调,同时有“上冲”,潮热汗出就是上冲,桂枝本身能治上冲,这是我在临床上用桂枝汤最多见的,也是我们疏忽掉的最大的一块儿。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用桂枝汤有几个辨证要点,太阴病体质;容易出汗或经常发汗,汗出恶风;时发热汗出;脉浮而弱。在临床上,不管是什么病,只要具备以上辨证要点,就是桂枝汤证,就可以用桂枝汤。

桂枝汤配伍解读           
       桂枝汤最关键的是桂枝配芍药。桂枝能调和营卫,温通血脉,祛除风邪。汗出太多,营阴不足,芍药养营阴,同时也能养肝阴。桂枝配生姜,辛温发散在表之风寒。

桂枝汤方后注              
        仲景治病有一个特点:中病即止。他一方面要把这个病治好,另一方面,又不伤体质,不留后遗症。对于桂枝汤这么平和的扶正解表的方剂,他都特别强调禁忌、煎服等。我们来看一下方后注。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七碗水,煮取三碗。仲景所有的方子里面,讲到煎药火候的只有两个,一是桂枝汤,二是葛根汤,都是“微火煮”。我们过去农村煎药用土罐子,放在草木灰中慢慢煮,浮炭放在周围转,微火炖。炖过鸡汤、排骨汤的人应该都知道,微火炖的肉,与先用大火煮开,然后再改用小火煮的肉,口感完全不同,因为二种煮法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微火煮药,是用冷水煮,小火慢慢炖,有充分浸泡的过程,因为现在的药几乎都是干燥药材,比较硬,如果浸泡充分,比较容易把有效成分溶出来。而大火煮药,很容易把有些成分锁在里面,煮完的饮片,外面是湿的,里面还是干的。所以微火煮药是很好的方法,不用单独先泡,还能把里面有效成分充分溶透出来。你看四逆汤,那么大的用量,包括乌头的使用,都没有强调中毒,因为它是微火煮,能泡透、煮透。
        再一个特点,仲景所用药材,生药占多数,不像我们现在都是干药,桂枝去皮、大枣掰开,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用,就一定要按张仲景的思路去用。附子去皮,只有在生药情况下才能去掉皮,干的去不了。因为附子的毒性在外皮,乌头碱在外皮最多,所以要“去皮,破八片”。仲景的很多用药都是生药,要是干药,会专门讲出来,比如“干地黄”等等。
        “适寒温,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桂枝汤发汗较弱,因为本身汗出、肌疏、卫气虚弱,如果发汗过大,那么尽管表邪解了,卫气则会更虚,体质进一步下降,生病感冒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所以要喝热稀粥以助药力,热稀粥有温胃作用,蒸腾腠理而发汗。另外生姜、大枣养脾胃,腠理是脾胃所主,温胃就能温腠理、发汗。
        能得桂枝汤证的人,本身就是脾胃不足的人,所以,在治疗时,一定要注意管理饮食,禁食生冷。如果食用生冷,就会伤及胃阳,本来是用热稀粥以助胃阳,以助阳解表,现在,食用生冷把胃弄凉了,阳气不足,无法趋表抗邪,腠理就开不了,汗就出不透,病就不容易好。所以不管吃桂枝汤,还是吃麻黄汤,都一定不能吃瓜果冷饮等。有的病人吃了桂枝汤、麻黄汤后,马上喝点牛奶,吃个苹果、香蕉,这都是错的。同时黏滑、酒肉、臭的东西,吃了容易伤胃气,都应是在禁之列。发病期间,饮食宜清淡,量宜少,一方面是为了减轻胃的负担,以助解表,另一方面是为了降低食积化热的可能性。为什么五辛类不能吃呢?五辛增热,表解了,里热可能又起来了,所以要清淡饮食,喝点小米粥、白米粥。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强调桂枝汤不可大汗,应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使周身潮润,营卫和而邪自去。而汗出如水流离则易气随液脱,导致亡阳,最终,邪气未去,正气已伤,反致病情加重。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13)
        12条刚讲过,怎么又讲这一条,不是重复了吗?其实仲景不是这个意思。这一条告诉我们,只要是太阳病,哪怕是太阳伤寒,但因为过用汗法,出现了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也仍然可以用桂枝汤治疗。也就是说,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太阳病,都可以使用桂枝汤。
其实,我们在内伤杂病中,太阳病也是广泛存在的,如颈椎病、肢体疼痛、风湿病等等,如果有汗出、怕风的情况,仍然可以用桂枝汤。另外,如果见脉浮,或身体疼痛、皮肤痒,也是表未解,也可以用桂枝汤。与外感疾病相比,内伤杂病中桂枝汤证更多见,这一点要引起重视。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
       实际上这不是单纯的桂枝汤证。“太阳病初服桂枝汤”,这个病肯定有汗出、恶风、脉浮、发热、头痛的特点,但用了桂枝汤,出现“反烦不解”,出现心烦,病并没好。通过后面的处理,“先刺风池,风府”,说明什么问题啊?说明这个人其实就是一个柴胡桂枝汤证,至少桂枝汤要加柴胡黄芩。这个病人刚开始没有喜呕、口干苦咽痛的情况,但可能有发烧啊,太阳穴发烫啊,或者说左关脉已经带弦、有力一些的特点,这是用了桂枝汤之后,表邪并没有解,反而还有些里热已经起来了,所以好不了。实际少阳证已经见了,只是不太典型。所以 “先刺风池、风府”,泻少阳经的郁火,再用桂枝汤就能好。仲景是这条实际上是想说,一个看似典型的桂枝汤证,可能症状很典型,但实际上已暗藏有少阳经的热了。提示大家在诊断时,要注意进行必要的鉴别。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25]

