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62岁。 主诉 : 腰骶部酸困及下腹坠涨感6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 患者绝经10年,6年前患者腰骶部酸困及下腹坠胀感,体检B超发现盆腔包块,未给予治疗,仅1个月腹部症状加重,1周前于社区卫生院体检查彩超声提示“盆腔囊实性包块”。患病来无尿频、尿急,便秘、气急、心悸及肛门坠胀感,无消瘦、贫血、腰痛、下肢水肿等症状,近期无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神志清,精神好,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查体:下腹部及盆腔可触及一约儿头大小包块,边界清,质软,活动度好,有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史,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5.3×109/L Hb:108g/L,RBC:4.47×1012/L, N%:64.6%, L%:31.8%。 超声: 无。 CT/MRI扫描: 西门子双源CT(siemens definition),盆腔增强三期扫描,电压:120kv,电流:36mA,层厚:3mm,仰卧位,盆腔扫描,窗宽:350HU,窗位:50HU,对比剂100ml,注射流率:350 mgI/ml,总量100 ml,注射流率2.5 ml/s,动脉期40~45s,延迟期60~65s。(如图1~9)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C 根据CT增强图像,可见盆腔囊实性肿物,实性部分平扫密度等同或略高于肌肉,动脉期明显强化,病灶边界清楚,囊性与实性成分分界较清楚,囊壁可见多发粗大钙化。 问题2:超声提示右侧卵巢起源可能性大,根据CT图像,印象诊断为哪个可能性最大? A. 右侧卵巢囊腺瘤或囊腺癌 B. 右侧卵巢成熟畸胎类肿瘤 C. 右侧卵巢囊肿及非赘生性囊肿 D. 右侧卵巢性索-间质来源肿瘤(颗粒-卵泡膜细胞瘤) E. 右侧卵巢转移瘤 F. 卵巢甲状腺肿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F CT及手术所见要点:肿瘤包膜完整,未见粘连,未见淋巴结肿大或脏器转移。肿瘤呈多房囊-实性,大小约10厘米*8厘米*7厘米,囊性部分内含淡黄色清凉及浑浊液体,实性部分粉红质软。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图11:平扫CT见囊实混合型肿块,囊壁多发粗大钙化,尽管为囊实性,但边界较清楚,无侵袭生长的特点,实性部分平扫时76HU,高于肌肉及其他软组织影,囊性成分CT值14HU,囊液密度高于膀胱,如箭头及星所示。 图12: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T值动脉期上升至154HU,CT值上升超过100HU,CT值上升程度超过肌肉软组织及子宫壁,不同于一般囊腺瘤、成熟畸胎瘤或转移瘤的实性成分的强化。 图13:静脉期实性成分强化仅略消退,CT值约113HU。 (一)卵巢囊腺瘤或囊腺癌:与卵巢甲状腺肿比较类似,一般亦为多囊性或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性浆液性或粘液性囊腺瘤大多以单房/多房薄壁性囊肿为多见,单房者壁薄且均匀一致,囊腔内充满液体,多房性者可见多个细条样间隔,囊内可见乳头状软组织突起,实性成分不多,可排除。浆液性或粘液性囊腺癌多含有一定的囊壁增厚、间隔粗细不均,有局限性囊壁增厚,并有结节状软组织团块向囊内突出,但卵巢囊腺癌/瘤实性部分较甲状腺肿密度低,接近肌肉,实性部分虽有一定的增强效应,但一般CT值上升幅度小,CT值升高约20-40HU,不能达到卵巢甲状腺肿动脉期CT值差超过40HU,甚至高达100HU;卵巢癌一般边界不清,临床病史短,并具有周围侵袭,淋巴结、远隔转移及恶液质等;卵巢癌或卵巢囊腺瘤含钙化病例少,无粗大钙化。(如图14~16) (二)卵巢囊肿: 尤其是出血性囊肿鉴别。纯囊性甲状腺肿CT表现类似高密度卵巢囊肿,其囊内液体由于含碘,CT值高,难以鉴别。在平扫CT上,卵巢甲状腺肿囊内液体的CT值一般高于膀胱内液体密度,且不同囊内之间CT值差别很大;结合B超或可鉴别,“高密度囊”囊液的CT图在超声声像图多为无回声或低回声,这种声像图表现的非特异性可帮助CT排除一些血性高密度囊肿,如卵巢囊肿内出血,巧克力囊肿等。 (三)卵巢成熟畸胎瘤: 卵巢畸胎瘤具有钙化、成熟脂肪成分等多种成分,2)成熟畸胎瘤的实性成分强化较甲状腺肿弱。 (四)性索间质肿瘤:性索间质肿瘤,如颗粒-卵泡膜细胞瘤,多数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肿块边界清楚,形状为多规则囊、实性者多呈多房性、蜂窝状,囊较为细小,囊性区无壁结节,实性者密度多不均匀,常伴有变性,呈结节状或块状,实性成份大多呈轻-中等强化,CT值与肌肉相仿。同时可伴随子宫内膜增厚、大网膜和腹膜增厚、腹水等,与卵巢甲状腺肿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性。(如图17~19) (五)转移瘤:转移瘤CT扫描同样表现为盆腔内囊性、实性及囊实性肿瘤,与原发性卵巢癌表现相似。但多为双侧性,一侧少见,且恶性征象更明显。 病例供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放射科 石喻 副教授 专家点评 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ii,SO)是指卵巢肿瘤完全或大部分(大于50%)由甲状腺组织构成,单胚层的畸胎类肿瘤。SO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如诊断为恶性,则对于育龄期患者保存生育能力有重要影响。SO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CT特征性表现包括高密度囊肿、粗大钙化及实性成分特征性甲状腺样强化、囊实性肿物的良性临床病史等。SO的实性部分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或实质性回声,CT增强后实性成分多呈明显强化,甚至特征性“甲状腺样强化”,这可能是由于其内所含的成熟甲状腺组织、基质及丰富的血管组织有关。 甲状腺组织平均CT值约80 HU,增强后可上升值154 HU,其强化程度可达70 HU,仅次于血管强化。其他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或卵巢囊腺瘤也可出现明显强化,然而其增加的CT值多在20-40 HU,仅与子宫肌层或盆腔肌肉相当。肿瘤的囊性成分,由于甲状腺滤泡内囊液的成分、含量的差别,其影像学征象差别也很大。CT值高于50HU的“高密度囊”,可作为SO平扫CT的最特征的表现。 “高密度囊”可能与滤泡内胶质富含的甲状腺素有很强的衰减X线的能力有关,而非真正的密度增加,因此在B超图上可能仅表现为无回声。此外,该病主要针对育龄期女性,如进行磁共振扫描的综合探讨,可能更具临床意义。 点评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放射科 刘兆玉 教授 参考文献: 1.Saba L, Guerriero S, Sulcis R, et al. Mature and immature ovarian teratomas: CT, US and MR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Eur J Radiol, 2009, 72(3):454-463. 2.Shen J, Xia X, Lin Y, et al.Diagnosis of Struma ovarii with medical imaging. Abdom Imaging, 2011, 36(5):627-631. 3.Jung SI, Kim YJ, Lee MW, et al. Strumaovarii: CT findings. Abdom Imaging, 2008, 33(6):740-743. 4.兰勇,李伟,罗学毛,等.卵巢甲状腺肿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26(1):116-118. 快扫码关注医侃(yikantime),就差你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