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238季【湿地悦享】吴冬花:天使曾来过,只恨那些时光,太匆匆——我读《城南旧事》

 昵称37088996 2017-05-08


湿地 ·悦享生活 :天使曾来过

bella

来自语文湿地

00:00 03:40

【悦享心语】 :

每一个孩子都是降落人间的天使。善良、单纯,是他们隐形的翅膀。睁大澄澈的双眼,好奇地打量这个好大好大的世界,信手涂鸦,也是五彩斑斓,散发迷人的光芒。可是,成长的路途多么崎岖而迢迢,也许终有一天,懵懂的少年会因为某人、某事,不得不变得勇敢而坚强,默默给童年仓促地画上句号。多少年,也念念难忘曾经拥有的美好。

只恨那些时光,太匆匆——我读《城南旧事》

文/吴冬花

寒假里,我在喜马拉雅FM上听完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对于这部作品,我是较为熟悉的。记得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是节选自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上课时,我带领着学生徜徉在林海音的质朴而忧伤的文字中,体悟着作者细腻而微妙的情感,明白了一个孩童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而被迫着快速成长的无奈与伤痛。

毕竟是小说中的节选文字,课文内容只覆盖了整本小说的一小部分,不足以让学生们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主旨情感,所以我就布置了课下阅读整本小说并完成一篇读书笔记的作业。小说篇幅不算很长,学生们两三天就可以读完,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阅读理解能力也尚待加强,阅读此类浅显朴实的文字正合适。学生们读完整本书之后,对小说的整体框架与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小说中的人、事、情也有了自己的很多阅读体悟,这些经由学生的自主阅读而获得的感悟性文字也许不那么深刻也不够新颖,但却是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弥足珍贵。

现在,我用听的方式“读”完这本小说,也有了一些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以便与学生们交流讨论。

《城南旧事》是以一个孩子英子的视角来行文的,一共写了五个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关联的故事,那些故事里的人一个个走到读者的面前,述说着各自的悲欢离合,展现出一幅老北京城的真实生活画卷。作为阅读者,我随着作者林海音的笔触走进这座城,遇见这些人,经历这些事,感受这份情。

我读到了童心的可贵。英子无疑是十分善良的,她和穷苦的小桂子交朋友,为朋友不幸的遭遇鸣不平,她帮助秀珍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把母亲压在箱底的金镯子偷出来塞给秀珍母女俩做盘缠,她与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相约“一起看海去”。在英子纯净的世界里,人都是善良的。被养父母逼迫着学唱戏的小桂子,因生活所迫而去偷东西的那个年轻人,被父母卖给人家做妾的兰姨娘,被丈夫欺瞒压榨的宋妈,爱花也爱儿女们的爸爸,操持家务养育儿女的妈妈,无一不是如她一般地善良。这是儿童身上最为可贵的一种品质,以己度人,这世上便没有坏人恶人。世上的人都应像孩子一样单纯,没有分别心;像孩子一样率真,没有阴谋诡计。而这,也正是我读这本小说感受最深的,读这样的文学作品,才会有涤荡灵魂的功能。白岩松说:很多优秀的人,都有一颗旺盛的童心。就如同童话故事,不仅仅是写给儿童们看的,所有拥有天真烂漫的童心的人们都是童话故事最忠实的读者。“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善良是人们行走在这人世间的底气和利器,无往而不胜。

我还读到了成长的阵痛。小说中,小女孩英子在不断长大,长成了家里的大姐姐,长成了唱响骊歌的小学毕业生,长成了可以独自去闯练的小大人。在这成长的过程中,稚气渐退,胆气渐生,伴随着痛苦与伤痛。秀珍与小桂子寻亲未果却命丧铁轨的惨烈,草地里的那个人因偷窃而被捕未能与“我”一起看海去的无奈,儿死女失的宋妈仍屈从命运随夫归乡的凄然,爱孩子们肩负家庭重担的父亲猝然离世的悲怆,桩桩件件都催促着“我”赶快长大,强迫着一个纯真的孩子认清这人世的冷酷悲凉。这便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只是这代价未免太沉重了些。在小说的结尾,英子从学校参加完毕业会回到家,看到弟弟妹妹们在庭院玩耍嬉闹,而爸爸此时已在医院病逝,院子里的夹竹桃落了,爸爸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作为家中长女的英子一下子就长大了,镇定冷静地担起了家庭的责任。读到此处,我不由得泪落衣裳,为英子年幼丧父而心痛悲伤,也为她的迅速长大而击节感叹。成长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这其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珍贵无比的经历,是长在自己心口上的朱砂痣,挥之不去,鲜活如初。

