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打架,父母何时出手直接决定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

 盛_王_朝 2017-05-06

前一阵,杭州某商场内的一个小游乐场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滑梯上,一个小男孩(1岁左右)往下滑的时候,后面的小女孩(3岁左右)一直推他。于是,男孩的妈妈就把孩子带到一边玩。

可结果小男孩在滑梯下面爬的时候,那个推他的小女孩刚好从滑梯上滑下来,直接从小男孩腰上踩了过去。

小男孩哼唧了两声,貌似没什么大碍。男孩妈妈就把他带走了。可半道上又不放心,撩开孩子的衣服看看,发现有点红。于是,她越想越生气,又把孩子带回到滑梯旁,要求那个女孩向自己儿子道歉。

于是,女孩的妈妈把她拉过去,强硬要求她向小男孩道歉。

孩子打架,父母何时出手直接决定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

小女孩显然有点懵,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当然也不愿意道歉。僵持之下,男孩妈妈开始情绪失控,多次拉扯小女孩的衣服并吼叫。

此时,旁边有几个围观者过来劝架。可是话没说到位,架没劝好,男孩妈妈反被激怒,甚至还打了劝架的一位妈妈。

被踩的1岁小男孩被妈妈的失控惊吓到了,害怕得哭了。

踩到男孩的那个小女孩,也吓得哭了。

孩子打架,父母何时出手直接决定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

……

后来,据说男孩到医院拍了胸片,没有问题。事情终于告一段落。

整个事件本来很简单,无非是两个懵懂的小孩之间发生了一点交集,甚至还不能称之为“冲突”。真正的问题在于,后来介入的大人,包括男孩妈妈、女孩妈妈,甚至旁边劝架的人,都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方式去沟通,于是导致事情层层激化,矛盾和伤害都被过度扩大。

这个小新闻,其实照见了很多父母的影子。其中,大人们在介入小孩冲突时步入的误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也在不断触及。

为此,许多父母都应该牢记以下几个准则:

第一,别让你的不当介入,最后变成对孩子的最大伤害。

这个误区主要是针对男孩妈妈来说的,或者说,是针对孩子可能被欺负、被伤害的那一方来说的。

当看见或者判断孩子可能受到伤害,第一反应是去保护孩子,这完全没有错。作为父母,守护孩子不仅是责任,更是本能。

如果看到你的孩子因为被欺负,满脸委屈地过来向你求助,那么你有必要敏感地去关注和安抚孩子的情绪,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引导孩子自主解决冲突。

孩子打架,父母何时出手直接决定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

如果孩子一筹莫展,无力独自解决问题,你有必要挺身而出,为孩子争取回来他被侵犯的权益。你的介入行为可以向孩子确认:爸爸妈妈是跟他在一起的,他是安全的。

然而,现实中更为常见的情形是,孩子并没有上述的“被欺负”感受。比如,上面新闻里的1岁小男孩,他可能并没有“被欺负”“被伤害”的感受。

再比如,一个孩子手里的玩具被另外一个孩子夺走,但并没有情绪波动,只是转个身,改玩别的去了。这也不存在被欺负、甚至是好欺负的问题。他只不过对于被抢走的那个玩具,没那么喜欢和执着罢了。

还比如,两个小家伙撕扯、扭打,眼睛有些敌意又有些兴奋地盯住对方,彼此战斗力也不相上下,打完后,他们很快还能和好。这也不存在欺负与被欺负的问题,他们甚至很享受,觉得打架真的很爽。

总之,有很多类似情况,孩子们不觉得有什么,却很容易勾起大人们的“护犊子”心理。

而父母过分护犊子、过度介入会导致什么后果?

