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瓜州古渡

 海陵子 2017-05-08
瓜州古渡X

独自驱车去到扬州,在寒风细雨天欲雪的时候寻访瓜州古渡。
这里是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位于扬州市南面的瓜洲镇。
最早是通过古诗词认识瓜州的。白居易有词《长相思》曰“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王安石有《泊船瓜洲》诗曰:“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牯的“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所指瓜州便是此处。
据说瓜洲之形成最早是在汉代,因江中涨有沙碛,形如瓜,故曰瓜洲,对面与镇江相望。也好像是大运河流到镇江扬州之间打了一个委婉漂亮的结,这个节就是瓜州。后因沙渐长,遂连接扬州城。瓜州曾建有古城,但在100多年前因长江水道变化,江岸坍塌,瓜州全城沦陷于江中。今日的瓜洲镇是后来重建的,狭窄的的街道低矮的房屋灰蒙蒙一片老旧破败。车行其间,像忽然穿越到一个年代不明的失落多年偏远的无人小镇。
史料记载,瓜洲虽弹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全扬保障也。且每岁漕舟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徙之人,往返络绎,必停于是,其为南北之利。到清代初叶,由于运河漕运发达,瓜洲更显繁盛,康熙、乾隆二帝数次南巡,都巡游过瓜洲。自从隋炀帝为了观琼花,开凿了一条大运河,扬州的繁华旖旎随着琼花的芬芳传遍天下,从此后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销金窟,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锦绣地,是“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的温柔乡,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盐商深院重楼的豪宅至今依然可寻觅当年奢靡痕迹。
单就那历史痕迹,这里有太多吸引我寻访至此的理由。瓜州自唐以来身处交通要道,名人荟萃,使得区区瓜州,曾出现在万
余首诗词里面,这是何等壮观的事!是啊,若无有众多诗人词家的诗魂相许,纵然扬州是千古名城,她还会不会如此情致婉转,缠绵得刚烈。霍霍地立在浩淼的水烟里,千年仍有自己的风骨。
张若虚就是在这里吟出《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身为扬州人的张若虚,想必是在一个月圆之夜,面对江流婉转清风微拂,江潮连海月共潮生,随兴所至吟哦良久,从月升到月落,从春潮着笔而以情溢于海作结,时空跳跃空灵飞动,场景清新华丽。继而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展开对宇宙对人生的无限遐想。
杜牧一生中,曾两度在扬州生活过,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的、千百年来乃至今天一直受到人们喜爱的那些诗,很多是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姜夔写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想来作者在月下徘徊低首沉吟,看到的是二十四桥仍然存在,可如今再也听不到美人吹箫的声音了,冰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水波空自荡漾,显得十分清冷、空寂。昔日的繁华今日的萧条,教人怅然!
王安石和刘禹锡曾在这里偶遇,清风明月间把酒尽欢吟诗相和,传为佳话。 文天祥也是到过瓜州的,只是为了躲避元军追杀,一叶小舟颠簸江上,未及欣赏两三星火瓜州景,更无暇吟诗一首,但瓜州定是记取文天祥的,最终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英名千古。
虽为风月传闻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也是发生在在瓜州。想那美丽而深情的杜十娘,为那李公子冻得慌做衣裳饿得慌做面汤,一往情深倾其全心挚爱于他,换来的是将杜十娘弃之瓜州转卖富商。那个清晨的瓜州江岸,盛装的杜十娘神情凄婉立于晨光中的船头,神情悲切,决绝的将毕生全部珍宝一一抛入江中,纵身跃入浊浪滚滚的长江,从此不要再看这个污浊的世界。
我上一次在瓜州,是20年前的暑假带领学校团队干部二十多个中学生到镇江扬州夏令营,从镇江渡江到扬州,当时还没有润扬大桥,渡口就是瓜州。如今,渡江轮渡还在,方便两岸居民往来,因了渡江船票低于润扬大桥的过路费,汽车渡江的也不少,高亢的汽笛声在的渡口嘶鸣,更映衬出瓜州古渡遗址的空旷寂寥……
把唐诗宋词里写到的地方走一遍,是我多年来的梦想,已经走过不少,此次瓜洲便是。
还要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