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府的“眼睛”和“金针”

 快乐老年435 2017-05-06

(作者:至真斋主)

贾府的“眼睛”和“金针”

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前三个都好阅读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在历史事件上的进一步加工演绎,也没什么难懂的特殊写作手法。《西游记》是神怪小说,兼而影射社会、时政,这种影射可以不去思考,也不需要定位时代背景,只快乐地享受眼花缭乱的故事情节即可。最深刻的是《红楼梦》,故意隐去了时代背景,书中涉及的知识号称百科全书,那么读者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一定能参悟主旨立意吗?答案是:未必。有的红迷振振有词地辩解说:“小说就是给广大读者写的,广大读者读不懂这是小说吗?”这句话乍听起来貌似有道理,对绝大部分小说也是适用的,可是对《红楼梦》却不适用。君不见百年红学有多少知名文学家、红学家前赴后继栽在了解读《红楼梦》上!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饱学之士都看不懂这部书呢?

蔡元培是清末进士,国学大师,除了说对了《红楼梦》的成书时代,把主旨立意稍稍摸到边外,绝大部分解读是牵强附会的。胡适是留洋博士,新文化运动领袖,他对《红楼梦》的解读还不如蔡元培,他连红楼的大门都没摸到。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呢?《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即必须把时代背景定在明末清初,国家主体是明朝,内乱直接导致明朝灭亡的是农民军,窃据华夏政权的是清,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作者设计各类人物的用意。解读《红楼梦》还必须掌握意象、符号、影射、传影、谶语、一笔两意、一喉二歌、以小写大、以家喻国等特殊写作手法,理清了书中这些特殊的写作手法才能破解主旨立意。比如,贾宝玉那个錾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的“通灵宝玉”,影射的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上錾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你看相似不?也许有人疑惑,通灵宝玉跟传国玉玺也不完全一样啊,你说是影射关系岂不牵强?如果这样理解文学作品的影射技巧,最好是先把文学理论好好读读再来看《红楼梦》不迟。很多人误读《红楼梦》不是因为他们知识不够,而是受胡适派红学家们误导定错了时代背景,以及不知道本书的特殊写作手法。他们跟胡适等红学家们一样,老老实实地把贾家仅仅当作一个大家族,痴痴迷迷地误以为公子红妆们整天为感情缠绵纠葛。他们无视作者自喻石头,无才补天的时代所指,把女娲补天救世仅仅当做了神话故事,或者牵强地说是补某个家族的天。他们不知道石头所记之事正文开篇就说“地陷东南”,这是指国家江山沦陷。他们对作者在书中的种种明示暗示、批书人的提示指导置若罔闻。如此阅读《红楼梦》也只能看看表面风花雪月故事。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我今天说说焦大和李嬷嬷这两个人物。为啥要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说?因为这两个人物有很多相似点。他俩都是伺候主子的奴仆,一个是在宁府干粗活的杂工,另一个是荣府宝玉的奶妈。焦大好喝酒,李嬷嬷嘴馋,他俩还都好骂街。一个嘴巴被塞马粪差点撵出去,另一个也差点被撵出去。他俩都是令主子生厌的奴才,奴才不讨主子喜欢被撵出去岂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可是作者并未设计他俩被撵出去。这难道是表现主子的仁慈、宽容?非也,其实这是作者的有意设计。

先说说焦大。有谁知道焦大的年龄是多少岁吗?焦大跟随宁荣二公打天下,救助二公有功,贾家辉煌后依然在贾家为奴。作者借宁荣二公之口说,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历经百年。这里的“百年”一词是古汉语,理解成一百年肯定不对,理解成三百年倒是没错。东汉建都洛阳,有人建议迁都长安,班固反对,就写了《西都赋》,其中有一句:“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说的就是西汉。西汉建都长安,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班固说家承百年之业。这里的“百年”是指很多年。有很多红学家和研究者把“百年”这个古汉语当做现代汉语来理解,从1644年清兵入关,满族贵族定鼎天下算起,顺延一百年是乾隆时期。书中明确写着“曹雪芹”增删,又有一些乾隆时期清人笔记提到一个恰巧叫“曹雪芹”的,似乎是曹寅的后代,这些清人以及后来的研究者,尤其是胡适也不做进一步求证,再捕风捉影地根据书中个别情节、事例跟曹家沾点边儿,于是就认定曹家家谱里根本没有的“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且错误理解“增删”一词,无视书中明写的其他参与人,把“曹雪芹”视为唯一的作者。至于曹家祖上根本就没有封为国公的,宝玉“衔玉而生”的寓意与曹家后代不符,以及其他众多不对应处就不管了。像这种解读除了浪费精力误导读者外,实在没有一点价值。

