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文山书院 2017-05-07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此联出自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 长满苍苔的路上遍印着诗人木屐钉齿的痕迹,敲了半天柴门,没有人来开。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象出满园的春色,说园门虽然关得紧,春色却是关不住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名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陆游《马上作》也有类似的描述:“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陆游此作未免平实,不及叶绍翁之作用情深,在专注的情感中,感触到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命激情,并由此上升到比诗歌更高层面的领悟。

       当然,现在在某些场合说“红杏出墙”另有一种意思。


       今天说说方言在古文字解读中的应用实例。


       1965年12月20日,江陵望山1号墓内棺出土一柄制作极为精致的青铜菱纹剑,上有八字鸟篆铭文,考古工作者迫切盼望对剑铭作出权威性的考释。当时在工地指导工作的著名历史学家、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壮猷教授主持了这一工作。工作人员立即将这件青铜剑的八字铭文进行临摹、拓片、拍照,随后,方先生于12月底,将这些资料及自己的看法,分别写信给郭沫若、夏鼎、唐兰、陈梦家、于省吾、容庚、商承祚等十几位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请他们帮忙作进一步的鉴定。

       1966年1月5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唐兰先生复信:“‘叴’旁作鸟形, ‘叴’与‘勾’音近,‘浅’与‘践’只是偏旁不同罢了。”次日又复一信云:“鸠’、‘勾’古音都在幽部,声母都为见母,是完全可以通假的。”唐兰推断出这两个难认的字为“鸠浅”,而“鸠浅”正是“勾践”的通假字。唐先生还认为此墓不可能是越王墓,应是楚墓;这方剑是楚灭越以后所得的越国宝物。1966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梦家先生在复信中说:“初步的研究, ‘勼浅’疑即越王勾践。明确指出剑铭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1月19日唐先生还再次来信进一步肯定“剑铭确为越王‘鸠浅’即‘勾践’,两口形乃文饰耳。” 

       到元月底、2月初,方壮猷先生综合研究了各方来信,并对经过现场保养清理,字形更加清晰的剑铭,再次作了临摹、拓片与照相,又经仔细辨认,认为:“九浅二字也可以看成?(鸠)浅,和越王勾践之子剑的勾践二字作九戋者极相似。按句(句念沟,以前我的博客中讲过——刘注)与九两字的声母都是见母,古韵句在侯部,九在幽部,韵部相近,是双生准叠韵字,照例可以通假。《淮南子·墬形训》:‘句婴民’注作‘九婴’,是句九二字古可通假之证。今广东福建方言,九犹读如keóu(苟、狗、坸),keòu(够、夠彀),kǒeu(勾、钩、拘),亦其证。至于践与浅及戋,可以通假更不待说了。”


      由此可见,方言也是解读古文字的一把钥匙。宁波话将“七”读为切,武汉话将“六”读为庐,也都是解读“六”和“七”的一个切入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