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虫绝技追秦相 挥尘清谈似晋人

 文山书院 2017-05-07

雕虫绝技追秦相

挥尘清谈似晋人

 

雕虫绝技”泛指金石篆刻。“秦相”指秦相李斯,小篆的倡导者和整理者。“挥尘轻谈”晋代文人崇尚清谈的神态。此联出处不详。写此联的人较多,如清代的孙星衍以及现代古文字大家容庚。孙星衍字伯渊,一字季逑,号渊如,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二年丁未榜眼,授编修。充三通馆校理。嘉庆十二年任山东布政使,精诗文。


汉字,尤其是在古文字中的甲骨文和篆书,与对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称。据专家考证,最早的对句是《晋书·列传第二十四·陆云》记载的陆云(字士龙)与荀隐(字鸣鹤)的对句:“ 云间陆士龙 日下荀鸣鹤 。”两人的生活年代在公元262—303之间。故所以有证可考的最早对句出现于这段时间。

 
  
联语主要是由文人书面创作,是脱离了诗歌、辞赋而“独立悬挂出来,作为联用”的一种文学体裁,没有脱离诗歌、辞赋等不能算为对联。现有据可考的最早的联语是东汉末年孔融(153--208)从他原诗中抽出,悬于客室“已经起到对联作用的”一联: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不空 。”

           

  对联这个术语真正出现是在明代万历年间(1574—1619),此间有个叫沈德符的人,写了一本《野获篇》,其中一则说到:“张江陵(居正)盛时,有送对联者……”这才是对联真正开始定名,从而把对子、联语统一起来;此后对句与联语不在独立分开,而是作为统一在对联名下的一部分。

 

《东元联话》认为:对称以及平衡,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美学一个特点,这点在早期先民有意无意的模糊美学观中已经是出现了。从出土的各种生产工具的打制、生活用品的装饰,到汉字创造都鲜明体现了结构对称与平衡的特点;道家文化的太极、两仪、四相、八卦的对称平衡推演更是突出强调了此特点。对称与平衡的审美取向,渗入文学便表现为对偶句,进而发骈赋,也孕育对联。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丽辞》中说:“造化赋形,支(肢)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声文辞,运裁为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他从人畜形体特点悟出事物对称平衡的“必双”的特点,如人分左右手、左右眼等,认为这是自然赋予的,由此推及辞章,也必然体现“上下相须、自然成对”的特点。


上联中“虫”字应该写为三个叠加的“虫”,在篆书中,一个“虫”念灰,两个“虫”念昆,三个“虫”才念虫。下联的“尘”在篆书中“土”上面应该是三只鹿。由于笔画太多,好多人包括孙衍星、容庚等大家在内,只写成一只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