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元观察】特色小镇建设需因地制宜

 莎莎图书馆1984 2017-05-08


在政策推动下,各地也相继出台文件,积极开展培育特色小镇的探索尝试。其中,浙江省自2015年1月就提出了创建特色小镇战略,以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镇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新亮点,获得了多方肯定。


目前,我国多数特色小镇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部分小镇的规划建设从内涵到外延都在发生偏离,凸显简单照搬国内外先进发展模式、小镇特色雷同和不足等问题。简单地照搬和模仿实际上是本末倒置,舍弃自身特色,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培育特色小镇需要因地制宜,其必要性在于:


首先,我国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均衡,特色小镇成功经验不具有普适性。目前,多地创建特色小镇时纷纷学习借鉴以浙江为代表的国内范例和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外成功经验。然而,欧洲小城镇大多以服务业为主导,而我国小城镇建设尚未解决城镇化问题,不具备模仿欧洲小镇先进发展模式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国内,浙江市场经济、民营经济领先于全国发展水平,政府服务意识较强,其小镇建设原则和理念适用于个别发展水平相当的地方,且具体做法的可复制性非常有限。


其次,各地资源禀赋、产业、文化特色等不尽相同,创建特色小镇的起步条件差异较大。特色小镇须以特色为本。各地资源禀赋、产业、文化特色等千差万别,脱离小镇自身的山水风光、风俗人情、土特产品、街镇小巷、独特经济、个性产业、人文历史等特色,采取舍近求远、生搬硬套的方式创建特色小镇,缺乏产业经济基础,无法把握发展先机。另外,对当地特色选择性“失明”,会将小镇的长远发展引入“无源之水”的境地,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也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再次,鉴于各地的区位差别及其面对的挑战,培育特色小镇所需的政策扶持也需要“因地制宜”。由于各地发展阶段、客观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扶持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落脚点也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现阶段,中西部绝大部分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开发不足,及近年来问题频现的资源型强镇,需要承担更多的城镇化建设的任务,侧重深挖既有的小城镇资源禀赋优势。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小城镇已经成为中小城市,正面临城镇管理体制的束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特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则迎来了大城市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适合开展升级产业和存量培育基础的增量创建等举措。针对以上区域特点,其特色小镇的培育都需要政府事先进行“因地制宜”的引导和规划、事中配套服务、事后评估和政策扶持。


总而言之,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那些“生搬硬套”“东施效颦”之作终究没有发展潜力。立足小镇的长远发展,充分利用各镇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地理优势、产业特色,将当地特色结合经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注重城镇化建设中的个性化特征,坚持“一镇一业”,才是特色小镇建设王道。同时,将生产、生活、生态充分融合,才能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美丽特色小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