我也读到了生命的觉醒,追求的不灭。疯女人秀珍心心念念着自己刚出生就被抱走的女儿,记得那是个桂花飘香的季节,记得找到女儿后就去寻自己的爱人,这样的秀珍即使在神智不清的状况下仍对未来的生活满怀希望。蹲在草地里的那个年轻人生活得如此卑微,却与“我”相约去看海,他对这世间的美仍旧渴望。离别丈夫儿女,进城给“我们”家当奶妈的宋妈,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出走牢笼般的旧家庭,逃离做妾的命运,与德先叔自由恋爱的兰姨娘,更是表现出了对自由个性、幸福生活的热切追求。通览整本小说,充溢着淡淡的忧伤凄苦,但在这黯淡的底色之上,也不缺生命的亮光,温暖了你我柔软的心,激荡起你我些许的情。无论世间有多艰难悲苦,幸福、自由、光明都是人们恒久不变的精神追求。

作者记忆里的骆驼队渐行渐远,“我”在北京城南的生活也如烟消散在岁月深处。穿过胡同找小桂子玩耍,在大槐树底下坐着小板凳听宋妈讲故事,在草丛里与小伙伴们嬉玩,看爸爸抱着弟弟侍弄庭院里的花儿的那个小英子已经长大了。童年已逝,但记忆永存。如果往事可以下酒,那记忆便可以让人酩酊大醉,一醉方休。一个人不管走多远,都离不开童年的牵绊,那么就用手中握着的笔把这些童年往事铭记,不忘自己从何处来,将要往何处去,亦是一桩美事。

如今,人到中年的我读了这本书,感慨更甚。我的童年早已像黄鹤一去,杳杳不知所踪,每天忙于世俗杂务的我是否偶尔在半夜梦回时忆起童年的点滴往事,是否能在寂寂无澜的心湖上漾起层层微波?

我的童年是清寒的。爸爸是汽车修配厂的普通工人,妈妈没有正式的工作,只是靠在建筑工地上打散工挣些钱,后来又用辛苦攒起的钱加上东拼西凑才做起了小生意,摆过小吃摊、水果摊。后来爸爸也下岗了,就与妈妈开起了夫妻店,卖布。我小的时候,穿的衣服是姑姑家的表哥穿剩下的,想想一个小姑娘穿着宽大不合身的男孩子的衣服,是怎样的一番模样?也许是太小还没有形成审美观,我就穿着这样的衣服欢欢喜喜地去上学、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疯玩,丝毫不觉别扭。记得有一年,街上流行穿绵绸,妈妈把卖布剩下的布头都留起来,给我拼出了一条裙子,五颜六色的,整个是一条彩虹裙,我穿着也美滋滋的,乐了好久。记忆里第一次喝到纸盒装的牛奶是我参加小学毕业考试时爸爸买给我的,因为舍不得,直到考完试的第二天我才喝掉的。第一次吃到的草莓是叔叔到芜湖出差带回来给我和弟弟的,一大袋草莓被我们一下子吃完,嘴巴四周都被草莓汁染成了乌紫色,像是中毒了一样,看着格外吓人。

我的童年也是幸福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是爸爸妈妈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心灵,尽他们最大的能力给我和弟弟创造幸福的生活。逢年过节,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妈妈在厨房忙碌,做出丰盛无比的菜肴,填饱我们饥肠辘辘的胃。犹记得妈妈擅长做一道鸳鸯蛋,将煮熟的鸡蛋一剖为二,再将猪肉剁碎,用调料拌味,在热锅上炒熟,勾芡,捏成半圆状,与半个熟鸡蛋粘合在一起,这样看起来就像是一整个鸡蛋,我会吃上好几个。爸爸在堂屋里忙着准备过年过节的仪式。端午节就点燃悬在屋梁上的盘香,在大门口处插上艾叶和菖蒲,还会给我和弟弟每人一个香袋挂在脖颈上。中秋节就在庭院里支起小桌子,摆上月饼、鸡蛋糕、花生瓜子之类,预备着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共赏明月当空。到了春节,就更热闹了。除夕那天下午,爸爸就要贴春联了,将大大小小的对联展开,先从大门贴起,找那最宽大最显气派的对联,糊上浆糊,小心翼翼地托着,比照门楣,要端端正正地贴好。每到这时,我和弟弟总要在旁边帮着看看左右高低,以免爸爸把对联贴歪了。父子三人共同劳动,其乐融融。那张四四方方的大福字,贴在大门横批的上方,取意“开门见喜”。到了晚上,一家人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团团圆圆地除旧迎新,真是温馨喜悦,暖人心脾。我和弟弟还会收到大人给的压岁钱,钱不多,但快乐却多多,我们计划着用这笔钱实现我们存在心里好久的许多愿望,想着想着,就会不自觉地笑出声来。那时的我,真是容易满足啊,也就比较容易产生幸福感了!

想起童年的种种往事,颇多感慨。岁月就像奔腾不息的河流,流经一路茂树繁花,席卷一程泥沙碎石,只留下我们站在岸边不住地唏嘘忧叹。诚如林海音所言: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我的童年也将永存于我的心间,此生念念不忘。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