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 《秋兴八首》学习资料

 昵称42714340 2017-05-05

杜甫 《秋兴八首》 欣赏解析(1

《秋兴八首》全文解析  -

 

『题解』 -

《秋兴八首》作于大历元年(766)秋天,当时杜甫在夔州,为一组连章七律。因秋而发兴,故曰秋兴。当时诗人离开成都草堂已经一年零三个月了,生活漂泊艰辛,而国家的状况也并未好转。对人民疾苦之同情,对朝廷政局和国家大事的关注忧虑,以及自己穷老漂泊的感伤,三者融汇交织于心中,当他看到秋气萧飒,自然会触景伤情了。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

《秋兴八首》的中心思想是故国之思。是对祖国的无限怀念,个人的哀怨感伤也是由此而发的。篇中每依北斗望京华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全诗的纲目。 -

由于心怀故国,虽然身在夔州,然写夔州少,而书长安多。杜甫曾在长安困守过十年,做过官,也有过田园生活,因此,可以说长安是他的第二故乡。 -

第一首, 便是写故园的,但由于杜甫最关心的并非个人狭小的家园,而是整个国家,所以由长安引出了怀念故国的情怀。这种爱祖国胜于爱家园的精神,便是《秋兴八首》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

第二首, 写在夔州月夜,遥望长安的感受,进一步将自己对祖国的情怀加以引申。 -

第三首, 写夔州的景色,引申出对平生遭际的感慨。 -

第四首, 转写朝政的变迁,边事的纷扰,表达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之切。 -

第五首,通过对长安宫阙的怀念,叹息自己远离朝廷,报国无门。 -

第六首, 回忆曲江。在今非昔比的对比中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

第七首,忆及昆明池,表现自己穷老漂泊的情怀。 -

第八首,总写平生,归到眼前做结。 -

全诗是以其悲剧性和崇高性的完美统一,深深打动后代读者的。《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惨淡经营之作,或借古喻今,或即景含情,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需要认真体会才行。前人评《秋兴八首》谓浑浑吟讽,佳趣当自得之,是不错的。 -

范曾老先生曾评说律诗写到杜甫《秋兴八首》乃冠军!   -

 

前人亦有持不同观点者。《随园诗话》中袁牧评论曰:余雅不喜杜少陵《秋兴》八首,而世间耳食者,往往赞叹,奉为标准。不知少陵海涵地负之才,其佳处未易窥测。此八首,不过一时兴到语耳,非其至者也。如曰一系,曰两开,曰还泛泛,曰故飞飞,习气大重,毫无意义。-

 

 

其一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其二 -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

 

其三 -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

 

其四 -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

 

其五 -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

 

其六 -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

朱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

 

其七 -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

 

其八 -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极尽夔州秋之气象萧瑟阴森,同时也暗指国家萧条之象征。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更进一步写萧森阴晦之景象,内含勃郁不平之气。借景象表现时局的动荡不安。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此两句落在自身,叹身世之萧条。丛菊两开,一种说法是杜甫在夔州看到两度菊花开;也有人认为是杜甫自乘舟顺江而下的时候到现在已看到两度菊花开。他日泪,是说以前曾因看到菊开思念故园不能回去而流泪,现在又一次见到菊开又流下泪来。诗人去年秋天离开成都,到此时已是两个秋天,杜甫将回乡的希望寄托在了一条船上,然而这条船却停泊在江边,总是无法开出去,故说孤舟一系故园心。系,双关意,孤舟一系不解而心常系故园之两层意思。 故园此处指长安。-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见物起兴后,诗人有写回到了夔州。有家的人开始准备寒衣了,而我的家在哪里呢?我漂泊在外,站在白帝城上,听到黄昏那一片捣衣的声音。-

 

