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为什么管馄饨摊儿叫“骆驼架子”

 古稀老人赵 2017-05-08



          没地儿卖骆驼,“走街串巷也就混口饭吃”——骆驼架子的主人如是说。究其馄饨买卖,怎的叫起了骆驼架子?一边高一边低,形似骆驼模样,打祖宗那边儿传下来的。吆喝着,招惹老主顾;哪人多往哪儿扎,不愁锅底不热乎。

  吃喝半辈子了,若问为何叫馄饨,估计还得嘀咕会儿。一打探,真有大道理内里含着。混沌世界、迷迷瞪瞪,没谁说出个所以然来。还是咱老祖先聪慧。依着传说,华夏祖先再早就很能干儿,混沌中一展开天辟地的大宏图。

  后来人演绎并形象化了混沌的神话意境。定论:“天形如卵,地如卵黄”,呈现出乾坤之地尽为苍穹之天所包围之大势。细观馄饨之形:真似鸡卵之要,颇具天地混沌之像,“故于冬至日食之”。

  析其“馄饨”二字,本是傍三水,盖因做食物之名,又因祭祀祖先,也就由“混沌”改成食字为旁的“馄饨”了。其实呢,煮馄饨还真不能缺水。

  浓浓白骨汤、雨燕双翼飞

  专职的馄饨挑子,现如今很少有走街串巷的了,尤其在四九城里几近绝迹。如是有,也当说是几十年前、上一个世纪的街头风景。

  那会儿的馄饨担挑儿理当如此。竹木做支架:一头儿为左,搁放小煤炉子,上方搁置晾盘,四周边沿可丁可卯地放碗还掖着调料;中心为圆,墩坐着一口滚沸的小锅。另一头为右,罩着白布,放着装满各式小料以及货物的抽屉架子。高一头、低一头,俗称“骆驼架”。

  商贩肩挑担,步履轻如飞。一手扶扁担,一手和着步伐点儿来回晃动。这功夫在于:行进中,担挑两头微微颤悠,得确保锅里沸腾的高汤一滴不洒。一说挑子中间略微高耸,担其行走恰如行进时的骆驼;另一说就是“一头高一头低”货担挑的形状。

  骆驼精神与骆驼架子无关。小买卖图的是有人场,才“淤”多了钱场。架子捯饬得再古董,没硬货撑着、没老汤虬着、没好作料煨着,照样不灵。话又说回来了,“没有金刚钻就不揽这瓷器活”——出门在外,所有进项得靠手艺撑着、熟人担待。既然敢担承祖辈传下的挑子,就得像模像样!

  啥模样是样儿?现在的早点街摊儿可没了传统。一直“咕嘟”着骨头汤、一直得薄皮大馅、一直是作料齐全。归了总之,宁可不卖一碗也不糊弄一个,对得住捧场子的买主儿。

  老人云:打小就看熟了骆驼架的主人,手拿小木梆,也听惯了那嘴里的吆喝声:“馄饨嘞——开锅就捞的大雨燕儿嘞;纯肉丸的大馄饨哎——”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很有节奏的梆子声和着吆喝声,几进几出的四合院、擦肩而过的大杂院、人流熙攘的街头巷尾,都听得真楚。

  老人还能比划:那前儿的馄饨没得说。白白的浓浓的大骨头汤,不带糊弄谁的;那肉丸子不带掺假不带掺菜的;皮薄得透亮儿,红润润的馅看得明了。不论是老是少——童叟无欺。

  老人就与我一人说过:那会儿的作料讲究。天津卫的冬菜剁得碎碎的、京城外刚摘的芫荽香香的、小磨香油点上一滴蹿老鼻子啦!匀溜的虾皮一看就舒坦,干净而且湿润鲜亮,再加点儿紫菜胡椒面伍的,一碗可不够吃。

  京人嘴里的馄饨“耳朵洞”

  馄饨名号,不单单指京城专利。

  简而言之:北京城习惯叫“喝馄饨汤”,从没把它实打实地做正餐主食。大清早儿,一屉小笼包或两根油条或一卷子煎饼,配上连汤带水儿的馄饨足矣。清晨时节喝馄饨,也就点到为止。再问:吃啥了?嘿嘿!——不知。