        服桂枝汤的脉洪大,一定要注意,病人来看病,是刚吃药后,还是刚喝酒后,还是跑得很激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安静一会儿,然后再把脉,这个很重要。如果刚喝了桂枝汤出现“脉洪大”是正常现象,因为刚喝完药,正气借助药劲儿鼓动阳气抗邪于表,当此药力正盛之时,可以出现脉洪大,它是一过性的,绝不是白虎加人参汤证,所以,治疗还是与桂枝如前法,直到汗出病解为止。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自汗出”多半有怕风的特点,可以全身怕风,也可以局部怕风,有人脚踝这里怕风,有人颈部这儿怕风,有时胃部这儿怕风,都算“常自汗出”、怕风,这时候桂枝汤也管用。
        在临床,很多自汗的病人,之所以自汗老不好,是因为外感后留了邪,风邪留于肌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所以毛孔被张开,自汗不断,但汗气并不大。“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说明营阴是正常的,卫气有问题。风邪留于肌腠,还在营卫层次,影响卫阳,不能正常发挥司开合的作用。正常来说,营卫二者应该是匹配的,这样才能和谐。如果一个多一个少,那就不和谐了。
        这种病人经常有风邪隐匿的特点,多半有脉浮,或皮肤痒、身疼痛、或者关节疼痛等特点,总之,一定能找到风邪伏于肌表的依据,再加上汗出恶风,就能判断出是有风邪影响了卫阳温煦腠理、固涩毛孔的功能。只要抓住一点就行,所以这时要用桂枝汤再微发汗,把风邪从卫分祛除,这样营卫和谐,汗出才能正常。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4]
        病人内脏并没有大毛病,但有两个特点。一是“时发热”,病人每年或者每天到什么时间点就发烧、汗出,再一个,这样的病人多兼见“脉浮恶风”的特点,可以在发热汗出之前服用桂枝汤,把营卫调和了,以后就不再发烧了。注意,一定是在发热汗出前用药才能有效。
        这里的发烧、汗出是风邪进入卫分,卫气受损不多,正邪斗争所致,一斗争就发烧汗出,但斗争过后,风没出去,还留在肌腠。所以,这种情况下,只有重新喝桂枝汤,调和营卫,把多的风邪驱除掉,不足的营阴补上来,从而达到营卫和谐。
        很多女性到了五、六十岁,进入更年期后,也会有烘热、汗出,未必有怕风,可以没有其他的表现,这时就可以使用桂枝汤。如果伴有烦躁、失眠,可以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如果心气虚,心慌失眠,可以加人参,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我第一次这样用药是给一个朋友的母亲,她有冠心病,潮热汗出,心慌失眠,我就用桂枝加龙牡汤加生脉饮,以前吃其他药效果不佳,这次吃完后情况非常好、非常稳定。因为潮热汗出解决不了,心的问题就很难恢复得了。很多病人,有潮热汗出,睡眠不好,是阳浮的特点,就可以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原方去治疗。如果有下肢怕冷,小便不利,肾阳虚的话,也可以用二加龙骨牡蛎汤。但我用二加龙骨牡蛎汤不去桂枝,桂枝配芍药才能调和营卫。仲景叫“二加龙骨牡蛎汤”,不叫“加减龙骨牡蛎汤”,“二加”嘛,我怀疑桂枝没去,就加了附子、白薇两个药。
二加龙骨汤见于《金匮要略·虚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后注文:“《小品方》云:虚弱浮热汗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本方由白芍药、炙甘草、白薇、大枣、附子、龙骨、牡蛎、生姜组成,以酸甘苦寒、益阴泄热与甘温扶阳同用,敛降并存,刚柔相济,具有引阳入阴。
