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避免功高震主被皇帝干掉 他一辈子穿着袈裟得善终

 昵称974066 2017-05-08

要问明朝的第一谋士是谁?

那毫无疑问,就是神机妙算的刘伯温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上,如果说还能有1人可以和刘伯温相提并论的话,那这个人肯定就是被称为“黑衣宰相”的姚广孝

明朝思想家李贽曾说:“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这成祖文皇帝指的是明成祖朱棣,姚少师就是姚广孝。

姚广孝年仅14岁就剃度出家,法名道衍。后来,他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

早年的姚广孝腹黑野心大,游览嵩山寺时,相士袁珙对他道:“你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

姚广孝听后大喜。要知道,刘秉忠是元代奇人,曾随元世祖忽必烈征伐大理、云南和南宋,深得忽必烈信任。相士这样说,实际上就是认为姚广孝将来定会成大事,建奇功。

后来,姚广孝随当时的燕王朱棣前往北平。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极力削藩,重点对付朱棣。

是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还是振臂一呼、取而代之?朱棣一直犹豫不决。是姚广孝起了重要作用,让朱棣下定决心造反。

在“靖难之役”中,又是姚广孝屡出奇谋,助朱棣上位。换句话说,姚广孝就是朱棣的“张良”。

然而,朱棣登基后,为了报答姚广孝的功劳,让姚广孝蓄发,姚广孝不肯。

后来,朱棣又赐给他府第和两名宫女,姚广孝还是不肯接受。虽然已被拜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他仍然住在寺院;上朝时,依然穿着袈裟

作为明成祖靖难的首位功臣,为啥姚广孝始终不愿蓄发、脱下袈裟呢?毕竟,只有改变了和尚身份,他才能名正言顺地在入朝秉政啊!

想来这就是姚少师的高明之处。正因为出身佛家,他比常人有着更清醒的政治头脑,深知“狡兔死,良狗烹”和功高震主的恶果。

朱元璋不是说过嘛,“所有的儿子里面最像他的就是朱棣”。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已被屠杀殆尽,焉知这位永乐大帝不会干呢?

只有一直穿着袈裟,向朱棣表明“绝无恋权野心”,朱棣才不会有防范之心,自己才是最安全的。

历史上,萧何为了释去刘邦的猜忌,保全自己,不得已侵夺民间财物来自污名节。而姚广孝穿上一件袈裟就够了。岂不是更高明些!

姚广孝死后,明成祖废朝二日,追赠为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并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后来,明仁宗又将姚广孝配享明太宗庙庭。

一生屡建奇功,善始善终,死后又享尽荣耀,在历代开国功臣中,姚广孝(也可以说是开国功臣)能做到这样,确是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