其二: -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承接前一首黄昏,此两句写夔州秋夜思念长安。夔州,在四川奉节附近。 至此,杜甫的故园心慢慢的引出来了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水经注-江水注》记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指身临其境的人对此感受特别深。故用字。奉使,奉命出使。典出汉武帝命张骞穷河源,乘经月,到达天河。八月槎,传说海边有人,年年看到八月有浮槎来去,从未失期,他便乘槎而去,到达天河。这句化用此二典故,喻意热切回朝之心。杜甫以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的朝官身份作严武的参谋,因此说奉使。本打算随严武还朝,但第二年四月,严武死于成都,还朝的打算落空,因此说虚随八月,字面的借用。实即博望槎(张骞封博望侯)。此处用八月槎,一显秋景,二与上句三声泪相对。 -

画省香炉违伏枕,画省,尚书省。香炉,省中供具。《汉宫仪》记载,尚书省中,入值由宫中女官执香炉跟随。宋之问的《和李员外寓直》记载:起草徯仙阁,焚香卧直庐。又如岑参的《和成员外秋夜寓直》记载:黄门持被覆,侍女奉香烧。违伏枕,因病未能去供职。实际杜甫罢官,乃由于肃宗的贬斥和代宗的疏远,与官应老病休为同一感慨违伏枕,因病未能去供职。实际杜甫罢官,乃由于肃宗的贬斥和代宗的疏远,与官应老病休为同一感慨。 违伏枕,因病未能去供职。实际杜甫罢官,乃由于肃宗的贬斥和代宗的疏远,与官应老病休为同一感慨。 -

山楼粉堞隐悲茄,城楼上粉白色的墙垛内,隐隐传来军中的鼓角。 -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此句写思念之切忘记了伫望已久。 月光已经从石上藤萝移照到洲前芦荻花,说明时间很久,天快亮了。-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此两句写天天置身山色之中,极写无聊。我不但夜里思念长安,白天我也整天坐在江边山城的楼上思念长安。 翠微:青的山。-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再宿。”“二字透露出楼头观景天天如此,以对称漂泊之感。《随园诗话》袁牧对还泛泛”“故飞飞理解有所偏差。岂不知这更体现杜甫此刻之状态。信宿渔人还泛泛”----难道我也和渔人一样永远漂泊在江上吗?所以此处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燕子知道我不能像它那样自由的飞翔就故意飞来飞去!所以是顾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 匡衡,字雅圭,西汉人,元帝初,屡次上疏议论时政,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杜甫为左拾遗,曾上疏救房管,故以抗疏之匡衡自比。但结果反遭贬斥,所以说功名薄。刘向,字,子正,西汉后期人,经学家。宣帝时讲五经于石渠阁上。成帝即位,诏为校中五经秘书。杜甫家素业儒,却未能像刘向一样传经讲学,故说心事违。这两句借古为喻,是江楼独坐时的心事。当年我曾希望致君尧舜上,可是现在我的仕途没任何功名,学问上也什么都没完成。 -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多不贱,指当时得同学多已富贵显达。五陵,是指汉代长安--咸阳间的五座陵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当时豪杰名家聚居的地方。衣马,即裘马。《论语-雍也篇》:赤之适于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轻肥,轻裘肥马。字运用的婉而多讽。我漂泊四方没有机会为朝廷效力,可是你们有地位的人又在干什么呢?难道只追求锦衣肥马的物质享受吗?字既有批评又有讥讽。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你们尽管享受吧,我不羡慕。其二,你们只知道享受,也不关心朝廷。也不肯帮我得到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 -

 

其四: -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叹时局人事变迁,变化莫测。 感叹多年来长安沧桑之变。-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这两句紧接上文,申言似奕棋不胜悲。新主,指长安王侯的宅邸都已换了主人。文武衣冠,这里指朝廷上的大臣。异昔时,与从前不同。 -

安史之乱后,王室宅邸发生了巨大变法,换了一批新主人肃宗和代宗都信任宦官,宝应元年(762),李辅国加中书令,是以宦官而拜相矣;广德元年(763),封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是以宦官而为元帅矣,曾经判国之监事。文武不分冠弁(bian  1,古代男子的帽子;2,旧时称低级武职。)杂糅。这些现象是以前没有的,所以说异昔时 -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直北,长安正北方,指陇右  关辅地区。回忆开元天宝时那种河陇降王款圣朝的盛况,自不胜今昔之感。这两句就西北边患申言不胜悲。上句指回纥(he:古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鄂尔浑河流域。唐时曾建立回纥政权。也叫回鹘hu)下句指吐蕃。金鼓,号令军队进退的鼓。羽书,紧急军事文书。金鼓振,羽书迟,都指边情紧急。-