你的“护犊子”行为背后其实是在说,孩子,你很弱,你很容易被欺负。长期以往,你的孩子可能真的变成一个怯懦的人,他无法独立去解决社交中的挑战,只能依靠你。

你每次都像个打手一样,随时去干预孩子的社交,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变得过于自我为中心,甚至仗势欺人。当然,他也很可能因此变得没朋友。

你在护犊子的过程中,如果情绪失控,就像上面新闻里的那个男孩的妈妈一样,那么,你的失控其实会吓到孩子。孩子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消化这种惊吓式的“爱”。他们可能因此变得不安,将糟糕的冲突局面以及父母的失控、难堪,统统归错到自己身上,更可能因此回避社会化。

要避免这样的严重误区,当然也很简单。那就是在你介入之前,先去倾听孩子。如果孩子主动求助,或者情绪上出现困扰,那么你可以考虑介入。否则,请给你的孩子独自处理社交冲突的机会。

孩子打架,父母何时出手直接决定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

第二,别当众去教训、甚至羞辱自己的孩子,哪怕他的确错了。

那个女孩妈妈就是进入了这样一个误区。

我们假设一下,当你带着孩子在游乐场玩耍,突然遇到另外一个妈妈怒气冲冲地过来兴师问罪:“你孩子刚才撞到我孩子了!”你要如何应对?也像女孩妈妈一样,感觉很丢脸,于是不由分说,强硬要求一脸懵逼的小孩去给人家认错吗?

当然不。

若你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孩子推到冲突中心,只会把孩子吓到,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就像新闻里的小女孩,被对方家长扯住衣服吼叫时,她几乎都说不好话了,哪里有能力去给人道歉?

可惜,这是很多好面子的家长惯常会做的事。他们无法忍受当众被质问,或者无法忍受自己的孩子是惹事、糟糕的那一方,于是很容易会选择当众“纠正”孩子的错误。

孩子打架,父母何时出手直接决定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

有不少小孩都曾因此蒙受冤屈。一群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会因为无意的碰撞导致某个孩子突然大哭起来。当小孩感觉到被冤枉,或者根本搞不清状态就劈头盖脸被教训时,会怎样?他们要么会觉得自己很糟糕,要么会有强烈的被羞辱感,对父母产生失望、不信任、甚至敌意等情绪。

这个时候,要紧的不是去教训“撞别人”的那个孩子。要紧的是去安抚“被撞”的那一个。

如果你再遇上“被撞”的孩子的家长,情绪状态不好,甚至怒火冲天,那么你更不能把孩子推到漩涡中来。那个当下,作为父母,你有义务替孩子先挡下对方燃烧着的情绪。比如,对方需要一个道歉,那么你先替孩子给对方一个道歉,确保第一时间安抚下来对方的情绪,该检查检查,该赔偿赔偿,让整个局面变得可控。等问题解决后,再单独跟孩子沟通这件事情。

有父母可能会问,事后到底该如何沟通呢?万一自己的孩子的确是故意犯错,故意欺负别人呢?你完全可以情绪平和地去问孩子:

在滑梯上发生了什么?

我注意到/他们说,当时弟弟在你前面,你在后面用手推他,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如果你是弟弟,他是姐姐,当他从你的肚子上踩过去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

孩子打架,父母何时出手直接决定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

最后还是要额外提醒一点:

社会化是孩子成长路上至关重要的课题。父母在介入孩子们的冲突之前,请一定要慎之又慎。

而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和小伙伴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而这些冲突,也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机会——冲突可以让孩子听到不同观点,可以帮孩子懂得别人的感受,并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如认知心理学大师皮亚杰所说:“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社会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

不过,冲突能够帮助孩子成长的前提是让孩子自己去感受,我们尽量不代替孩子(尤其3岁以后的孩子)去解决问题,更不要过分焦虑、过于顾及面子等去给孩子贴上“容易被欺负”“爱欺负人”之类的标签。

永远不要去怀疑一个孩子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也永远不要去盲信自己作为父母的威力!

放轻松,放开手,放宽胸怀,相信有一天你一定会收货一个充满信心、充满智慧、无所畏惧的、“会打架”的好孩子。

更多育儿问题,请看以下内容:

孩子不断通过哭闹、发脾气,粘人来测试父母的底线,父母妙招应对

这件事父母最好每天亲力亲为,哪怕10分钟,效果也远超专家

判断孩子是否得肺炎必须拍X片吗?居家护理宝宝注意事项早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