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哲学思想简介

 瀚煜 2017-05-08

一.动态平衡论简介:
动态平衡是指相对独立物质内部所有微观粒子相对运动所产生的能量综合效果而给外观(界)带来的整体反映。
动态平衡反映了事物内部总量的变化规律,即指总量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具有相对平衡关系。比如生态平衡;阴阳平衡等等。现实中在应用的动态平衡事例,诸如:数学上的所有等式、方程式;化学平衡过程;物理学的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及动量守恒定律;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国民收入的总量平衡及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内容;工业的均衡生产;股市的上下波动;财务资金的收支平衡;法律上的权力与义务的平衡;夫妻双方的平衡关系等。
动态平衡法则的特点:一是对于不论多么复杂的事物,表述起来直截了当,易于理解。二是比较直观,具体运用上比较方便。三是直接揭示事物的整体规律。
本文也论述了动态平衡法则与矛盾法则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动态平衡法则与矛盾法则一样,起到了表述事物内部变化规律的特征。动态平衡法则与矛盾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同性:表现在:一.共同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也即微观粒子的综合变化。二..对立与运动及统一与平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即由事物内部的对立而产生了事物运动的动力,或者说由于事物的运动而产生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统一则指的是外观整体性的统一,说明了事物内部微观粒子变化的相对均衡性,表现在外观上的整体统一。三.动态平衡法则与矛盾法则形成了互补,动态平衡法则揭示了整体性的规律,而矛盾法揭示了内部的个体。
本文还论述了局部平衡与整体性的平衡,指出:
1.物质的动态平衡不是指物质的整体静止以及由于这种静止而使整体与局部之间的高度一致性(或协调性),由于物质的运动,整体与局部的静态绝对性平衡是不可能的。
2.物质的绝对运动性必然使得物质的局部(或个体)与整体的不平衡性(或差异)的存在,随着物质运动的继续,其局部与整体的不平衡必然向着整体的平衡性过渡。
3,局部与整体的差异不可能无限地增加,必然地在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物质的运动来进行调整,使其局部与整体相互适应。以实现物质整体的统一性。
本文还详细阐述了宏观物质的“运动平衡”与微观物质的“动态平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平衡论可分为“动态平衡论”与“运动平衡论”,前者解决微观问题,后者解决宏观问题;前者解决整体内部问题,后者解决整体外部问题。
本文还分析了动态不平衡现象以及动态平衡法则的应用。
二.感觉论简介:
本文从感官分析入手,通过感触、神经传递、大脑动作等,指出人们的感觉已在五个方面产生了偏差,这五个方面是:1.感官只能触到事物的表象,而不能触及到事物的本质。2.主要感官眼、耳、鼻是通过媒介光、场的作用对事物产生影像的。3.触点细胞本身带来的误差。4.神经传递过程中通过神经的媒介作用而带来的误差。5.大脑记忆细胞的动作或感应所产生的误差。这五个方面的误差是人类所无法克服的。
通过对感觉的分析,指出人们凭感觉认识事物是不可靠的,感觉给人带来的往往是假象,直觉容易发生错误,前人以及书本上经验的东西也是需要甄别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感觉不到的事物便认为其不存在。
三.认识论简介:
本文分析了客观的动态与人的认识需要静态的矛盾;指出传统的为事物阶段性命名的方法,易使人的认识产生定性思维及其错误。
本文从幼儿的初始认识以及人类的初始认识入手,分析了人的记忆,对事物的命名,标识,事物的类、属,认识区间范围等,指出知识的由来不是先天的。
本文分析了文字的作用,观念分类,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物指概念和比较概念,概念的转换,逻辑、语言与知识,语言用词,语言文字演化的历史等等,指出语言并不是完美的东西,语言的滥用易引起相互误会。阐述了传统文化与人的思想解放。
本文还从几何图形的由来入手,分析了直与曲,点、线、面、体与实物,数学函数式,数学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等,解释了1是什么?有关书面证明方面的问题等。指出数学并不是什么先天性的科学,数学只是一项工具,来自于统一的规定,人们想以数学证明的方法来找到事物的规律那是徒劳的。
本文分析了思维,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与行为等,说明了感性思维与客观知识来源相脱节,最终指导人们行为的必然是理性思维。
本文还分析了事物的整体性,变化,无限性与有限性,唯物与唯心,科学与神秘,精神、上帝等,指出精神是不能属于所有物质的,分析了精神之内能否包有精神以及上帝存在问题。
另外本文还分析了睡眠,梦,想象,印象,习惯,基因的潜能,意识之源,颜色,事物表象与本质,从众的盲目性等等。
四.物质论简介:
本文阐述了物质、空间与运动的关系,指出物质是整体的活性与其局部的活性的统一。
物质内部众多粒子的运动,既存在着互相抵消部分,也存在着未被抵消部分,表现在外部则为物质的独立的运动。
