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月经“避开”高考?(附月经调节方案)

 渐近故乡时 2017-05-08


导语:门诊遇到为高考的女儿咨询月经避开高考问题的家长,该如何确定实施方案?


高考日期是铁定的,月经避开高考基本思路有三种:顺其自然,不乱干预;抵制排卵,重塑周期;人为延长黄体期。以下是我们拟定的方法,供参考。


如何让月经避开高考?


高考日期为每年的6月7日和8日,所以如果需要与月经擦肩而过,我们可以参考月经周期的规律,或者让其提前来,或者让其推后。


想让月经提前来潮,如果不到黄体期就短期使用孕激素,难以发生撤血。即使肌注黄体酮20mg×3d催经的方法,若有排卵,如果不是在黄体晚期,也未必能成功。


一旦6月2日以后还未行经,往往造成家长和考生的焦虑,也给医生处理增加压力,应尽量避免被动局面。以下是我们拟定的方法,供参考。



参考方案


重点要了解既往月经周期的规律,现在所处的月经周期时期,计算月经来潮的可能时间,选择合适的药物,发生突破性出血时应如何处理。



用药选择:


下面的具体方法是以COC和安宫黄体酮为例的。临床中可酌情使用口服微粉化黄体酮,因有镇静催眠的效果,宜在睡前使用,但部分女生即使在睡前使用,次日仍有明显头晕;地屈孕酮价格较高,且不在月经抑制的常用药物中,可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酌情使用。



药量的计算:


全周期使用时应使用抑制排卵的剂量,延长黄体期多使用序贯法的使用量。以下表格供参考。



具体方法


(1)若既往月经规律,预计6月7日前后来月经,可以在5月初的月经来潮5天内开始用安宫黄体酮10mg或COC,若需要提前来潮,可使用21天,如需要推迟,一直使用到高考后,中间若有突破性出血可添加补佳乐1~2mg。


(2)也可以4月份开始使用,人为修改月经周期规律,使每月提前3~4天,这样平稳地把6月6日左右的月经提前到5月底,属于高枕无忧法。若月经不规律的,也可参考此法。


(3)若至6月2日仍未来血,则继续原剂量服用至8日高考结束。如果患者3号下午还未来血,建议停止所有催经干预,随其自然,调节好心情,全力备战高考,对症处理,主要解决血量多或经前头痛的问题。


(4)若已经到了5月底(大约黄体中晚期),要求推迟月经的,可以用安宫黄体酮10mg/d,如果有少量出血,加大至4mg,tid,至考试结束后停药。


(5)如果6月3日以后才来要求推迟月经,已有箭在弦上之感,最好采用肌注黄体酮40mg/d至考试结束。如果肌注不方便,或者怕孩子情绪受影响,也可以使用安宫黄体酮10mg,qd,但突破性出血可能性很大,和家长要沟通好。



推迟月经常用的3种办法:


1、低剂量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这是推迟月经最好的方法,但对于月经正常的孩子,需要在月经的第1~5天之内服用,一直用到考试结束再停药。超过5天以后再使用,效果就不好了,会在使用期间出现不规则出血,而且还可能会有卵巢囊肿发生。


需要强调,我们所推荐的避孕药是低剂量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如达英-35,优思明,优思悦,妈富隆,而紧急避孕药或长效避孕药及避孕针是不推荐使用的。

2、口服孕激素


如果没有及时在月经的前5天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可以在月经的后半周期补充孕激素。对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孩子,可以在月经第15~20天补充孕激素,一直用到高考结束再停药。但是临床上月经后半周期使用孕激素时,效果往往不如复方口服避孕药。


推荐高考的孩子使用天然黄体酮(每天使用200mg)或地屈孕酮(每天使用10~20mg),也可以使用比较接近天然孕酮的孕激素---甲羟孕酮片(每天使用8~10mg)。另外需要注意天然黄体酮,有镇静嗜睡的作用,所以尽量让孩子每晚服用,这样就不会影响孩子白天的考试,也可换用地屈孕酮或者甲羟孕酮。

孕激素

每片剂量

常用剂量

地屈孕酮

10mg

10~20mg/d

天然黄体酮

50~100mg

200mg/d

安宫黄体酮

2mg

8-10mg/d

3、肌注黄体酮


如果还有3~4天就来月经了,该怎么推迟?此时推迟月经的效果是最不好的,如果特别想推迟月经,就要肌注黄体酮了,肌注黄体酮每天20~40毫克,因为肌注的黄体酮入血浓度比较稳定,吸收好,一直用到高考结束。


在高考阶段需要月经抑制的学生不在少数,需要我们多与家长沟通,权衡利弊,选择更合理的方案。考生精神高度紧张,可能出现怕什么来什么的情况,经治医生不妨当一回心理医生,做好心理疏导,保持联络畅通,随时给予处理指导,全程随访至高考结束,既为孩子助力金榜题名,也积累了用药经验。


来源:妇产科内分泌知识轻松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