        《难经》说的,“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所以我经常用桂枝汤打底,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的病人,桂枝汤是“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代表方。如果没有心阳虚,是以阴虚为主的,我们甚至还加生地、麦冬等等。
         “时发热,汗出”,疾病范围很广,但被我们丢了很大一块儿,它包括了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的潮热病人,他们也有营卫不和的特点。营卫不和的原因,一是有风邪内伏,导致卫气功能失常,只要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就好。再一个,是肝肾的阴阳亏虚,阳气相对偏盛,阳浮于上,需要通过汗出的方法,把多余的阳泻掉,这样,才能重新达到阴阳平衡,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大家有机会可以试一试。但并不是说所有更年期综合征的病人都是用这个方,有的病人肝胆火比较重,我们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的病人肾阴虚、相火旺,可以用知柏地黄汤,泻相火用黄柏特别好,但我不主张大剂量用。还有“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等,温补肾阳,补充雌激素,再加上用知母、黄柏泻相火,这个方我早年用过,但有些病人好使,有的不好使。我的体会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特别有效的方,既能补肝,也能降浮阳,也能安神,它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建议大家用用。
        伤寒,发汗己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伤寒表证的病人,已经发汗,可能身痛、发烧的情况有好转,但还有余邪未解,脉浮就是表未解,脉数就是还有点发烧。“半日许复烦”是正气被伤不重,仍想祛邪外出,正邪斗争的表现。这种情况,可以再发汗。前面虽然是伤寒,因为汗出之后,表邪去了大半,剩下的余邪不重,可以考虑用桂枝汤治疗。
        以我的体会,也未必尽然。“半日许复烦”,脉浮而数,可能兼有里热,可能表邪解除了一部分,但里热也起来了。我一般根据里热的情况来确定,如果有口干渴,可以加知母。如果有咽喉肿痛,可以加连翘。如果兼有少阳热,可以加柴胡、黄芩。总之,是用桂枝汤打底,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加味,未必完全照原方用,所以叫“宜桂枝汤”,不叫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5]
        这里“卫强”不是卫气比平常人强,而是因为风邪留于肌表,风邪到卫分,与卫气打仗,所以发烧、脉浮、脉数。“救邪风”,是把邪风赶出去。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还是桂枝汤,所以桂枝汤是祛风解表、调和营卫、解肌透邪的方。
        桂枝汤是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方剂之一,可以用于风邪侵表引起的太阳中风证,以汗出,脉缓为主要辨证点。也有人认为,桂枝汤本身就是补剂,所以可用于表虚感冒、定时发热等多种疾病。因为桂枝汤是最基础的方剂,所以,在太阳病篇中,由于加减变化,最后就形成了桂枝剂这一系列方剂。

*顾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


请注意:

       我们将陆续推出余秋平教授的经典讲座实录,请予以关注,请予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