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世曲折的叶绍翁如何突围? | 读诗词学历史游名胜No.83

 0721行者 2017-05-08


游园不值

来自小学阅读课堂

00:00 08:09

▲点击上方绿色小喇叭即可收听音频


朗读者 | 小雪姐姐



>>  译文  <>



也许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的青苔,

轻轻地敲柴门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 

一枝粉红色的杏花已伸出墙头来。



>>  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祖籍浦城。原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嘉兴界》、《田家三咏》。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  赏析  



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  故事  



叶绍翁的祖父叫李颖士,建炎三年(1129)从金兵手里救出高宗皇帝因此大大升官加值,后因被秦桧所害官职被罢免。但罢官只是第一步,李颖士开始未雨绸缪,把自己的小孙子叶绍翁过继给好友叶笃的儿子叶阳尔为孙。李颖士因为救驾有功,被越级提拔时,叶阳尔是叶梦得的重孙,叶梦得曾是他的仕途伯乐。由此,李叶两家,有了通世之好。而叶阳尔举家由松阳迁到龙泉的深山老林隐居,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叶绍翁这个李家后人。


叶绍翁明白自己不是此间的少年,他的身上既承载着李家的良苦用心,也承载着家国天下、主战派东山再起的希望。18岁的某一天叶绍翁终于上路了,目的地是临安。


此时,祖父李颖士已然仙逝,岳飞也含恨而死,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经过绍兴和议,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这实在是一种屈辱的存在。叶绍翁想要改变这种局势,但起点太低,欲对时局有所作为,他非得进入权力高层不可。


在仕途艰难之时,叶绍翁开始与高官真德秀过从甚密。这不是趋炎附势,而是一种曲径通幽。一个人,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挽救帝国,那就想方设法去影响有能力挽救帝国的人,比如真德秀。


真德秀是叶绍翁的老乡,也是龙泉人,作为南宋著名政治家,真德秀一度官至正二品副相。叶绍翁思忖着或许可以在他身上,寄托自己救国、强国的梦想。


最开始的时候,真德秀的所作所为让叶绍翁看到了曙光。但不料,在端平二年(1235年)三月,真德秀患病,来不及有所作为,五月就病逝,享年58岁。叶绍翁看着他曾经寄予厚望的真德秀就这样匆匆离去,仿佛梦想破碎一般,痛在心里。


南宋在宋孝宗时期以及后期虽然有过数次北伐,却都无功而返。甚至到宁宗朝时,奸相频出,朝政糜烂不堪,而此时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开始崛起。终于他不再抱有希望了,他现在想做的是丰满自己孤苦伶仃的心灵。叶绍翁找到了这样的方向,开始以诗言志、以诗抒情,成为这个时代的行吟者。


叶绍翁为这首诗取了个名字《游园不值》,这首诗是一种能量、一种意念、理想或者是信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有的梦想都不会被辜负,都在呼之欲出,哪怕梦想之外,围墙森严。


此时的叶绍翁,不再是岩后村一味关心野趣的乡野小子,而是关心人类共同母题,具有忧患意识的大诗人。一个超越时空束缚的诗人,从祖父辈们的世俗战场转移到人类共同的心灵场,并最终获得了大自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