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与“放弃” (图片来自网络) 一、“放下”与“放弃”
2009年五一节前夕,我接到一个辅导案例: 刘翔云,男,十七岁,广州市某普通高中学生,初中时学习成绩还算优秀,但进入高中后,心思根本不用在功课上,一门心思的只顾写小说,并已写成了一部六万多字的长篇小说,学习成绩在年级掉了190多名。 父母很着急,一个多学期来,找了不少名师(包括心理咨询师),想方设法要孩子集中精力把学习搞好。那些名师也秉承父母意愿,千方百计地开导孩子放弃写小说的计划,先把功课学好,同时告诉孩子,现在要出书,除了名家作品,不可能有出版社愿意给他出版,除非是自费。 做父亲的为了安慰儿子,答应如果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父母愿意花钱。孩子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为表示对孩子的重视,父亲一厢情愿地给孩子的作品做了一些修改,不料这样一来,孩子不乐意了,认为父亲没有尊重自己,从此,本来就不太融洽的父子关系更陷入僵化,孩子一口咬定要父母找到出版社,并出钱给他出书,否则就不去上学了。
孩子的母亲找到我,问我该怎么办?(母亲同时告诉我:这部小说她看过,根本没办法发表,他父亲也正因为看到小说还很不成熟,才会想到帮他进行修改的)。 我问这位母亲:你们是不是真想花钱给他出版? 母亲说:没办法啦,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不帮他出版,他死活不愿上学,我们找了很多心理辅导老师,都没有办法让他放弃写小说的计划,怎么办呢? “那你们有没有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想出书呢?你们是真心想帮他出书,让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还是想以出书为幌子,最终让他回到学习上来呢?” “我们当然希望他回到学习的路上来了……” 通过和翔云母亲的交流,我了解到:原来翔云初中升高中的时候,报考了重点高中,但差几分没能考上,眼看着自己平时要好的几个同学分别升上了不同的重点中学,感到自己在这所普通中学前途无望,于是想通过写小说来证明自己是很棒的!为了写这部小说,近一年来,他废寝忘食,几乎花了所有心血! 我问这位母亲,我想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建议你放弃这个孩子,你愿意吗? “哎呀,林老师,你可别跟我开玩笑,我正是因为不愿放弃才来找你啊!”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我还想请你再思考一个问题:翔云为了写这部小说,一年来废寝忘食,几乎花了所有心思。而且据你刚才的介绍,早在初二的时候,翔云就有了想写这部小说的欲望,也就是说,这部小说从孕育到成文,已经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我们是否可以这么认为:对翔云来说,这部小说就是他的儿子了?” “……” “既然你不愿放弃自己的儿子,却要让翔云放弃他的儿子,是不是有点残酷?” “……那,怎么办呢?” “这样吧,在看到翔云的小说之前,我也不敢说该怎么办,你回去告诉翔云,就说你认识一个在出版界工作的朋友,也许能给小说的出版提供一些帮助,让他先把小说发过来给我看看,我看过之后再想想办法。五一节的时候你带翔云过来,我和他谈一谈……” 第二天,翔云把小说发过来了,我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这部题为《宇宙深深》的小说看完。看完之后异常欣喜:从这部小说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极有上进心的好少年,知识面也挺广。
五一节那天,翔云的爸、妈带着他过来了,我和翔云简单聊了一会,主要是聊学校的一些情况,以及小说创作的动机。然后便谈到了这部小说。 我告诉翔云:这部小说写得太棒了,千万不要放弃!有朝一日,它或许会让你一举成名! 这时候,我发现翔云的眼里放着光。 我问翔云:你知不知道这部小说好在哪里? 翔云的回答有点不着边际,似乎还沉浸在他的梦想里。
我告诉他说:这部小说至少有如下五个优点: 1、表现了主人公探索宇宙奥秘的可贵追求,主题鲜明; 2、主人公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表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斗志; 3、小说里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说明作者读了很多书; 4、小说中参与探索者来自不同的群体,涉及到了很多人,这些人在合作的过程中分工基本合理,合作也还协调,说明了作者很有合作意识; 5、故事情节的安排一波三折,环环相扣,说明作者的文学功底相当不错;
这时候,翔云的话匣子打开了,谈了他的许多想法,特别说到了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为了说明他比那些人(指的是他那些已考上重点中学的同学)更棒!
我肯定了他这种可贵的精神,同时告诉他: 这部小说如果要发表,也还有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主要是缺乏细节描写。一部小说要有感染力,以及长久的生命力,往往需要对许多重要的场面、重要的人物进行细致的细节描写,以突出主题、刻画人物性格。 “你知道如果要把这些细节写好,还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吗?” 翔云谈了他的看法。我告诉他:如果要把这部小说写得更好,你还差一个词,而且这个词可能短时间内是难以完成的。 “哪个词?” “阅历!” “阅历?” “是的,阅历!” 我告诉翔云,这“阅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阅读的经历和人生的经历,如果说,阅读的经历勉强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的话,那么,人生的经历却是无法突击的。为了让这部小说写得更好,更具有感染力,你现在需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什么事?” “你愿意听吗?” “愿意!” “先放下!” “放下?!” “是的,先放下!” “……” “能做到吗?” “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呢?” 翔云又反复谈了他的创作动机,甚至有点儿语无伦次。 我接着问:你知道我为什么刚刚还跟你说“千万别放弃”,现在却跟你说要“放下”吗? 翔云疑惑地看着我。 “请你想一想:‘放弃’和‘放下’有什么不同?”