宁荣二公早就不在了,连他们的儿子都不在了,儿媳妇只有贾母一人健在。焦大的年龄作者没交代,我们可以粗算一下。在国朝定鼎时焦大20岁不大吧?把“百年”按照现代概念解释为100年可以吧?这样算来焦大就是120岁了。如果“百年”按照古汉语的意思理解,焦大多少岁?补天石可以幻化成通灵玉,贾宝玉可以衔玉而生,石头能言,宁荣二公可以在祠堂里发出叹息声......如果还把这部小说当做现实主义作品,那就是对文学的无知了。同样,作者设计焦大这个人物也不是按照写实的手法,而是把他作为一个符号化的人物。不管贾家历代多久,不管焦大多大年龄,只要贾家不败亡,焦大就永远活着。可以说焦大是贾家的“眼睛”,从贾家祖上创业开始紧紧地盯着贾家各代主子的行止,对这些主子们是如何辱没家风、败光祖宗基业的做全程监督,让他们如芒刺在背。大家还记得秦可卿居室的燃藜图和对联吗?在对联处有一条批语:〖看此联极俗,用于此则极妙。盖作者正因古今王孙公子,劈头先下金针。〗焦大口无遮拦地痛骂这些不肖子孙,犹如给王孙公子们下“金针”,让他们悬崖勒马、迷途知返。焦大根本就不在乎自己是个奴才,位卑言轻。作者也根本无意为焦大得罪主子的后果担忧,更不是为了借焦大这个人物提醒读者如何摆正主仆关系,怎样为人处世。作者设计焦大这个人物是起警世作用的,与其他的无关。虽然前80回焦大只出场一次,请大家放心,80回后焦大这个贾家最忠实的奴仆还会出现,那一定是到了贾家败亡之时。

贾府的“眼睛”和“金针”

下面再说说李嬷嬷。有人说李嬷嬷是女焦大,还真说对了。作者设计焦大这个人物是让他帮助贾家创业者,而设计李嬷嬷这个人物是让她帮助贾家的守业者,宁荣二公最看好的、对传承家业寄予唯一希望的末世守业者贾宝玉。开创基业,末世败业,一头一尾,大家看看,李嬷嬷这个人物重要不?如果说焦大是宁府的“眼睛”和“金针”,那么李嬷嬷就是荣府的“眼睛”和“金针”。

贾家的长辈们都视宝玉为心头肉、掌上明珠。贾府的仆人们对宝玉众星捧月一般。宁荣二公对宝玉寄予厚望。在第5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受宁荣二公之托对宝玉进行警示,她的训导方法很独特:“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風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宁荣二公在天之灵为家族将要衰亡而忧心。“经济”一词可不是现代汉语“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的意思,而是指“经世济民”、“治国平天下”。“经济”一词在古代是非常有深度、广度、高度的一个词语,是儒家对知识分子的最高要求。能做到“经济”二字的人必须文能安邦兴业,武能御侮却敌。儒家要求儒者按照《大学》中“三纲八目”的要求去做学问、做人。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纲八目”最高的要求就是做到“治国平天下”。

而宝玉是什么行止人物呢?在他刚出场的时候有《西江月》词二首是这么说的: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西江月词把宝玉贬损的够严重。“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请读者反复品味词意,作者设计宝玉是哪类人?宝玉衔玉而生,而宝玉佩戴的通灵玉影射传国玉玺,除了皇家,宝玉跟任何名门望族,什么曹家、李家、张家、刘家都不对应。宝玉只能是影射皇家太子,象征末世皇权继承人。那些秉持《红楼梦》是某家族家事说、某人自传说的红学家和众多的研红者们,不知这种影射手法的唯一指向,皓首白头误读红楼是必然的。定位了宝玉的身世,他的奶妈李嬷嬷的地位和重要性就好理解了。关于皇家为太子选奶妈的要求,以及皇太子的奶妈地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即便我们不认为贾府是影射皇宫,贾府作为公侯豪门在为子孙选奶妈时也一定会很严格。对奶妈的人品、素质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作为宝玉的奶妈其遴选条件则要求也会更高,根据宝玉地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们有理由认为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在贾府众多奶妈、仆人中的素质、地位是首屈一指的。我们看第3回林黛玉刚进贾府后,李嬷嬷第一次出场夜里陪侍宝玉的情景:“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看这段情节我们知道李嬷嬷是要陪侍宝玉休息的,这场面是多么温馨啊。一般的婆子只能在二门外等候指令,李嬷嬷的地位可见一斑。可是,李嬷嬷给大家的印象似乎是一个“多管闲事”、“馋嘴”、“倚老卖老”、“无端骂人”的讨厌形象。宝玉特意留给晴雯的豆腐皮包子被李嬷嬷拿给自己的孙子吃了。宝玉沏的枫露茶让李嬷嬷给偷吃了,因为这件事宝玉气得把茜雪赶走了。后来已经告老回家的李嬷嬷拄拐来瞧宝玉,见宝玉不在家,丫头们又不爱搭理她,就把宝玉留给袭人的奶酪吃了。她还大骂袭人是“忘了本的小娼妇!”关于这些情节,几乎所有的读者包括一些著名的文学家、红学家,都误以为李嬷嬷在争风吃醋。

