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肿辨治要览

 循天园 2017-05-05
  1.风水相搏证

  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如水肿较甚,亦可见沉脉。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代表方:越婢加术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桑白皮、黄芩。

  2.湿毒浸淫证

  主症: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代表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3.水湿浸渍证

  主症: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代表方: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苍术、厚朴、陈皮、草果、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4.湿热壅盛证

  主症: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分利湿热。

  代表方:疏凿饮子加减。

  常用药:羌活、秦艽、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猪苓、茯苓、泽泻、椒目、赤小豆、黄柏、商陆、槟榔、生大黄。

  5.脾阳虚衰证

  主症: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

  常用药: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茯苓、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补、大腹皮。

  6.肾阳衰微证

  主症: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晄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肉桂、巴戟肉、仙灵脾、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

  7.瘀水互结证

  主症: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以下肢为主,皮肤瘀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

  常用药: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益母草、红花、莪术、桃仁、桂枝、附子、茯苓、泽泻、车前子。

  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风水相搏证,若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桂枝、防风散寒祛风;风热偏盛,加连翘、桔梗、板蓝根、鲜芦根清热利咽,解毒散结;咳喘较甚,加杏仁、前胡降气定喘;汗出恶风,卫阳已虚,用防已黄芪汤加减,以助卫行水;表证渐解,身重而水肿不退者,可按水湿浸渍论治。

  湿毒浸淫证,若脓毒甚者,当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湿盛糜烂者,加苦参、士茯苓;风盛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血热而红肿,加丹皮、赤芍;若大便不通,加大黄、芒硝。

  水湿浸渍证,若外感风邪,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宣肺泻水而平喘;面肿、胸满、不得卧,加苏子、葶苈子降气行水;湿困中焦,脘腹胀满者,加川椒目、大腹皮、干姜温脾化湿。

  湿热壅盛证,若腹满不减,大便不通者,可合己椒苈黄丸,以助攻泻之力,使水从大便而泄;肿势严重,兼见喘促不得平卧者,加葶苈子、桑白皮泻肺利水;湿热久羁,化燥伤阴,症见口燥咽干可加白茅根、芦根。

  脾阳虚衰证,若症见气短声弱,气虚甚者,加人参、黄芪健脾益气;小便短少,加桂枝、泽泻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

  肾阳衰微证,若小便清长量多,去泽泻、车前子,加菟丝子、补骨脂以温固下元;面部浮肿为主,表情淡漠,动作迟缓,形寒肢冷,治以温补肾阳,用右归丸加减;病至后期,因肾阳久衰,阳损及阴,可致肾阴亏虚,出现肾阴虚为主的病证,如水肿反复发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渴干燥,五心烦热,舌经,脉细弱等。治当滋补肾阴为主,兼利水湿,但养阴不宜过于滋腻,以防匡助水邪,伤害阳气。方用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等;如病程缠绵,反复不愈,正气日衰,复感外邪,症见发热恶寒,肿势增剧,小便短少,此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急则治标,先以风水论治,但应顾及正气虚衰一面,不可过用表药,以越婢汤为主,酌加党参、菟丝子等补气温肾之药,扶正与祛邪并用。

  瘀水互结证,若全身肿甚,气喘烦闷,小便不利,此为血瘀水盛,肺气上逆,可加葶苈子、川椒目、泽兰逐瘀泻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乃为脾肾亏虚之象,可合用济生肾气丸以温补脾肾,利水消肿;对气虚、阳虚者,可配黄芪、附子益气温阳以助化瘀行水之功。

  水肿应用攻逐法的原则

  攻下逐水法是治疗阳水的一种方法,即《内经》“去菀陈莝”之意。只宜用于病初体实肿甚,正气尚旺,用发汗、利水法无效,而确有当下之脉证者。使用该法,宜抓紧时机,以祛水为急,使水邪从大小便而去,可用十枣汤治疗,但应中病即止,待水肿衰其大半即应停药,以免过用伤正,俟水退后,即行调补脾胃,以善其后。病至后期,脾肾两亏而水肿甚者,若强攻之,水稍退可暂安一时,但攻逐之药多易伤正,究属病根未除,待水邪复来,势更凶猛,病情反重,故逐水峻药应慎用。

  水肿病至后期,中阳衰败、浊阴不降之时的转归

  病变后期,肾脾衰败,气化不行,浊毒内闭,可由水肿发展为关格。若肾阳衰竭,寒水上注,则凌心射肺,久则转变为心悸、胸痹;若阳损及阴,肾阴亏耗,肝阳上,内风自生,则可有眩晕、中风;若浊邪内盛,内陷心包,则成昏迷、谵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