  四川地界儿叫“抄手”。一碗盛着绰绰实实,几勺子红辣椒油“    (kuǎi)”,酸辣鲜香必是一应俱全。应了川人实诚,一碗“红油抄手”成就了一顿饭辙。川人眼里的京味儿馄饨,只当是清汤寡水儿。

  “云吞”的叫法,一听就雅致般地“贵族”。云吞、云吞,慢慢地“吞咽”而来——不着急、不着慌。沪味、粤味、浙味、苏味,味味特讲究汤料的鲜足。吃喝起来连说带比划,以为小吃闲余间谈好了大生意,以为捏合好了一对“香水百合”。

  京人说馄饨,定有段子手玩传言。

  据说大清乾隆或嘉庆年间,有一本《饮渌轩随笔》中记载有这事儿:“京师前门有隙地,方丈许,俗称‘耳朵洞’者。雍正间,忽来一美丈夫,服皂衣,不知何许人,于隙地筑楼,市馄饨,味鲜美。虽溽暑,经宿不败,食者麇至,得金钱无算。”

  半白半文,说什么事儿哪?说是在这座小楼里做馄饨生意,地儿窄,闷热潮湿不说,还很逼仄。烦人夏暑,包好的馄饨搁这儿一夜愣是不坏也没味儿。传开传远了去了,竟然引着买卖兴隆,进项无数。“耳朵洞”在哪?就是后来大栅栏煤市街西边喇的“耳朵眼胡同”——若没书明记着,真以为谁又胡吣。

  还有种记忆,“亚岁”的称号是为“冬至”节气而特设,这就有了坊间“冬至如年”的说法。既然过年,就得“食之有法”。冬至吃饺子历来是京人习俗。想想当初也处混沌时节,食用馄饨,恰又当是送旧迎新之日饺子的代言吧?

  馄饨之名也曾为”饺饵”,与饺子系同胞兄弟。换言之,既然表达“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之意,馄饨与饺子的用场“混沌”一下都很顺常。

  夜市里的“俏营生”

  清代有一叫孙兰荪的文人喝碗馄饨作首《竹枝词》:“一碗铜元五大枚,薄皮大馅亦豪哉。街头风雨凄凉夜,小贩肩挑缓缓来”。情真意切地有所指:下雨夜碰上大冷天儿,饿肚子叫唤。巧了,碰见馄饨挑儿;交了钱两、暖了身子。横是喝美啦,紧着拍活地点赞。

  一碗馄饨放十枚下锅。开锅、点一次水,馄饨浮在汤面儿“如乳燕翻飞、如银鱼戏水”,片刻捞出。馄饨皮那是“白似玉,薄如纸”;馄饨馅料必得肉糜香鲜,肥瘦均匀,搁嘴里肥而不腻、嫩而不柴。

  包馄饨是门近似表演的手艺活儿。一根筷箸在一手端,一摞四方形面皮在另一手掌。箸头点馅,迅疾往皮角一抹,用两手指只轻一卷,对头捏紧齐活。似鸡卵、似混沌、似沙燕,更像是一只只翅膀轻盈的蝙蝠,从手心依次地扑腾而去。

  老京城的夜市不见得总是人头攒动;街巷头的馄饨挑儿也未必回回客满。喝一碗走人,新人又到。稀稀拉拉也好,熙熙攘攘也好,你来我往匆匆忙忙总有客。

  老北京的馄饨一准儿是老汤煨着。“熟了,您哪!”您没撂下话儿,这就连汤带水儿盛入碗中。事先备着料碗里,啥都齐全。精盐末、味之素、鲜虾皮、紫菜碎,以及香油、酱油等等,芳香四溢地懃等着您打开槽牙梆子。咀嚼于口腮:绵软爽滑,齿颊留香。

  清代坊间又留有一《竹枝词》,赞之曰:“馄饨皮子最要薄,赢得绉纱馄饨名蹊跷”——最打紧的是馄饨:皮薄皮韧如绉纱般。

  老人曾向我念叨过,往先的馄饨关键看皮儿。再点水开锅,馅熟、皮也熟。馅熟却皮碎飞了,那叫砸锅。技巧?和面必得捏加点儿盐。“那皮儿擀绝啦,能透亮出底下的字来”!——这都是功底。

