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儿科医师的努力卫教之下,现在很多家长已经知道:发烧不一定需要吃退烧药,发烧对身体也有好处,以及服用过量退烧药的风险等知识。然而,一旦孩子发烧生病住院,这些好不容易建立的正确观念,似乎又被打回原形。据我所知,目前大部分儿童医院,在应付病童发烧时的「不成文」习惯,依然还是二话不说,退烧药先吃下去再讲。 体温太高会造成脑部伤害,这是对的,在超过42℃的时候就会发生。在医学上会发生这种脑部伤害的原因包括:大太阳底下运动造成脱水中暑、幼儿被独自关在车内导致高温中暑、麻醉药造成的恶性高热等。大家请注意,上述这些情形,是属于人为疏失,或是麻醉药的副作用,都不是因为生病时人体「自然而然」所产生的发烧反应所造成的。自然产生的发烧,不论你感染到多么恶毒的细菌病毒,都不会、也不可能让孩子的体温飙升到42℃,因为在这之前,身体的自主神经就会主动把体温往下调节。 所以,发烧时用厚棉被「逼汗」,就是极端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样做等于制造了一个「不自然」的环境,可能让孩子被闷到中暑,这时候温度会冲破到哪个高度,那就真的很难说了。 儿童发烧使用退烧药,只有两个目的:一、让孩子暂时舒服一些;二、方便观察孩子的精神活动力。 当孩子已经烧到缩在被窝里发抖,这时候用点退烧药让他舒服一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趁退烧的时候闭眼休息一下,或是吃点轻食,喝点水,这才是使用退烧药的目的。反之,如果孩子烧到四十度,但是精神活力尚可,奔来跑去跟平常差不多,那就不需要吃退烧药。 退烧药介绍 1.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经常用做第一线的镇热止痛药,有液状或颗粒制剂。须依医师指示,或依标签上之建议剂量给予;小于2 个月的婴儿发烧一定要就医,不要自行给予退烧了事。 2. 布洛芬(Ibuprofen)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一样可以减轻疼痛和发烧,但不适用于小于4 个月的孩子。与对乙酰氨基酚比较起来,布洛芬药效比较强,药效持续时间比较久,但是也比较容易伤胃。 3. 退烧肛门栓剂 口服退烧药服用后1 小时,若体温仍高于38.8°C,可再给予肛门栓剂退烧;但两次肛门栓剂之给予时间应间隔6 小时,避免密集使用造成体温过低。而且必须注意同样药物可以做成不同的剂型,肛门栓剂不应选用与口服退烧药相同成分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