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不管是安禄山变乱之前还是变乱之后,大家所追求的全是个人的衣冠第宅和功名利禄。国家现在正在用兵,可是谁还肯关心国家的事呢?接着杜甫说:-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写江中鱼龙不再游动,潜藏起来。秋江清冷寂寞,写夔州秋景兼自喻。末句写往日曾居长安,此时对长安的思念和回忆。一下子从长安打回夔州,又一下子从夔州回到长安。真可谓心物交相映-

前四首是从夔州起兴,其感发逐步转到长安。第四首结尾故国平居有所思,下面四首由此展开。首先怀念的是什么呢?------蓬莱阁-

 

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蓬莱,唐龙朔二年(662)修旧大明宫,改为大明宫。南山,终南山。大明宫北据高原,南望终南山。承露,汉武帝在建章宫西建仙人承露盘。金茎,指承露盘下的铜柱。汉武帝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唐时宫中并无承露盘,此处虚写,以汉宫喻唐宫。以汉朝的全盛之日映衬唐朝的全盛之日。 -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瑶池,新疆天池。传说西王母所居之地。《汉武帝内传》中曾记载有西王母于汉宫见武帝的事情。紫气,用老子的故事。《关尹内传》记载函谷关令尹登楼,望见紫气由东向西浮动,说应有圣人经过。果然看到老子乘青牛车而来。老子自洛阳入函关,所以说东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东郊,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该句讽刺唐玄宗之宠爱杨贵妃和他的学道求仙。-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按《莫相疑行》云: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大概杜甫因献赋,曾一度入朝。这里云移二句,也正是回忆此事。雉尾,即雉尾扇。缉雉羽做成,宫中仪仗之一。帝王凳殿,两相扇合,帝王坐定后乃去扇,即开宫扇。云移,指雉尾扇象云彩一般分开。日绕龙鳞识圣颜是说唐时上朝很早,要等到太阳出来才看清皇帝(玄宗)的面容。这两句是说当年收京后,诗人任左拾遗时的事。杜甫在长安几次考试总考不上,就上了三篇赋,于是唐玄宗亲自诏试文章。他第一怀念的是谁?自然是皇帝,因为他有过亲自见唐玄宗的这段往事。紧接着又回到夔州------- -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最后两句又收归夔州,回到现实。有一蹶不振之感慨。岁晚,一语双关,既指秋天也指自己步入晚年,切诗体之字,兼伤老大(杜甫时年55岁)。青琐,指宫门。因门窗装饰有青色的连环形图案。几回,是说到底有几回呢?过去任左拾遗时,还入宫朝见,而今虽领检校工部员外郎虚衔,却一次也没入朝,可见在朝时间很短。 -

 

其六 -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三峡的第一峡,在夔州东。曲江,在长安,与乐游园、杏园、慈恩寺相近。开元中疏凿为胜景,烟水明媚,是所思之地。风烟,写景中兼含兵象。素秋,古代以四季为四方,春夏秋冬与东南西北相对应,秋为西方,属金,色白,故称。因两地虽然相悬万里,但秋色无边,看来似乎是遥遥若接。这是杜甫第二个怀念的-----“曲江。那么杜甫是如何把夔州和长安连接起来的呢?真乃神来之笔---“万里风烟秋天的那一片风烟!-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这两句主要意思还是回忆当日曲江的盛况。花萼,花萼楼,唐兴庆宫的楼名。夹城兴庆宫至曲江芙蓉园有复道,两边着有高墙的通道。御气,天子之气。玄宗从夹城中往来,因此说通御气。芙蓉小苑,即芙蓉园,在曲江西南。入边愁,传来安禄山叛乱的消息。钱笺:禄山反报至,帝欲迁幸,登兴庆宫花萼楼,置酒四顾凄怆。此所谓小苑入边愁也。” -