  旧时,戏园子外。馄饨摊儿早早预备好喽,迎候着散场子有好买卖做。一是有些票友之众许是饿了,要垫补一碗热乎的;二是演职员陆陆续续地来、哩哩啦啦地走,主要应候着最后压阵的“角儿”。

  “角儿们”被拥簇坐稳。累了,打蔫儿不言语声儿。喝碗馄饨,也讲求子卯。有不搁芫荽的,有不要胡椒末的,有不搁虾米皮的,还有花旦青衣只要骨头汤的“原汤原味”,拒绝添加作料。您问:记住了不?“这还不是小菜一碟?坦坦的!”——馄饨摊主儿心里说。

  良与莠各有其位,晨盛夕衰各有所得

  有名号的馄饨铺子,隔几条街巷都能寻着。馅料数十种,明码标价,随要随包。客还想要主食成品,包子火烧这儿也不缺货。我细看了,早中晚倒也不缺人气,但也不至于乌央乌央地挤着错身儿。价位?地界儿?说不好为什么。店铺里外几净明亮,很讲究卫生。

  人流如织的京晨街巷,如今是炊烟争先放纵的时刻。

  饭馆内的早点供应自然丰盛且按规律地从从容容。一些饭馆门口出租的早点摊位、固定的早点篷车、社区内外的摊点儿,健身花园、工地门前,早点摊位是见缝插针。便宜、便当、随意,当是其主流。您要想吹毛求疵地拿“食品卫生法”论理,干脆您躲远远儿的。

  煤球炉子上墩一锅水。挨旁边儿,塑料袋里有包得的小馄饨;一破架子上还是塑料袋,装的全是香菜紫菜葱花虾米一类。几个碗来回使,顶多“回回锅”,一桶水用一早晨。谁嚷着“煮一碗馄饨”,摊主紧着用收完钱的手,紧抓一把投进锅。转过身儿,又把小料逐一捏入碗中。招呼下一位,来一屉油腻腻的小笼包。

  收钱、抓料,又忙着翻油锅里的油饼,一双手多用。从头到尾,就没见哪位摊主洗洗手。顶多了,油手捻捻污抹布,接茬儿再捻钱入兜。谁都知道这不卫生、谁都明白这儿的早点材质没谱儿,用餐者却大有人在。

  一碗馄饨,三两块,远比带牌号的店家“实惠”。这也许就是能诱人的诱因。进嘴儿绝没肉丸子,骨头汤?——甭想。来回烧开的汤水儿,馅里没邪性味儿就不赖了。上班赶路的、上学等车的、打工歇歇儿的,连同遛弯儿老人都会成这摊儿的客。

  您闲问声儿大爷,“您不怕吃出个好歹来?”大爷扭身拍拍胸脯儿说了,一次半次的,能怎的咱?——没辙,有此侥幸心理的占了多半。要依我说,这些杂摊儿与传统吃食一分钱的关系也没有,不铲喽真不行!

  说说咱美味过一回。在一南方省府,玩之余饿意袭之我身。饿眼四望,迫不及待地坐实于“×嫂馄饨店”内的长条凳上。不及细瞅,“先来一大碗双虾肉馄饨”。

  现包现煮、五分钟到位。一个馄饨馅里两头鲜大虾仁,十个馄饨“混搭”二十头虾。骨头汤鲜,少许香菜紫菜,其他无。连汤喝尽,饱饱的,没再敢要第二碗。价格:19元/碗——确是高档、便宜、精致,由此颠覆了原先对云吞地界儿雅致并贵族的心理描述。下午四点,不是饭点时分,顾其左右,七八成已满。

  考下馄饨史。一古书称:“馄饨,饼也”,言之馄饨是一种饼的称呼。下锅煮食,古之面食大抵曰饼。自唐称为交子,即面皮包上了馅。《北齐书》中写道:“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由此递推:这种偃月形态、内中带馅、煮着吃的,约一千五百年前,就已在民间普及。

  [诗一首作尾]

  如是骆驼货担肩,沸锅骨汤白似仙。

  吆起街巷勤自勉,喝醒晨星簇炊烟。

  芫荽香油紫菜添,津门虾皮冬菜全。

  混沌时节天地转,馄饨碗深映月圆。

(文:刘辉     转自:北京法制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