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小说《工农兵大学生》尊重历史

 抱珠山房 2017-05-08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首部描写工农兵大学生的长篇小说《工农兵大学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作家王蒙认为小说作者王金昌“告诉了我们往事,也告诉了我们一种更加平实可信的人生体味”。

  我国从1966年大学停止招生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10年间,全国高等院校共招收了94万基于推荐制的大学生,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他们的经历和命运,在30多年后的今天引发了许多人的追忆和思考。

  《工农兵大学生》以忠实于历史真相的态度、以尽量保持生活原型的创作姿态,讲述了毕业于上世纪70年代颇具中国时代特色的一代大学生的青春、奋斗与命运。作者王金昌表示,创作《工农兵大学生》不想批判谁,也不想歌颂谁,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只想真实地刻画一群生活在那个时代的那样一群人。告诉人们曾经有那样一群人,在那个时代经历了怎样的彷徨、怎样的无奈、怎样的磨难;在跌宕起伏的命运面前,他们并没有低头,没有气馁,没有沉寂,没有被淹没,而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抗争。

  评论家贺绍俊认为,《工农兵大学生》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视角来写他们自己在“文革”前后的经历。“在我的印象里,以工农兵大学生为主要角色讲述历史的小说几乎没有,他们早已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工农兵大学生》第一次让这批大学生站到了舞台的中心。”贺绍俊说,“王金昌的历史叙述建立在历史记忆的基础之上,不对故事情节作太大的虚构。因此,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部历史档案来看的话,它就是一部没有被人为破坏的、保留着历史真相的珍贵档案。”

  本书责编陈彦瑾表示,如果说杨沫的《青春之歌》书写了“3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王蒙的《青春万岁》书写了“4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那么,王金昌的《工农兵大学生》书写的,就是“5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也是“70后”、“80后”父辈的青春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