朱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珠帘绣柱,指曲江宫殿的豪华。锦缆,彩丝所织的纤绳。牙樯,象牙装饰的桅杆,都用来指曲江舟楫的炫耀。起,惊飞。黄鹄(hu),即天鹅,泛指水鸟。《西经杂记》:昭帝始元元年,黄鹄下建章(宫名)太液池中,帝作歌。因为宫殿林立,到处环绕,所以把黄鹄都包围其中了。舟楫众多,萧鼓喧阗(tian),所以白鸥之游地为之惊起。 -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歌舞地,指曲江。杜甫《乐游园歌》写曲江: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之清切歌声上。回首可怜,是回想当初的繁华景象,不能不令人为现在的荒凉落寞而悲伤。秦中,关中。诗人从曲江一地说到整个秦中地区,自古都是帝王建都的京师重地,今日却连遭战火,岂不可悲。以此激励执政者当自强,并警诫统治者的荒淫佚乐。 -

 

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昆明池,方圆四十里,在长安县西南。《通鉴》卷二百九:安乐公主请昆明池上(中宗)以百姓蒲鱼所资,不许。足见此向来是贵族垂涎的好去处。武帝窜凿此池,本为习水战,故用武帝旌旗。杜甫和唐代其他诗人多以汉武帝比玄宗。这两句隐含了杜甫太多的感慨,汉时功一方面承接自古帝王州,另一方面给读者两层启发和暗示。 -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昆明池有牛郎织女的石像。曹毗(pi)《奇怪》:昆明池作二石人,东西相望,像牵牛织女。虚夜月,指织女伫立,夜月虽明,却不织布,空对夜月。古代妇女多夜间纺织,而这里虽然是月夜,却织不出一点儿东西来,这里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月夜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凄凉、寒冷,而虚夜月又表现了落空无成的感觉。鲸,《西京杂记》记载,昆明池中玉石所刻鲸鱼,当雷雨鸣吼之时,鲸鱼尾巴会摆动。动秋风,形容石鲸的不安分。杜甫写《秋兴八首》的那个时代正是战乱不断,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他说石鲸鳞甲动秋风。除了实景之外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托喻之意了。-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这两句表面看是写池中之景。菰,生长于浅水之中,嫩芽如白,即茭白。其池中有黑者谓之茭郁,秋天成熟结实,即菰米。故《行宫张望补稻畦水归》诗云:秋菰成黑米。沉云黑,形容水上菰米繁殖旺盛,如黑沉沉的阴云。张籍诗家家桑麻满地黑,黑即茂盛意。坠粉红,莲花在秋后结莲蓬,红色花瓣即凋落。所以说坠粉红 上句字和下句字,都是借用都是比喻。这两句中红与黑两种颜色,表现了一种从成熟到腐烂的感觉。漂、沉、坠、冷四字给人零落的感觉,而粉红却又如此的鲜明,这就和第一首的玉露凋伤枫树林写法类似。玉露”“枫树林是美丽的,而凋伤却如此的萧瑟、凄凉,是摧残破坏。杜甫在这里把不同性质的形象组合起来,产生了多种的感发效果。当然了,杜甫也未必是这么想的,只是有感而发罢了。他心里既有昆明池当日富丽堂皇的兴盛,也有昆明池今日的衰败凋残凄凉 -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关塞即第一首的塞上。极天,指从夔州望长安,只见关塞重重直至天边。剑阁的天险,白帝的危城,在这里都是关塞极天。惟鸟道,夔州四面皆山,所以说惟鸟道,形容道路险要难行。江湖满地,指江湖虽广,无所归依,漂泊处处。渔翁,杜甫自谓。当年的昆明池水离我这样远,我想回到长安,但我不是鸟飞跃不了关塞极天,所以只能漂泊在江湖中,看那江间波浪兼天涌-

 

