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

 霹雳小龙 2017-05-08

摘 要: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提出有其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主张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杜威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用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它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教育管理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从做中学”;基础教育;启示

一、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提出

(一)提出的时代背景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提出,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状况的诸多因素。盖棺定论地说,美国传统的教育一方面是脱离社会,一方面是脱离儿童。杜威的理论正好环绕着这两大课题:一是使美国学校和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一是使美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合拍。当时正值美国工人运动迅猛发展要求普及教育,而资产阶级也需要能为他们创造剩余价值而又不惊扰他们安宁的顺服而文化高的工人。杜威的理论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需要,特别是他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对于培养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产业工人是很适用的。

(二)提出的现实依据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提倡学校采用被动的“静坐”“静听”的方式,而杜威根据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明确提出“从做中学”的方式。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的提出有三个方面的依据。

1.“从做中学”是自然的发展进程的开始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中,杜威把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分成三个阶段,并指出在第一阶段,学生的知识表现为聪明、才力,就是做事的能力。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例如怎样走路、怎样谈话、怎样读书、怎样写字、怎样售货、怎样待人接物等。应该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从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景开始。“从做中学”,儿童能在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因而开始他的自然的发展进程。杜威认为,美国许多进步学校的实验表明,正是通过“从做中学”,儿童得到了进一步的生长和发展,获得了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2.“从做中学”是儿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现

杜威认为,儿童身上蕴藏着充满生机的冲动,生来就有一种天然的欲望,要做事,要工作。在儿童本能的发展上,不仅主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而且,儿童本能的力量,即实现自己冲动的要求是压制不住的。特别应该指出,“从做中学”完全与儿童认识发展的第一阶段特征相适应。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中列举的例子:用木块从事建筑活动的儿童,希望使他的木块越堆越高而不要倒塌,但是当积木堆倒塌时,他会愿意再从头开始,表现出要做事的强烈愿望。在杜威看来,教育者应该对儿童的这种天然欲望加以引导和发展。如果教育者能对活动加以选择、利用和重视,以满足儿童的天然欲望,使儿童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也许标志着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3.“从做中学”是儿童的真正兴趣所在

“兴趣就是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杜威认为,生长中的儿童的兴趣主要是活动。对于儿童来说,重要的最初的知识就是做事或工作的能力,因此,他对“从做中学”就会产生一种真正的兴趣,并会用一切的力量和感情去从事使他感兴趣的活动。儿童真正需要的就是自己怎样去做,怎样去寻求。因此,要使儿童在学校的时间内保持愉快和忙碌,就必须让他们有事可做,而不要整天静坐在课桌旁。杜威还认为,无论是成人或儿童,都需要有一定的有待克服的困难,使他对他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强烈的意识,因而对他所做的事具有强烈的兴趣。从做中学,儿童肯定会遇到困难和障碍,但是,儿童善于运用内心的自制力来克服外界的困难,从而产生喜悦的心情,满足个人需要,促使个人兴趣的发展。

二、“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涵义及评析

(一)“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涵义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从经验中学”,就是在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和我们所享的快乐或所受的痛苦这一结果之间,建立前前后后的联结。在这种情况下,行动就变成尝试;变成一次寻找世界真相的实验;而承受的结果就变成教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结。杜威还指出,经验本来就是一种主动而又被动的事情,它本来不是认识的事情;估量一个经验的价值的标准在于能否认识经验所引起的种种关系或连续性。“一种经验,一种非常微薄的经验,能够产生和包含任何分量的理论(或理智的内容),但是,离开经验的理论,甚至不能肯定被理解为理论。”这就是杜威提倡“从做中学”的重大意义。

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他认为“制作”的冲动或兴趣是人的主要本能之一,知识经验均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即生活过程中得到的,强调儿童应从实际活动中学习,主张学校应成为雏形社会,设立各种工厂、实验室、厨房、农场等,让学生从事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便去搜集有关资料,确定问题所在,并提出各种假设。这种过程能使学生丰富自己的经验。为此,杜威提出教学过程应由安排真实的情景(创设情景)、在情景中要有刺激思维的课题(明确问题)、有可利用的资料以做出解决疑难的假定(提出假设)、从活动中去证验假定(解决问题)、根据证验成败得出结论(检验假设)五个部分组成,这就是著名的“从做中学”的五步教学法。

(二)“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评析

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都会有其积极的一面和不足之处。对于积极的一面,我们要加以利用和发扬;而不足之处,我们要善于改造和创新,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物为我所用,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积极方面表现在:首先,他主张从做中去学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杜威认为,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以教科书、课堂、教师为中心,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主动精神和能力的发展。教学上要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让儿童有活动的机会,使儿童在自身活动中去学习。在书中,杜威多次强调儿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他主张建立为发展学生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富于智慧等积极品性的现代教育,这种教育把学问和社会运用、理论与实际工作和对所做工作的意义的认识融为一体,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掌握知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做中学”要求学生亲自接触具体事物,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再根据所获取的感性知识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达到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其次,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杜威主张,儿童所做的内容,主要是那些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生动有趣的、能发挥儿童个性的具体活动。他在著作中也提到游戏和工作,并对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加以论述。他认为儿童是从经验中学习的,学校应该让学生进行烹调、手工、缝纫等活动,以便获得知识和技能。然而传统的教材是把事物归了类,并不是儿童经验的事情。为此,教材必须选自实际生活,要与社会、工业发展需要相联系,并且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结构,主张学做结合,突出培养学生能力、技术训练和就业准备。“从做中学”还体现在教学方法中,他认为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的方法,就是根据目的,应用智力指导的动作方法,教学方法所应对的问题是如何寻得一种材料使儿童从事有目的、有作用、有兴趣的活动。为此,杜威认为教材与教法同属于指导如何达到一定学习目的的途径,二者统一于做的活动,教学不应简单地注入知识,而是如何寻求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诱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强调选择教学方法,一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要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他还重视学习兴趣的作用,认为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是最重要的,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当儿童对学习有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专心致志并愉快地学习,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强调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

但是,由于杜威主张的“从做中学”是以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为依据的,过分强调了工作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甚至提出行动处于观念的核心,行动就是认识本身,因此,对知与行的关系的看法显然存在着片面的和不足的地方。他反对教条主义,却陷入了经验主义。同时,杜威的“从做中学”所强调的“做”主要是个人亲自尝试的工作和活动,仅是获得和改组个人的经验,以使儿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这种“做”完全是建立在尝试错误之上的盲目的和个人摸索的活动,从理论上看,这无疑是片面的。再者,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只能适用于初级阶段和低浅层次的教学工作,并不适用于处理高级阶段和高深层次的教学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