本文分析了物质与时间,宇宙与物质的关系,指出没有物质,时间便不存在,因为时间是用来衡量物质变化的,没有物质,空间的存在就没有实际意义。空间的三维性,即三向量之命题,绝非先验的,而是人类后天自我之规定。
本文还分析了生命体与非生命体,指出生命体的特征之一就是感觉,生命体的特征之二就是代谢。指出人是物质的,人是物性化了的思维者,是从物质当中产生的带有特殊性思维的物质。人这种特殊的物质必然地要遵守物质的一般性规律。
另外对于事物的分界,量与质,物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物质的存在形式,有关时空问题,圆与方——世界的本源,真实的存在与欺骗的假象等等也有论述。
五.我是谁(自我论)简介:
本文从幼儿期意识的形成,来分析“我”的意识是对自然进行记忆和比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对事物进行记忆和刻划中,记忆和比较的主体人(或动物)在比较众多的事物后,萌生出“自我”的念头。
肉体物质应早于“我”而存在。而“我”被囚禁于它(肉体)那里,受到肉体(自然物质规律)的限制。
本文还分析了人与机器的同与不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灵与肉等等。
六.真理论简介:
客观真理指的不是客观事物。真理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人的主观思维与客观实在相结合的产物,真理就是真理,而不应有主观的与客观的之分,有关“客观真理”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本文从真理的定义出发,分析了真理与谬误以及人们思维的局限性等,认为“真理”只是出自书面上的定义——即认识上与客观事物100%的相符。定义是不需要修正及检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应改为“实践是检验人们的认识正确与否的活动”。
本文又以恩格斯论永恒真理为出发点,证明了一些陈词滥调诸如:“二乘以二等于四”, “三角形的三内角和等于两个直角”,“
巴黎在法国”等等绝非永恒真理,它们一些是自定义出发转了个圈又回到了定义本身;一些是被加了限制范围的结果。
——永恒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人们所追求的真理是相对真理——即对客观事物相对正确的认识。
七.时间论简介:
时间是衡量事物变化快慢及其存在的一个尺度。时间无限向前走的感觉是出自人们的意识和观念。时间是人类头脑中派生的一种观念意识。时间只反映一个点(或称现刻),而不应当是一个过去我们曾经认为的那样一个序列。时间只是一个现刻,它只反映现刻的事物变化状态。时间永远是停滞的(或说时间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事物是变化着的。
过去的事物与现在事物的区别,只是其变化形态的不同,而不应当有时间的不同。过去的事物它现在依然存在,它没有消失,只不过是它已经变化了形态存在着。
时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度量工具。本文还分析了年、月、日、小时等最早时间观念的由来,指出时间观念并不是先天的,而是人们后天经验的总结。
八.论自由简介:
自由就是物质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规则运动。运动本身就是自由。快速运行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自由空间,故而具有较大的自由;慢速运行的物质具有较小的自由空间,故而便缺乏自由;而静止就是遭受严重的束缚而没有自由。
任何物质都具有运动的特性,所以本身也是自由的。物质的自由程度受到环境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故这种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规则运动便是物质受到一定的束缚,纯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自由是存在着一定的区(空)间范围的,受自身条件和环境状况的影响而有所不同。物质在该区(空)间范围内,那么它就处于自由状态,一旦超越了该区间范围,那么它就处于不自由状态。空间的过大或过小都不能使其达到(实现)自由。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自由是可以超越的,束缚也是能够突破的。
九.人与人简介:
本文从人类历史演化的进程出发,分析了人类的社会生产及其矛盾,认为人类同处一个地球,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待,互惠互利、和平共处,避免激化矛盾;论述了矛盾的各种解决方式方法;人类的智慧应努力避免战争等。
本文还具体论述了社会规则,官员(领导)的作用,奉献与索取,社会平均分配问题,差距与竞争,善与恶,有关辩论、争论,有关谈判、会议,关于死亡,买卖关系,精神与物质,法律与道德,法与情,违法与惩罚,等级制度,有关舍取,摩擦——矛盾,先占择优及先选轻省原则,人口问题,堵与疏等诸问题。
十.人与自然简介:
本文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论述了人类尊重自然规律的必要性。人类不可过度索取,否则便要遭到自然的报复。人类应爱护地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本文还具体论述了改造自然与遵守自然规律,四季变化与人,鱼与熊掌,人类的生存问题,人是不能脱离开自然的,人是动物,动物与人,人类的反自然行为,艺术——画和音乐等问题。(芳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