其八 -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pi)”,昆吾  御宿,地名为长安去渼陂的必经之路。《汉书-杨雄传》:武帝广开上林,东南至宜春鼎湖,昆吾御宿。紫阁峰,终南山峰名。渼陂,在今陕西户县西,为唐时的旅游胜地。 -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香稻,鹦鹉啄余之粒。碧梧,凤凰栖老之枝。这句写陂中物产之美。 -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相问,互相问候,即互赠花草珠翠。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仙侣游伴,《后汉书-郭太泰传》:太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杜甫曾与参岑兄弟同游渼陂,所作《渼陂行》有:船舷瞑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即所谓仙侣同舟晚更移。天晚仍移舟,指的是移棹夜游,乐而忘返。 -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吟望,因思念长安而吟诗。干气象,说自己的作品曾经摄入了京华繁华的气象。苦低垂,痛苦的低垂着头。 -

这最后一首该是对前面七首的总结。从杜甫的章法来看,他从夔州的黄昏到日暮,到月亮出来,又到太阳出来,感发的重点一步步移向长安。对长安的怀念第一是蓬莱阁,第二是曲江头,第三是昆明池,而第四呢?前面三首开头每首出现一个地名,这里一下子开头两句出现一大堆地名!昆吾”“御宿”“紫阁”“渼陂。杜甫对长安的怀念一发而不可收。在这里杜甫不写却跳出来一个”----“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这就说杜甫不仅仅怀念长安的秋天,也有美好的时候。尾句感叹结束,彩笔昔曾干气象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指自己当年所写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歌之干气象,一个是指唐玄宗当年欣赏他,诏试文章那件事之干气象。可如今只剩下白头吟望苦低垂了。-

 

 

 

 

 

 

 

 

 

 

 

 

 

 

 

 

 

 

 

 

杜甫 《秋兴八首》欣赏解析(2


『通读』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bo)、回纥(he)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shi)《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 
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 
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前三首诗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人事的更变,纲纪的崩坏,以及回纥、吐蕃的连年进犯,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今非昔比。对杜甫说来,长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 
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 
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 
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白头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其色调也不尽相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写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它们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丰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王船山对此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船山遗书·唐诗评选》卷四) 
《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组诗的纲目是由夔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组诗的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相去遥远,诗中以字,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邦国安危……种种复杂感情交织成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第一首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所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复。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香炉。这是两次往复。联翩的回忆,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唤醒。这是第三次往复。第三首虽然主要在抒发抑郁不平,但诗中有五陵衣马自轻肥,仍然有夔府到长安的往复。第四、五首,一写长安十数年来的动乱,一写长安宫阙之盛况,都是先从对长安的回忆开始,在最后两句回到夔府。第六首,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从目前的万里风烟,想到过去的歌舞繁华。第七首怀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关塞极天惟鸟道的冷落。第八首,从长安的昆吾……”回到白头吟望的现实,都是往复。循环往复是《秋兴》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长安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还起了加深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了。 

  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秋兴》八首可说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诗人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种性格。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臲硊(niegui)不安的前途。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这种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图表现的感情也就有所附丽。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经验之谈。 

  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里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安定生活时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兴》第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诗人日日江楼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辞归,好象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一个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又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地。黄生《杜诗说》: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这种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处处皆是。 

  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的字和词表现深沉的忧伤。《秋兴》里,把长安昔日的繁华昌盛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慰、兴奋。对长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这更有助读者体会到诗人在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兴》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按通常的写法,总要多用一些清、凄、残、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秋天的哀愁。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们在诗人巧妙的驱遣下,却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如蓬莱宫阙瑶池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珠帘绣柱锦缆牙樯武帝旌旗织女机丝佳人拾翠仙侣同舟”……都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过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笔下,这些词被用来衬托荒凉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无处不在常情之中。这种不协调的协调,不统一的统一,不但丝毫无损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协调的字句来写,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正如用写悲远比用写悲要困难得多,可是如果写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有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丽辞》篇中讲到对偶时,曾指出反对正对为优。其优越正在于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丰富内容的积极作用。运用豪华的字句、场面表现哀愁、苦闷,同样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说是情景在更高的基础上的交融。其间的和谐,也是在更深刻、更复杂的矛盾情绪下的统一。 

  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其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或丰富,《秋兴》就是明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