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艺术博士,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旅日女画家之一。
出生于中国广西山清水秀的桂林市 1994年,到日本三大美术大学之一的多摩美术大学求学 2004年,获多摩美术大学第一位艺术博士学位。 2014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绘画作品展
《李焱个人画册》《李焱个人画集》等著作相继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版。
作品先后被日本国会议事厅、美术馆、美国前总统里根、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等各界知名人士收藏。 李焱 职业画家有的烦恼,李焱好像都没有,比如成名成腕。当然,她已经成名了。她2014年在国家博物馆做过个人作品展,作品先后被日本国会议事厅、美术馆、美国前总统里根、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等各界知名人士收藏。所以,她谈到一般画家如何成名,如何在公众面前展示作品的压力时,断然否定了。
Q:您从5岁就开始接触绘画了,这几十年以来,绘画与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A:从5岁握起画笔那一刻开始,我的生活便与之紧紧融合在了一起。墨汁所散发出来的浓郁馨香的气息,宣纸那薄而柔顺的触感,水墨相宜的笔端与宣纸瞬间碰撞而生成的美妙感觉,我每天都感受着、守护着,这一次又一次美丽的邂逅,它们就是我的生活。所以,我一天都不会允许自己懈怠,我也从不把绘画视为一种工作,就如同每天从睡梦中醒来,穿好衣服、整理床榻那样,绘画就成了我日常生活中最优美的一道风景。
Q:有职业画家的苦恼吗?比如怎么在美术史上留下绚烂的一笔? A:这种问题对于我,似乎从来都不曾存在过。因为从孩提时代起,毛笔、墨汁、颜料、宣纸就已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一花一世界05》丙烯 Q:您小时候学的是水墨画、国画,为什么之后改学油画了? A:读大学的时候遇到一个展览,对我影响很大,是印象派的画展,觉得它们的色彩很丰富,在技法上来说,他们的画法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最后决定报考油画专业,系统地学习了素描和油画。当时对两种绘画方式最基础的认识是,国画很多东西是用线来表现物品的结构,油画是慢慢的抠出它的结构。
Q:您是怎样将这两种不同的中西绘画方式融入到画作中的? A:因为从小接受绘画教育的缘故,我画国画或油画并非刻意要去表现什么,这些东西是随着时间和发展阶段,一点一滴出现在绘画里的。如果时间到了,原来学习的东西自己就会出现在画布上,事实上,自己内心想表达的也已经渗透在里面了,只是一直压抑着没有迸发出来。
Q:您的画很细腻,我能理解成,生活中您也是非常细心的人吗? A:可以这么说,举个例子吧。在日本读博期间,有一回接到消息说可以报考文部省奖学金,我报名参加考试了。日本考试是用格子写文章的,我当时把整张考卷都写满了,在最后一个空格里写了句号,面试的老师说,日本人一般很难把考卷写满,把所有格子都写完的,这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花一世界09》油画 Q:很多人在看完您的画作,都觉得您有诗人般的感触和细腻的描绘,并且把这种自然的景色描绘得非常的空灵和神奇,让作品具有神韵,您是如何把握的? A:我以为,绘画不是单纯的想法和概念的问题,而是以何种心态面对空间感的恐惧,并如何努力地从无限的空间中挣脱而出,这才是绘画的开始。那种沉默过后描绘出的一条线、一个点渗透出来的丰富表情,宛如与我有道不尽的话语。那是多么美妙的时刻呀,那一条线,那一个点表现出来的画面无不满溢着生命中最光艳夺目的气息!
由此,作品也拥有了生命,初始画面的沉寂悄然变化了,我触摸到作品内蕴含着丰富的喜怒哀乐,像情人般满怀爱意,用变化无穷的眼神在向我诉说。为了使作品想表达的话语跃然纸上,那般在画面上细如发丝般的加工,若是操之过急,作品将丧失原本附有的感染力。作画的过程中不能将画面封闭,必须要扩展画面空间,这样才能暗示出更多的可能性。
Q:扩展画面的空间,能说说您在创作时是具体是怎么做的吗? A:绘画,无论是面对画纸还是画布,都是从面对空白画面开始的。最初,手执画笔的我,有时有着明确的构思,有时却又遵循内心深处的随意,这些意识驱使着我在空白的领域进行创作。将意识集中于笔尖,将自己的构思尽情地表现于作品内容。间或我抚摸画纸,细细参悟。不急于下笔,因为我体味着空白画面能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无限种方向也可以引导着我手中的画笔创作出一切。
《一花一世界之新生》油画 Q:这样看来,您的创作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作品的对话,但是其中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您是如何寻找这种感觉的? A:与作品对话的感觉至关重要。我从不追求以一个部分的消失为代价,而创造出新的部分的结果。虽说,画纸边缘、主图和图像的主从关系,对于一般程度的绘画来说可能是重要的,但对于考虑开阔作品展现空间的我而言,反倒成了一种桎梏。不应将边缘和主图之间的关系定位为主从关系,而是应该重视那种外在看似截然相反,却是同根同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赋予作品更大更宽的理解角度。
我每次尽可能的维持画面感的平衡,与此同时若生成出新的画面相持的感觉,我不会急于冒进,而是放下画笔。虽预感到能产生新的空间,但数日后回头再看,也许原来那只是错觉。即使再怎么竭尽全力,也无法完全表达出所想。最后,总会留下遗憾……
Q:您刚才说的都是绘画中感觉的传递,可是很多时候画者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却限于技法而不可得,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A:画画有时候不要太多的刻意去在乎技法上的问题,技法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当自己觉得需要了技法上自然会提高。如果不需要的话,再多的技法都便显不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每个人的画都有自己的故事,如何表达自己的故事,就像你写文章一样,表现手法有很多。 有些人可能写文章,文章里面一个错误都没有,没有毛病,写的很工整。但有的人可能写文章不是十全是美,在语法上有小错误,但是他用真实的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可以打动人,还是要本着自己内心的东西,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才能够感动到别人,自己都没有感受到或者没有感动,也不会感动别人。
《一花一世界02》油画 Q:1992年留学日本,之后获得多摩大学第一位艺术博士学位,在日本学习油画期间,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A:对我来说我觉得我很幸运的是,进入学校以后,学校的老师不拘一格,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个性让同学们去发展,这点很好。
在日本读书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是,那时候,国内大学里的老师是会在课上亲自试验的,但是在我们学校,老师是极少有示范的,因为讲评问题的时候,老师往往会把学生会带入他们的世界,但老师并不希望学生和他自己画的一模一样,不想把学生带跑偏。在日本的时候,极少有老师在你面前画画,老师是榜样,可以和老师一起出去写生,他们希望他们知道的东西能够传授给“你”,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交流思想,我认为这点很重要。
谈到如何去画,那个老师不会去打击你,会鼓励你,看你需要些什么参考,他可以给到你。 Q:听说您有帮助青年艺术家的想法,能具体说说吗? A:是的。我想把竹泉荘温泉酒店做成年轻艺术家的一个展示自己、提高知名度的平台。比如酒店的大厅,走廊的墙壁上都可以作为展示区,展示他们的作品,帮助青年艺术家。 李焱在竹泉荘温泉酒店 墨斗鱼 你的书画兴趣平台 |
|
来自: 昵称3399749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