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茫期自救清单 | 我折腾出了一些新的可能性!

 李涣 2017-05-08

根据2/8定律

世界上只有20%的生活家和Pain一起慢慢遇见更好的自己

水逆期间,一家“哭着卖茶”的丧茶店在上海“沮丧”开业,而且只开了三天。

当丧成为一种文化,继“小确幸”后,“小确丧”的时代来临。在人人哭“丧”的时代里,各种小确丧铺天盖地袭来,最终就成我这小半年的状态——巨丧!

艺术家Gemma Correll的一组插画简直就是关于我的“小确丧”真实写照。

精力不足、心绪不宁导致无法得心应手工作;

睡觉时满脑子想工作导致深度睡眠时间不长。

任务很多,但我就是想无限期拖延。

其实拖延的这些日子,内心也是十分焦虑。

明明论文还要修改,

可我不是在消灭星星,就是在斗地主。

我此刻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我不擅长,

甚至是不想做的。

在平时的生活里没有一颗轻松的灵魂;

出门旅行还会导致更加焦虑。

准确来说:自从学校在大四结课后,我就开始高频次 间断式迷茫。

因为即使还没领毕业证,但没课就代表自己已然是半个社会人,要开始考虑毕业后的“角色定义时刻”。

和很多朋友聊完后也得出了较为准确的原因。

我比大部分人更迷茫的原因是我有好几个选择:

1、工作

2、自由职业

3、工作且兼顾自由职业

如果一个毕业生没有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种选择,那他只需要选择干哪行,迷茫从而大大减轻了。

选择太多会迷茫,失去目标会焦虑。于是我跌入了瓶颈区,沉醉在自己编织的温柔乡里。

这小半年,我几乎没有尝试新的改变,很多东西都是浅尝辄止,绝不深究。

记得以前在我喜欢霍建华时期,可以因为看见胡辣做公号得到采访偶像的机会,就搜遍全网找到胡辣的采访文章,寻找她的行事轨迹,整理出自己可以学习的tips。

记得那时为了自学烘焙,身为厨渣的我翻书、下APP、看视频,查讯息来了解如何完成好看好吃的食物。

可这小半年好像没有在任何一件事情上花过心思,付诸行动。

在迷茫的时候,我又开始为自己的不作为感到焦虑。虽然可以用《悠长假期》安慰自己:在瓶颈期不如好好颓着,自然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但这次“丧”期太长,我必须要面对现实,迅速寻求突破点。

人心的空间是有限的,旧物堆积,心事沉淀,那么新的东西进不来,自然顾不上周围的新鲜事物!

我的解决办法是刻意为生活安排一些真正能让自己心静的事情。

狄巴克·乔布拉是主张身心调和、心灵意志主导一切的医学博士。下面的视频是我两年前刚接触冥想时,通过李欣频老师的介绍观看的。

其实通过冥想放空自己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罗列方法的,但跟着这个步骤,我能很轻松的放空。

我在画画时脑袋里也不会想其他事情。

很早之前就入手了ipad画画的触控笔,可一直没来得及用来画画,这段时间休息,正好照着素材自己随意画了几张图。

就算没有画画功底,随便画画也甚是满意!

鼓浪屿岛上的一张照片

睁开眼,阳光和你都在~

临摹家居摆设

参照元素的拼接画

对抗堆满“垃圾”的大脑,我目前只有以上两个自救办法。

每个人都可根据自身情况去行动,多折腾。通过做一些事情来藏匿甚至抛弃自己的难过情绪。

哪方面”丧“,就去找这方面的讯息

比如励志却没有传销性的《垫底辣妹》,绝对是学生党的鸡血盛宴。?

比如《校对女孩河野悦子》,绝对是女性职场的行动指南。?

当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很艰难地输出时,便搜集了大量篇幅短小精悍的文章、杂志来研究其中原因。

这种短平快的节奏能帮助我迅速找到简单粗暴的原因和方法。

如此我才意识到输出困难的原因即缺少生活感受。

每周恢复一个好习惯的主题

因为不再好奇,于是打开youtube、Ted、得到App、喜马拉雅电台...的次数直线锐减。

其实这些都是无需费神的好习惯,每周安排一个捡起恰到好处。

我会在hoboweeks里提前写好本周主题,然后这一周高频次打开youtube,于是之后也能保持在正常的浏览次数里。

通过看youtube来重拾自己的好奇心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

我会找到一些好玩的主题,再看里面的各种视频,笔记左边总结出博主的分享,右边写下自己的灵光一现,最后再一一实践。

把旧方法玩出新花样

一直用一种方法做同样一件事,时间久了,人都会厌倦,荒废它。

实际上,当产生厌倦感时,便是告诉我们换一种方式来对待它。

大家都喜欢不停寻求新方法,却忘了可以更新旧习惯。

作为即将参加工作的人儿来说,笔记多了一些功利心。

这本A5活页本是我阅读灵感收集所,不仅仅是书摘,临时看到的只言片语都会收纳在这里,编写专属于自己的Index。书评会单独写在Tn里。

作家Ryan Holiday积累的卡片有上千条,而且是“发生火灾时,我应该最先抢救的是我的卡片盒。” 他的所有阅读笔记都保存在4x6手写卡片上,这些卡片就是他所有的灵感,在几年内写了上百条博客文章,出版了三本书。

我也开始践行这个方法,根据自身情况分类整理每天获取的信息。

我已经有一年多没写时间轴了。

最近重新找回了它的意义:让我的时间花销看得见。也像李鸿章写日课一样为了规范自己的行为。

每每完成一天的时间轴,那种自我满足感敦促我更好完成任务。

我之前唯一坚持过的运动就是跑步。

但天气炎热我室外跑步很容易满脸通红过敏,眼看着马上就要“闲置的跑步'被我改成了室内运动。

创造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运动环境让我得以坚持下去,效果比跑步明显。色彩斑斓的瑜伽垫,专业但不苛刻的健身器材,笨重的椭圆仪器。

在步履维艰时步履不停这句口号喊起来轻而易举,但实施呢?

也不难。只要我们有技巧借助别人的经验进行自我完善。

以前,我总为接下来该做什么,却忘记现在有什么事情要用心去完成。

还是先顾好眼前,再去担忧其他吧!

如果你觉得我值得关注

你会试图去找任何一个途径来关注我

文章内容有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为分享。

晨间讨论

聊聊你的小确丧吧!

戳阅读原文,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