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阳中学2013-2014学年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汇报

 微子微言 2017-05-07

吉阳中学20132014学年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汇报


汇报要点:1.常态化的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2.强化“水土保持模拟演示区”的教育实践活动。3.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工作系列。4.将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相结合。5.开发有特色的水土保持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建瓯市吉阳中学是南平市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点校之一,学校多年来坚持以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以校园及村镇环境变化为实践主体基地,进行了日臻成熟的常态化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

1.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依托,在七、八年级分阶段进行常态化的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

为了让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得科学有序地进行,学校规定七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初步学会安全熟练进行课堂外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面积广阔的校园为第一实践基地,到校园的后山的柑桔林、杉木林、松杂林及学校的花圃草坪进行深入而又广泛的水土流失教育实践活动。从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机理、土壤毒化、土壤侵蚀强度、水土保持措施等方面进行直观系统的认识和理论研究学习。

此外,我们还在八年级的学生中抽调部分有志于环境保护的学生进行专题类的水土保持实践研究,常态化的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吉阳中学的一大特色课程。

2.以径流池为实践核心,强化“水土保持模拟演示区”的教育实践功能。

 “水土保持模拟演示区”(演示区共分五个小区,分别是半乔木半灌木区、灌木区,灌木草本区,草本区和裸地。每个小区细分为可对比的两半,一半为坡地,另一半为梯田。五个小区的后方皆建有一小窗口,具根箱功能,利于观察不同自然条件或人工干预下植物根标的生长状况)是我校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区,

我们在近一年的实践活动中,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有了巨大进步,如以前仅局限于径流池及土壤沉降池的研究,现在我们通过演示区内及区外的径流模数对比分析,区内与区外的生态环境分析等,用更具对比度和更有说服力的水土保持或水土流失的课题实践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实践氛围感悟了解到水土保持的深层次知识技能,吉阳中学的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在新的学年中有新的突破。

3.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工作系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吉阳中学长期坚持的办学原则。由于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日益重视,吉阳中学借助这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春风,大力推进学校的实践活动课程全面有效实施。

首先,学校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的专用教室补充了大量的水土保持活动作品,让这间教室的教育价值得到提升。

其次,学校扩大组织位对环境保护有兴趣且有较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经验的教师组成一自己的团队——“零点工作室”。工作室在原有数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教师基地上又补充了年轻的地理教师和物理教师,学校中自愿加入水土保持工作行列的学生精英得到壮大。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发,我们团队在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的功能和影响力方面将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4.继续参与《中小学水土保持主题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工作。

在建瓯一中黄继成老师的倡议和主持下,建瓯市《中小学水土保持主题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项目申请于2013年获得省教育学院批准,中小学水土保持主题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成为省级重点研究课题。我们以水土保持实践活动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学校在本学年中,开展了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认识,焚烧垃圾有危害,“二恶英”产生及危害调查研究等与课题直接相关的大量实践活动,

本项目研究成果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更直接地优化自己的水土保持知情意行模式。间接目的有三个:第一、开发出更能发挥养成教育作用的水土保持综合实践课程暨基础级和升华级课程。第二、开发出更有趣味性、操作性、针对性、持续性的水土保持综合实践课程暨基础级和升华级课程。第三、建构出水土保持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化的有效的实施(管理)模式。

课题项目申请成功为我们的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找到新的动力源和探索方向,初中阶段的课题研究目前已经有四所中学申请参与,不久的将来,本课题项目必定会促成我市新的一批教育工作者在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教学教育能力的升华。

5. 积极开发有特色的水土保持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近来年,吉阳中学水土保持教育实践研究的基本课题有:《认识豆科植物——人字草》、《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中无机盐流失的检测分析》、《梯田与坡地的植被生长状况的对比实践》、《土壤肥力与植物根系的生长状况分析实践》、《土壤毒化的实践研究》等。

今年我们通过校园花圃中四季桂树与演示区中的四季桂树的认识和对比实践,顺利地增加了《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植被的病虫害观察实践,验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原则》这一实用且有趣的水土保持实践活动新课题。

结语:新的一年需要新的起点,新的一年有新的希望。2013—2014学年是吉阳中学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再结新果的一年,是本人教育工作得到更多感悟的一年,我们深切地知道,中国的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还在加剧,我们为环境教育和水土保持教育工作仅如沧海之一粟,借用先行者的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与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环境教育工作者共勉!

