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砚麻子坑正脉、旁脉之分

 崔光军的图书馆 2017-05-08

端砚麻子坑正脉、旁脉之分

原创 2017-01-06 林少勇 端砚艺术

       此前,我曾写了一篇《市场:麻子坑正脉砚石蓄势待发》的文章(详见2016.5.27“端砚艺术公众平台),引起全国部分文友浓厚兴趣,纷纷咨询两者差别。他们对麻子坑的正脉、旁脉如何鉴别区分饶有兴趣,更对两者的价值差异颇为关心。

一、麻子坑出现正脉、旁脉之说的渊源

        麻子坑正脉、旁脉之说,有点不同于以往砚石商人为了赚钱而冒假销售。数年前,市面曾出现用某些杂坑冒充麻子坑销售现象,名曰”新麻坑“。但正脉、旁脉之说,却并非单纯为了冒假,而且,它的实质也不是为了冒假。

        较传统的麻子坑正脉、旁脉之说,是指在麻子坑洞内开采砚石时,石脉走向出现分叉,而离开了主脉的那支,便叫旁脉。

        现在的麻子坑正脉、旁脉之说,主要是指正统麻子坑以外,发现了类似麻子坑砚石品质的新坑洞,而把它们归入了麻子坑范畴。

、麻子坑出现正脉、旁脉之说的现实原因

1、麻子坑正脉枯竭是最重要原因

        麻子坑开采于清代,建国后1962年重新开采。建国后麻子坑的开采形式有点不 同于老坑、坑仔岩,它在主要开采期内是以半集体化的方式承包给私人开采的(老坑、坑仔岩是以国有形式开采),这不但经历了掠夺性开采,也为封坑后的产权厘清、砚坑管理带来了挑战。麻子坑偏僻险峻,是封坑后偷盗最严重的名坑。约在2015年左右,麻子坑正脉无石可采,宣告枯竭。

        作为文化积淀深厚、也是端砚最重要的品牌,缺少了麻子坑似乎名不正言不顺,于是行业开始寻求新砚石归入麻子坑行列,而此时,随着市场需求的催化,又恰好发现了具有麻子坑特征的新砚石,顺理成章被归入麻子坑大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旁脉“。

2、鉴定工作需要

        一是新发现的砚石在特征上有不少与麻子坑正脉相同的内容,例如赤藜头与桃仔岩的石眼、麻坑顶的麻子等等。这些都是传统上麻子坑特有的石品(麻子坑石眼极具自身特色,而麻子更是特有石品),其它砚坑是不会出现的。以往基本上一看到这些特征就可以判断是麻子坑的。

        二是由于端砚新坑大多并非在政府主持下发现、开采,它们经常是私人勘探、发掘的,当市面出现此类砚石时,鉴定机构肯定后知后觉,经常会当意识到是新石时已经开具了不少麻子坑鉴定证书流出市场。作为同一鉴定机构,出具鉴定证书不能厚此薄彼自相矛盾,而恰好形势又需要此类砚石来补充麻子坑,因此选择了集体默认、认可的态度,无可厚非。

三、为何分级制势在必行

1、砚石品质存在质的差异

        以笔者的观察、使用经验看,麻子坑正脉、旁脉的品质在整体上存在重大差异。旁脉相对于正脉,干枯、瘦硬,一旦落凿,苦不堪言。在研磨上发墨远不及正脉细腻。

2、稀缺性不可同日而语

        麻子坑正脉历来属三大名坑,储量是三坑最低的,最迟被发现、最早被挖绝。它在石质上远胜同级坑仔岩,但它虫蛀、烂石比例高,极难成材,俗称”十麻九烂“,也正因为如此,无数文人墨客孜孜不倦追求一方纯净麻子坑正脉砚石。

        但赤藜头、桃仔岩、麻坑顶等,储量相对于目前正脉远为丰富,而且成材率极高,特别是麻坑顶,十几寸全纯净方璞经常轻而易举出现。

3、价值差别巨大

        目前旁脉与正脉同级市场价格差别在10倍以上,如果是精品,会超过20倍。

4、对消费者负责

        正是因为其品质、珍罕度、价值的重大差别,那么对于端砚消费者,我们应该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销售、鉴别时区别对待正脉、旁脉。

四、如何实现分级制

        正如每个坑洞会有石肉、顶石、底板一样,跨出洞外,一样可以区分大类的砚坑砚石。对于麻子坑正脉、旁脉的分级制,最终的实现方式还是回归到鉴定行为上。我们接受赤藜头、桃仔岩、麻坑顶等归入大类麻子坑行列,但可以逐步提升对它们的认识,在鉴别时标注其旁脉身份,至于之前已经发放的鉴定证书,可以摈弃重新鉴定的忧虑,允许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

        其实,作为一方千年文化载体,不一定非得有储量才能发展的。例如寿山田黄,就算总储量剩下不到500公斤,也只会更催化它的追捧热潮,甚至超越黄金。

五,如何区分麻子坑正脉、旁脉

        下面笔者以图例做几个粗浅对比,具体还得消费者多实践摸索。

麻子坑正脉石眼:如同翠玉,眼质细腻感强烈。


赤藜头石眼一:褐色、黄色眼晕多层,正脉是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色圈的。近观眼质苦涩感强烈。



麻子坑正脉冻上眼。


赤藜头石眼二:大眼。近观砂质纷现,石眼黑晕线状,整体无麻子坑石眼的玉质感。


赤藜头石眼三:绿豆眼

凡有绿豆眼的茨犁头,石质普遍瘦硬带砂质,下刀如刨砂纸。因此,鉴别它的要点是近距离观察,砂质强烈,石眼没有正脉的玉质感。


桃仔岩石眼、石质普遍比茨犁头优秀,石眼与麻子坑几乎无二。但二者还是有质的区别。

区分要点:桃仔岩的区分主要在石质上,它比麻子坑偏淡红,重要的标志是石肉上会有像淡墨般的痕迹(图中标示处),麻子坑是不会有的。



麻子坑正脉的麻子一



麻子坑正脉的麻子二


麻坑顶的麻子:大片、相对杂乱。石质观察:干水后明显比正脉粗糙。

麻坑顶的麻子。



(本平台为原创经典作品提供展示空间,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其它事宜请与作者直接联系)


                      端砚艺术平台简介                                            


        中国端砚艺术公众平台致力于宣传、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是文房四宝之首的端砚文化,提供交流、评价、交易文化艺术品的平台;努力从现代功能、审美角度推广创新作品,广交朋友,使古老的文房端砚焕发新的光彩。


                     端砚艺术平台服务                                              


推崇原创作品,欢迎将文章、简介、作品发到本平台与全国文友欣赏。

凡学术性文稿、作品一律免费,版权、文责请自负。

需要咨询、了解的朋友请联系:

唯一授权指定微信:duanyanyish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