那么李嬷嬷真是一个品行不堪的奶妈嘛?非也!贾府当初选李嬷嬷做宝玉的奶妈是不会看走眼的,且李嬷嬷在贾府多年,如果品行不堪早就被赶走了。李嬷嬷的品行,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平时都是应该看在眼里的,他们对李嬷嬷的品行应该是很认可的。李嬷嬷在书中出场的情节并不多,在作者安排的有限出场情节中,我们恰恰看到了李嬷嬷对宝玉的尽职尽责。尤其是在第8回宝玉到薛家吃酒的情节,把李嬷嬷对宝玉的尽职尽责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回,一些读者只注意到了薛姨妈不让宝玉喝冷酒,是对宝玉的关怀,却忽视了薛姨妈故意让宝玉喝醉酒的失礼、不当,抑或是有其他意图。而把李嬷嬷对宝玉的善意规劝视为多管闲事。在这段情节,甲戌本有眉批:〖余最恨无调教之家,任其子侄肆行哺啜,观此则知大家风范。〗这条批语实际上是在夸赞李嬷嬷有大家风范!作者还通过李嬷嬷之口说出了贾母平时溺爱宝玉,有时候纵容宝玉喝酒,有时候又不许宝玉喝酒,弄得李嬷嬷很难办。而宝玉喝了酒还容易醉酒耍酒疯。在这里甲戌本有一条侧批:〖浪酒闲茶,原不相宜。〗也就是说批书人也觉得这酒不该喝。

薛姨妈纵容宝玉喝醉酒,李嬷嬷规劝无招儿火气没处撒,只得找个借口走了。李嬷嬷一走,作者写道:“这里虽还有三两个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见李嬷嬷走了,也都悄悄去寻方便去了。只剩了两个小丫头子,乐得讨宝玉的欢喜。”之后的情节就是李嬷嬷拿走宝玉给晴雯留的豆腐皮包子,给自己的孙子吃,还喝了宝玉的枫露茶。李嬷嬷真的嘴馋爱贪小便宜吗?李嬷嬷在贾府多年什么好吃的东西没吃过?还在乎这个?这其实不是李嬷嬷嘴馋,而是李嬷嬷对宝玉不听劝的发泄行为。她是在用一种另类的方式试图警醒宝玉:你要好好读书走正路,不要整天沉醉在花天酒地之中,迷失在脂粉堆里。可是,宝玉并不醒悟,依然陶醉其中而乐此不疲。

已经告老回家的李嬷嬷依然关心着宝玉:“宝玉如今一顿吃多少饭”、“什么时候睡觉”。可是丫鬟们不但只顾玩闹,还骂她:“好一个讨厌的老货!”李嬷嬷不禁叹息道:“只从我出去了,不大进来,你们越发没了样儿了,别的妈妈们越不敢说你们了。那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的。只知嫌人家脏,这是他的屋子,由着你们糟蹋,越不成体统了。”在这里庚辰本有一条双行夹批:〖补得好!宝玉虽不吃乳,岂无伴从之媪妪哉?〗也就是说,李嬷嬷走后,那些剩下的使唤婆婆们有谁还真心对宝玉负责?有谁还规劝宝玉走正路?她们都是形同虚设。也不要怪随后李嬷嬷痛骂袭人,痛骂宝玉。骂宝玉或许大家都能理解,宝玉这个不肖子孙不但令李嬷嬷痛心,也让贾政很头疼。但是骂“贤袭人”很多人都为袭人鸣冤。作者通过李嬷嬷之口说出袭人排挤他人和茜雪被撵真相,我相信,正直、善良、忠心、负责的李嬷嬷是不会说谎的。一个老人伤心的眼泪也不是演戏给人看的。

李嬷嬷跟宝玉的感情视同母子,她怕宝玉不成器,她怕宝玉有啥闪失。李嬷嬷的儿子李贵负责陪伴宝玉读书,同时也是宝玉众男仆的头目,从闹学堂看李贵处理的非常好,他还教宝玉懂得礼仪。母子俩都在为宝玉忠诚负责,且李嬷嬷没有像迎春的奶妈那样行为不端,也没有像贾琏的奶妈那样为儿子谋肥缺。这样的仆人对于贾府来说是最应该值得尊重的。

宁府的焦大是个忠心耿耿的老奴,当年把贾家太爷从死人堆里背出来,才有了贾府几代的荣耀。他看着贾家从兴起到衰落,忍不住对败家子们痛骂。荣府的李嬷嬷负责哺育、引导宝玉,告老回家了还对宝玉行止很关心,她眼睁睁地看着宝玉不听规劝,整天陶醉在脂粉堆里而沉沦下去,也忍不住痛哭怒骂。焦大和李嬷嬷,是作者精心设计的贾府最忠诚的奴才,是贾府的“眼睛”和“金针”。可是有谁把他们当回事呢?不尊重这些喜欢说逆耳之言的忠诚奴仆,这也是贾家败亡的原因之一。由作者对贾府中各类仆人的设计,你能不联想到一个国家的状况吗?当贾家败亡以后,到处流浪的宝玉回首往事,不知幡然醒悟了没有?至于有人说焦大和李嬷嬷是贾府“愚蠢的奴才”、“两个很可怜、混得很失败的义仆”,这样解读还是洗洗睡吧。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