 

 

 

                                                                    2014-12-3

吉阳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浅探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教育主体内容,吉阳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紧紧围绕这四方面而进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应跨越三大领域的界线,即自然,自我和社会这三方面,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以综合主题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乡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之中,实现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整合。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环境教育为主线

 我校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特点,以环境保护为主题,作为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主线,从生产、生活、生存三方面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生活生存生产环境中的严重问题,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方法,发展策略,展望未来等方式方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在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环境治理的社会考察活动、社会宣传活动,进行环境治理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并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的生产劳动和技术实践。

 2.综合实践活动深浅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求面面俱到,但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要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我们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不求面面俱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相对独立地来设计,由浅入深,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实施,让学生通过走入自然,融入自我,走进社会,获得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体验。

(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开放的、广泛的,但也要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贴近学生的生活领域,围绕以下问题来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题。

 1.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初中生现实生活中经常涉及的问题,该类问题的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是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问题。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可围绕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展开活动主题,如水资源研究、植被研究、气候问题、能源研究、环境保护等等。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多种活动,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探究自然,获得丰富的体验。

 2.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

 要增进学生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入社会,通过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提出关于人与社会问题的活动主题。使初中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考察、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探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领域

 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可引导学生反思自我,研究和探究自我和同伴的生活中的问题等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使初中生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探究等活动,提高自我认识,反省自己的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发展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自信、自尊、自立等良好的品质。

(三)实施建议

 1.拓展初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和学习途径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超越单一的书本学习,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让初中学生接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他们通过对自然现象和自然问题的观察、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的调查与考察,自主地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以及活动主题,形成初中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参与意识和实践意识与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教师的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为探究者、活动者;教师成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师生是合作者。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实践。从活动主题或项目的提出、活动方案的设计,到活动的具体实施,学生应成为全过程的主体。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中,都要合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提出活动问题或活动主题,并在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实施过程、活动的总结与评价等环节,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度的指导,防止包办代替。

 3.学校和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的系列计划,形成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系列活动主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

我们积极主动地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和途径,引导学生向校外延伸、向乡镇社区延伸,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有:

⑴地方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土、气候、植被,以及综合环境。这些因素都与学生进行的关于自然问题的探究有关,诸如水资源状况的调查研究、水土保持研究、垃圾问题等。

 ⑵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实状况实践活动。如工农业生产、交通、文化遗产、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府与社会机构等等。因而,学校结合地方差异及其社会因素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社会问题探究、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

⑶地方文化传统、学校传统。地方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体验,使学生获得文化传统的熏陶,认识到历史的优秀传承和不足之处。

 ⑷图书馆、历史遗迹、政府与社会机构等。吉阳是个古老的乡镇,现在还保存着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沉积,如宝莲寺,玉溪村步月桥,巧溪村古建筑,地方民居古文化等。地方浓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展开系列的调查和考察研究,学校还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化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⑸开发实践活动基地。水土保持活动基地、校园草坪花圃等大量的劳动实践基地。可利用教育网络和相应的条件,建立动态的、多方位的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⑹关注全球性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收集国家性质及全球性的热点社会问题,使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活动项目多元化,让实践活动既有地方和学校特色,又有大社会的特点。

 (四)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全班活动的组织形式。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分配

 初中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以一个学期为单位,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是每周3课时,在实践上予以统筹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采取活动项目的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根据研究课题的难易程度,安排不同的课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进行2-3次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从评价对象上可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等不同类型;从评价主体上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不同类型;从评价内容上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等类型。

1.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评价的重点应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或“社会成员参照”标准,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考试与观测、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会、竞赛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
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要作为初中生毕业和升学的考试与评价的一部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将初中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纳入考试和评价体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得以贯彻和落实。

2.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

 对学校的评价,侧重于对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状况的评价,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师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等方面的评价。

结语

秋风送爽,百鸟争鸣,万物竟荣,值此国家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时,我校将以满腔热情进一步开发综合实践教育课程资源,书写本文诚望同仁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