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辅导案例一:换一个角度看孩子

 长沙7喜 2017-05-07

换一个角度看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

核心观点:

不要认为孩子已经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而是由于孩子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好习惯暂时还没有养成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地养成好习惯。孩子好习惯越来越多,坏习惯自然越来越少。 

 

辅导案例:                              

几年前,在深圳一所寄宿制学校任教。新学期开始,我班来了个新生赵晓通。这个赵晓通,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天真活泼、敢作敢为、纯洁无瑕,有如尚待雕琢的玉璞

开学第一天,是他妈送他来的,临别时他妈对我说:这孩子,可能要让您费心了!我当时只当是一句客气话,便答道:没事没事,这是应该的,您放心吧!

当天晚上,他妈再次给我来电,称这孩子可能会很烦人,要让老师费心了,并列举了孩子的不少毛病。

经深入了解,原来赵晓通父母一直在深圳工作,由于没时间管教孩子,多年来孩子一直跟爷爷奶奶在原籍辽宁大连生活、上学,由于爷爷奶奶过度溺爱,致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对学习没兴趣,做事拖拉,喜欢跟同学打闹,坐姿、站姿、走姿不端正,口无遮拦,任性,自私,不懂得尊重、体贴长辈,等等……几乎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

当时我想:做父母的如果已经把孩子看得一无是处,看不到孩子的一点优点,对孩子的教育是很不利的。于是我跟这位母亲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哲学系的博士生导师,带了三个博士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三位高材生要写博士论文。导师带着三位弟子到外面郊游,来到一处荒坡上,导师和三个弟子坐下来。

导师说:这里是一片荒坡,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让这片荒坡不长草?然后就根据你们的想法写一篇博士论文。

第一个弟子说:用  火  烧。导 师 摇 摇 头。

第二个弟子说:用除草剂。导师仍旧摇头。

第三个弟子说:种上庄稼。导 师 点 点 头。

故事讲完了,现在,我们来打个比方:把孩子的缺点比作荒草,把孩子的优点比作庄稼。合适吗?

面对漫山遍野的荒草,用火烧,当然是最省事的办法了。可是单纯用火烧,行吗?我们都读过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南方,也许不到半年,漫山遍野的荒草又茂盛如初了,烧得了吗?

用除草剂?也只能保个把月了。那腐草还是是更丰富的养料呢!

养儿育女,如果只盯住孩子缺点,往往按下葫芦起了瓢,这个缺点还没改,那个缺点又来了。最终却发现:孩子的缺点怎么越来越多了?

一点不奇怪,因为这些荒草有着富足的养料,哪能不茂盛呢?

养儿育女,如果只盯住孩子缺点,往往旧的缺点会成为孩子新缺点的养料,滋生出更大的缺点。

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种上庄稼!

种上庄稼,荒草自然就不长了!

对孩子的缺点暂时不去管它,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点点滴滴,不要急于求成,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孩子的好习惯越来越多,坏习惯自然越来越少。

怎样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呢?

      

于是我对这位母亲说了这样一番话:

孩子是很可爱的,即使常人眼中的坏孩子,也有他的可爱之处,我觉得,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已经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而是由于孩子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很多好习惯暂时还没有养成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养成好习惯,这样好习惯越来越多,坏习惯自然越来越少。

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先要喜欢孩子,欣赏孩子,要从思想上相信孩子有许多闪光的东西,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这是基础,是成功的关键。

第二步: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加以称赞。有位心理学家在《给饥渴的人性喝点什么》一文中指出:人性的饥渴是对于理解和赞美的需要,为此我们不应吝啬对他人的赞美。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第三步:在不断赞美孩子,欣赏孩子的同时,逐步向他担出一些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一要适量,二要适度,三要适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制定了以上三条原则和步骤后,家校配合协同进行,孩子果然日渐进步。几周以后,家长来电称老师的建议提得太好了,并对孩子的进步表示很满意。 

现将一些具体做法简要例举如下:

孩子入学第一周,学会了叠被子,整理内务,老师在家校联系册上肯定了他的进步,孩子回家后也有兴趣做一些自己的事,家长很高兴,表扬了他,并向他提出了动作要麻利的要求。

再过一周,孩子的坐姿有了明显的好转,人也变得懂礼貌了,老师表扬了他,家长也表扬了他。家长还配合学校的要求向孩子提出了在家里要学做家务的要求。做家务的要求达到了,表扬之后又向他提出了尊重长辈、尊重老师的要求。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老师教育他要理解长辈的辛苦及心愿,要尊重长辈、听长辈的话;而家长则教育他要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要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正是在这样的协同配合下,孩子的行为习惯在一天天转变,与此同时学习习惯也在逐步好转。

在学习方面,起先只是较基本的要求,如:上课坐端正、认真听,作业认真做、及时交等。我们并不要求他全部做到只要他今天做得比昨天好,我们就及时表扬他。这些要求已基本达到以后,便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让他自行制定了短期和长期学习计划,并自行对照计划去执行(注:孩子已是五年级学生)。

如此循序渐进,教育效果得到了长足的提高,期中考试,学习成绩跃居全班中上水平,期末经老师和同学一致推选获奋进奖

这是赵晓通同学个人的成功,也是家校配合共同教育结出的硕果。

 

最后,再重复一下:

换一个角度看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已经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而要看到由于孩子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许多好习惯暂时还没有养成,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养成好习惯,孩子的好习惯越来越多,坏习惯自然越来越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