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高考关怀

 麦田忠实守望者 2017-05-06

考前情绪管理是学生情绪管理大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那么孩子考前的情绪是不是有普遍性呢?
是的,有相当的普遍性,因为考前是“临战状态”,即使平时没有情绪困扰的孩子,也可能在考前两三个月尤其是一两个月之内加以放大,成为情绪困扰。

?
两个“张”和两个“烦”
那么作为家长,您知道您家的“老祖宗小考生”可能会有哪些情绪困扰吗?知道您应该怎么做来减轻和调试这些情绪困扰吗?邹老师来和大家聊聊这些问题。

两个“张”:慌张、紧张

慌张 ,是孩子情绪困扰的第一种表现。由于考前一两个月之内,各种考试和做题的频率渐渐或骤然加大,对这样的频繁的考试,我不褒也不贬,因为这是各个学校的事情,我们不是当事人,不能指手画脚。我需要说的是,在频繁的在考试中,势必会出现各种失利或不理想,比如一科考砸了,或者几科都考砸了,或者是连续几次考试都不理想,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慌张,担心高考考不好。


那么,这样的慌张是好还是坏呢?不能一概而论,最可怕的慌张是在中考或高考的考场上,考场上的慌张会影响答题的速度、准确性,甚至会使会做的题都做错或不会做,在考场上发慌,一般的诱因就是因为某道题或者某些题没见过,而这个诱因致使慌张的原因在于,孩子的情绪控制机制出了问题,他在顷刻之内把一道题和整场考试的最终结果连在一起了,一道题不会,马上就下意识想到“完了完了”。
?
实际上,要避免这种情绪,只需要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一道题是一道题的分值。
这道题不会,失分了,只要把其他题尽力做好,还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住总分的,但情绪控制机制不好的孩子,就会因为一道题不会,联想到或暗示下一道题可能也不会。


考场容易出现的慌张,其实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大考前的各种失利和不理想来加以“免疫”,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皮了”,反复经过了失利和不理想的孩子,反而在考场上更容易镇静。
紧张 ,主要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情绪波动。学校往往会有各种提示、施压的标语,会有高考倒计时,老师会有各种“威胁性激励”,比如“再不抓紧就没戏了”“像你这样的不考砸才怪”等等。而在家里呢,父母也会有各种“苦口婆心”,对孩子形成一种“包围”。


可是大家发现没有,即使在学校里老师施加的压力要比家长施加的压力大一百倍,也不会让孩子那么紧张。这是为什么呢?
?
学校里老师施压是一点对多点,在班上说一席狠话,只要不是点名带帽,大部分孩子都在暗示自己,这不是说我的,或者不是说我一个人的,所以,他不会很紧张。那么孩子在家里是什么情况呢?家里是考生的角色的只有孩子一个人,就算爸爸妈妈不像有些老师那样不经意地给孩子施压,但是爸妈一点点异常的言语,一声叹息,一个哀怨的眼神,都会让孩子紧张不安。

两个“烦”:烦躁、烦闷

烦躁和烦闷的是两种不同的情绪,共同点都“烦”,这个“烦”字是“火”字旁,烦的原因是心里有火,火从哪里来呢?
?
一是自我认知度下降,自我感觉不好,会上火,心烦;二是来自外在的不当压力,致使感觉不好,也会上火,心烦。
心烦了,就会影响学习的效率,甚至会引发各种关联的心理或生理疾病。
那么烦躁和烦闷有什么不同呢?这可能是孩子的性格差异造成的。
烦躁 ,表现是情绪反应激烈,家长看孩子不顺眼,想说几句,但父母说一句,孩子有三句等着您,或者,家长什么都没说,孩子就冲起来了,这是烦躁。


烦闷 ,是什么都不说,只是阴着脸,或者闭门不出,这样的孩子容易在心理上“自虐”,如果疏导不力,也会憋出病来。
上面说的慌张、紧张;烦躁、烦闷,并不是考生考前心理的全部,而是四种最为常见的情绪状况,这里,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的孩子有这四种状况中的一种或多种吗?如果有,我们做父母的该怎么做呢?


其实,要说简单也简单,就是要搞清楚孩子情绪的根源,很多家长会说,不知道根源是什么,我敢说,这一部分家长,就是孩子情绪的根源。很多父母,在初中高中三年,疏于或不善于管理,到了临考阶段,就忍不住急了,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各种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加以控制,轻则传染给孩子,重则产生冲突,如果到了临考的一个多月,还发生冲突,伤不起啊!
虽然大部分家长自己都有中考、高考的经历,但大部分都没有应考管理的经验,如果你对孩子应考没有能力让他发挥得更好,那么……

最好的态度就是四个字:

信任孩子;


最强的方法也是四个字:
交给老师;


最高的准则还是四个字:
给予力量。
?
那么,如何做好这十二个字呢?
首先,找个气氛好的机会(如果气氛一直都不好,就该制造一下啦),和孩子做一次通透的交流,把这十二个字告诉孩子。在谈到信任孩子的态度的时候,如果您以前做得不好,要对孩子做一个真诚的检讨,做出明确的表态,相信他会利用好这最后的一个多月,好好复习,从容应考;说到交给老师的时候,你可以托孩子给老师写一封小信(如果有和老师直接的交流方式,就不需要通过孩子转达了),表达出家长相信老师并配合老师的立场。
至于给予力量,该怎么做呢?其实,把上述两点做好了,给予力量就做好了一半,那剩下的一半给怎么做?

我一直主张父母和孩子至真至诚地交流,但是这里我要说,至真至诚不是口不择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尤其是孩子临考状态下,孩子的心态比较脆弱焦躁,如果写得不好,反而起副作用。那怎么样才会写得好呢?我觉得,围绕我在上期慧友会总结的十二个字就很好了,我长期对全国各地考生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告诉我,这是绝大部分孩子的心理需求。


那么,怎么写这封信呢?这一周,我本来以为慢慢总结一些技巧和“秘籍”,但总结来总结去,却总是总结不出理想的“套路”,想来想去,干脆我写一封例信,供大家参考。不过,给孩子的信一定要完全是自己写的,如果你套用我的信或者把我的信改一改就给孩子,那是我害了你。给孩子的信要说家常话,必须是从父母的心窝掏出来才对哦!
在正式分享例信之前,我要特别说明一下信的抬头,也就是称呼问题,我一般给孩子写信(也包括自己的儿子),都是称呼孩子或宝贝,但您写信用平时的称呼就好,如果有昵称就用昵称,有小名就不用大名,如果不是单名的话,最好不要把姓带上,那样显得有疏远感。有的家长就疑惑了,孩子打小我就这么呼叫,怎么写个信还不能给带上姓呢?是这样的,平时口头称呼是一回事,作为书信的称呼,极少带姓的,就连一般的工作关系、朋友关系,把姓去掉都都亲切很多,还何况自己的孩子呢?

专注于父母的需要

专注于孩子的成长

助人自助,共享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