我用曹雪芹写《红楼梦》曾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以及鲁迅先生“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跟他继续交流。最后告诉他: “放下”决不是“放弃”!今天“放下”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拿起”! “现在请你再想想:能做到吗?” “嗯,好像很难!”
“翔云,你真是太棒了!刚刚还在说‘不可能’,现在只是‘很难’了!这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说明你很容易接受对你有用的建议! “我理解你的难处,肯定会‘很难’的,不难才怪呢! “不过我相信你,不管再难,你一定能做得到的!因为你是个有志少年,也是个明理的少年!” 二、“千万不要努力学习” 我接着说:“翔云啊,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问题:假如你暂时把它放下了,是不是会多出很多时间?” 翔云说:“是。” 我说:“那你有没有想一想,多出的这些时间怎么安排呢?” 翔云说:“没有,我还没有想是不是能放下呢!” 我说:“那你猜猜看,假如让林老师来给你建议——如果你把它放下了,怎样安排多出的时间,你猜猜林老师会建议你怎样安排?” 翔云说:“这还用猜吗?肯定是叫我要努力学习了!。” 我说:“不,恰恰相反!我要向你提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努力学习!” 翔云一愣:“为什么?” 我说:“因为你是个非常上进的少年!你看,你原来初中时的学习成绩是相当不错的,你报考了重点中学,但是因为某种原因,还差一点没能上得了。所以你就想到了要用写小说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最棒的,所以你放弃了学习,想写出一部一鸣惊人的小说。但是现实是,以你现在的阅历,要写出一本一鸣惊人的小说,暂时还有困难。那么,如果你暂时放下了写小说,一个心思又扑到学习上去,你心里一定会想:我这一个多学期已经掉了190名,我一定要争取尽快把它补回来,我要尽快超过其他同学。这样一来,你的心情是不是又会开始急起来? “有几句俗语:心急吃不上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镢头挖不成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一个心思想又扑到学习上,想在短时间内赶回那190名,一定很难实现,那心里一定会产生一种挫败感。 “所以林老师建议你:如果你放下以后,把多出来的时间分成三份: 其中一份,用来‘关注’学校的功课,上课听一听老师讲解,想一想这些功课我到底能不能把它学好,有没有更快更好的学习方法。但是记住,‘千万不要努力学习’哦!林老师只是建议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关注’学校的功课。 第二,我发现你这一年以来,由于只顾写小说,跟老师、同学很少交往,也就是说你渐渐远离了朋友,成了一个孤独的探索者,但是人不能没有朋友,所以林老师建议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交朋友:(1)把你以前的老朋友找回来,重新恢复以前的关系;(2)看看你身边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或者能说得话来的‘新朋友’。 第三,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你这部小说,我发现小说的主人公蓝翔有很多不良情绪:他矛盾、苦闷、孤独,老想跟别人战斗,你看他本来的目标是要去探索宇宙奥秘,可是他在路上见到野猪就要斗野猪,见到野豹又要斗野豹,甚至见到蜜蜂也要跟它斗一斗。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因为对现实不满,想要发泄这个不满情绪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小说主人公的某些情绪、性格特点,总会留下一些作者的影子,请你想一想:这个主人公蓝翔跟你有没有一些联系呢?” 翔云说:“林老师你说得太对了!这个主人公其实就是我自己啊,现实生活中我觉得我自己就是孤独、痛苦、无助的,没人能理解我,我也不理解他们。” 我说:“好了,找到了这些不良情绪就好了。现在我们要认识到这些不良情绪如果留在你心里,它会让你不开心,会影响你学习、生活和交朋友。所以现在林老师想请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了解一下:这些不良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有些可能是从老师那里来的,有些可能是从同学那里来的,有些可能是从爸爸妈妈那里来的,也有些可能是你自己造成的。找到一个原因就把它拿掉一个,找到一个原因再把它拿掉一个,这样你就会越来越开心,性格就会越来越开朗,你觉得自己能做到吗?” 翔云说:“嗯,那我试试吧。” 我说:“好,祝你成功!”
三个礼拜后,翔云给我打来电话,很开心地对我说:“林老师,上次从你那里回来后,我尝试着调整了一下心情,用了些心思来关注课堂上的功课,我发现这些功课对我来说真的是太容易了。我发现很多题都简单得不得了。” 我说:“那好啊!说明你的理解能力是超出一般人的,拉下了那么久的功课,你还能感觉得你当前所学的内容非常简单,真是了不起!不过你一定要记住林老师的话哦:‘千万不要努力学习!’除了关注课堂上的功课,还有另外两项要做的事千万别忘了!” 此后,翔云几乎把写小说的事放在脑后了,一个心思的就想着:功课、功课、上进、上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