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话清明

 冬竹123 2017-05-08

 “清明节”的得名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此时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是作为节日,是在唐朝才正式确立的。

说起源

要谈清明节,还要从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寒食节据说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

相传晋献公(晋文公之父)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避祸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屈辱,身边只剩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他,其中有个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介子推为救主人,从自己大腿上割肉,并用火烤熟送给重耳吃。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等他忆起旧事,亲自去请介子推受赏封官时,介子推却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派人上山搜索,依然没有找到。后来他听从他人计策放火烧山,指望介子推自己走出来。谁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已经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死了。树洞里还有一片写满诗句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悲伤不已,厚葬介子推后,下令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的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他还时刻把血书带在身边,鞭策自己清明执政,并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介子推。行至坟前,只见那棵介子推抱树而亡的柳树居然神奇复活,晋文公看着绿枝千条,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他走到树前,掐了一条枝,编成圈儿戴在头上。还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而到了唐玄宗开元20年,朝廷又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扫墓也由寒食节顺延到了清明。后来,寒食与清明合并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盛世清明的图景。

清明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另外一些习俗也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讲调节

尽管清明节的气氛有些哀伤低沉,但在凭吊亡人的同时,切记不要悲伤过度,应该注意自己的健康。当然,对亲人寄托哀思,也是一次宣泄哀伤的机会,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利于心理健康。但是对于失去至亲的人,在清明节很容易触景伤情,悲伤难以自已。特别是老年人在扫墓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段时期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有此类疾病的患者不宜过度伤心,要注意情绪的调节。

而祭奠亲人过后,在清气明朗的户外走一走,抒发抑郁的心情,看看户外戴春的新景象,多少能减少心中的悲痛。老年人最好找亲人、朋友陪伴,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清明节不仅仅传承“忠孝”的传统美德,面对新春的到来,新的力量也在自然和人心中增长,踏青、种树、放风筝等传统活动就体现了春天的活力,同时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包容并蓄的博大胸怀。

道养生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春与肝相应”。春季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
 
1.清明养肝,重在同气相求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要予以重视。

清明时节,在养生上需要注重五脏和情志的调节,在情志上主要要保持通达舒畅,积极生发的状态。可以多吃银耳、荠菜、菠菜、山药等益阳、柔肝、养肺的食品。春季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所以不宜食用“发”的食品,比如笋、鸡、羊肉。

另外,许多老年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这就是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老年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因此,老年人应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2.换春装不宜过早

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说的就是清明前后人们换衣服总是过于频繁。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穿一件棉T恤、外面套一件毛衣外套和穿毛衫,外面套件风衣的感觉是一样的,甚至更舒服些,可一旦遇到“倒春寒”,冷空气来袭就不抵风寒了。清明时节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时穿上外套,注意保暖,中午气温升高,感觉到热的时候,再脱掉外套,晚上回家再穿上,这样就能有效预防感冒。

3.运动量不要太大

清明节踏青时,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做运动需要量力而行。老年人活动时心率控制在105次/分钟以内,呼吸控制在24次/分钟以内,中青年因人而异可适当放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

清明时节天清地明,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比如公园、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增长阳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