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姿势】娃发热,家长别慌!退热攻略在此!

 kzhj 2016-12-26

在儿科门诊,发热是孩子的常见病,但让很多家长心疼、焦虑、不知所措。在什么情况下孩子需要使用退热药?该给孩子吃什么样的退热药更安全、有效?孩子服用退热药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健康加油站》“药师关爱周”邀请首都儿科研究所药学部临床药师钟旭丽、临床药师林爱华提醒您:给娃退热用药悠着点!

(首都儿科研究所药学部临床药师钟旭丽、临床药师林爱华)


发热是疾病吗?体温超过多少算发热?

发热不是疾病,它只是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发热,在儿童中最常见的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后引起的感染性发热。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对身体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因为发热是体内免疫反应的过程,一定程度的发热,可以增加免疫系统中吞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生成,这都是有助于机体的恢复的。So,发热其实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恐惧。

另外,年龄小的孩子在运动、哭闹、吃奶或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体温都会有所升高,达到37℃~37.5℃之间,甚至更高。因此,若怀疑宝宝发烧,最好在宝宝运动或进食15分钟后测体温,此时数值最为准确。只有在安静状态下,腋下温度超过37.5℃,或用肛表测量直肠温度超过38℃,才可能被怀疑是发烧。



小儿为什么会发热?

在我们大脑中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在它的调控下,身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因此人体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一些因素影响到这个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身体的产热>散热,体温就会升高。如宝宝感染病菌后,在病原体的刺激下,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继而在血液里释放一种热源物质。这种物质会影响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使宝宝的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后就是发热了。
小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即便是轻微的刺激也会导致产热和散热过程受到干扰而发热。因此小孩比大人更容易发热。

儿童一发热就马上吃药吗?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退热药?

当儿童发热时,是否给予退热药要视情况而定。由于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一定程度的发热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反而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所以,关键在于对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不仅仅是退热。
但在发热时,可能会出现全身不适感,进而影响进食、活动和睡眠等,而退热的目的是减轻患儿因发热引起的烦躁和不适感。所以,儿童一发热就马上吃药是不科学的。
注意!只有当患儿表现出头晕、头痛、四肢酸痛、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疲倦乏力、情绪低落的时候,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热药;当腋测体温超过38.2度时,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热药。

小儿在家中如何进行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可以用退热贴或冰袋敷前额、头部;
2、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额部、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腘窝部;
3、在适宜的室温(22℃-26℃)下洗温水澡。


温馨提示:
不建议家长采用冰水和酒精擦浴的办法。冰水擦浴的降温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但与此同时会明显增加患儿的不适感;小儿皮肤娇嫩,角质层薄,酒精更通过皮肤吸收进入患儿体内,进而导致患儿昏迷。

发汗和物理降温的原理一样吗?

发汗和物理降温其目的都是为了退热,但二者的退热原理是不同的。发汗是机体通过出汗的方式将热量带出体外,而物理降温是通过传导的方式使体温下降。热捂发汗的方法不适合儿童,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和汗腺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很容易受到干扰,外界环境的轻微变化就可引起患儿体温的明显变化,而患儿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排出,体温反而会升高得更明显。

可以选择什么退热药?能否使用成人的退热药?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儿童退热的药物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VS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适合两个月以上的孩子使用,布洛芬适合六个月以上的孩子使用。
不推荐把成人的退热药掰开、减量后给孩子服用。因为成人可用的退热药品种较多,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还可以用阿司匹林、尼美舒利等,而这些成分在儿童中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此外,因为成人用药多数是片剂或胶囊剂,对于儿童来说不容易吞服,且每片(粒)剂量过大,掰开服用不好准确掌握剂量,且有些是缓释剂型也不能掰开用药。

退热药有各种剂型,如颗粒剂、普通片、缓释片、缓释胶囊、口服溶液剂型(包括混悬液和混悬滴剂)、栓剂等。

这些剂型有何区别?哪个更好?外用的(栓剂)会比口服的更

安全吗?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儿童剂型主要有两大类:口服的颗粒剂、口服液、滴剂和用于直肠给药的栓剂。从安全性上讲,口服药物与肛门栓剂的作用时间、退热效果和副作用等没有明显差别,但建议能口服的患儿尽量选择口服,由于儿童使用退烧药常常需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给药量,口服剂型可以针对个体精确给药,尤其是小年龄段的婴幼儿。只有当患儿严重呕吐或拒接口服用药时,可考虑肛门栓剂。此种剂型的优点是给药方便,但剂量不够准确。

口服混悬液或混悬滴剂如何服用?应如何保存?退热药开启之后,下次发热是否可以再使用?

患儿在服用口服混悬液或混悬滴剂前,应先缓慢摇动药瓶,将药物成分充分混匀,之后用所附的滴管或量杯量取准确的剂量。注意!在用量杯量取药物时,视线应与药物液面在一个水平面上。量好之后,可用量杯直接喂给患儿。如果患儿觉得太甜,可适当加凉开水或温水冲淡一些(但不要用开水或矿泉水)。量杯底部的残留药物,也可加适量水,让患儿喝掉。
未开封的药物应遮光、密闭保存;开盖后不用时密封,冰箱冷藏保存,注意应放在小孩够不到的地方。

服用退热药时应注意什么?

服用退热药时,需让孩子多喝水。由于退热过程中,人体会产生大量汗液,带走体内热量。若孩子喝水少,退烧药效果可能不理想;若患儿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又未及时补充,可导致患儿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什么情况下不能或者应谨慎服用退热药?

1、退热过程中,会导致身体大量出汗,若孩子之前因持续的呕吐、腹泻等原因已有脱水症状,需慎用退热药;
2、新生儿因肝脏、肾脏发育还不成熟,应尽量避免使用退热药,其他有肝肾功能受损的孩子也应慎用退热药;
3、有哮喘或消化道溃疡病史的需要慎用布洛芬。

儿童常用的退热药有什么副作用?

常规剂量下短期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不良反应较少见且轻微,偶尔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疹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肾损害与超剂量用药有关。

退烧药为什么只能管几个小时?退热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退烧药是对症用药,只能治标,当引起发烧的致病因子未必驱除,如感染性发热时病毒、细菌还没有彻底制服之前,随着退热药逐渐被人体代谢、排泄出去,药力就会逐渐减弱,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只有当病因完全去除了,发热才会消失。
对持续发热的孩子,当孩子体温再次升高且表现出不舒服时,可以考虑隔4~6小时候继续使用退热药;但连续用药三天以上,发热仍未缓解需请医生诊治。

购买儿童退热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购买退热药时,一定要注意避免重复用药!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如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等。如果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的同时,服用上述复方感冒药,就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药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物叠加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