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度”哲学的思考之八

 山野华山 2017-05-09
关于“度”
——哲学的思考之八
何谓“度”?它是质的承受力的昭示,它是量的可及值的对应,它以每个人的素质涵养而不同。
控制自己的“度”,判断自己所在的时空位置,对自己的宠辱安危非常重要。孔子的中庸思想,“过犹不及”是对度的准确揭示。尽管这样说,“过”和“不及”在人们的生活中仍然是常有的事,问题在于怎样适时地调整自己,使身心得到理性的恢复和超越。
控制度,从根本上说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
诱之以声,诱之以色,诱之以食,诱之以名,诱之以利,何以趋耶?人皆有其欲也。诱惑在,知损而必趋焉。此事物的刺激效应也。制约力强的人,做事必耐心,可以这样说,耐心是制约力的心理反应。能耐心地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能耐心地期待一点什么,是人生莫大的快乐。有此种心境,将很少为物欲所蔽,能够适时地深省、觉察和内敛。话又说回来,当人们某件事做不下去的时候,说明人的耐心点已渐抵极限,他的快乐感开始下降,浮躁值开始上升,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刺激效应。事物“度”的刺激效应因时空的转换而不同,人们对事物崇高目标的向往、追寻和守侯,将极大地洗刷自己的羞赧行为,极大地开拓自己的体验区域,不因花开花落而自弃,不因云卷云舒而消磨。
要经常判断自己在时空所处的位置,保持和培养对“度”的觉察感。人有三种行为状态,一曰过,二曰不及,三曰正好。至谐必有大妨。人的娇纵行为正是从这种“正好”的要求下惯出来得。事物的量变具有随意性,事物的质变具有突然性,故不应苛求每件事都做的至洽至谐。从艺术的角度看,“过”和“不及”有艺术奇效,生活的内蕴就是这样。
有些事物,不宜看得太重,淡化一些,人的心理承受力很收益;有些事物,不宜看得太轻,看重一些,可以防范于未然。
放纵者,必伤身;局促者,必伤怀。放纵之所,局促之地,宜避之。
知“度”者,必收益焉,必生还焉。从社会的形态看,孔子的“不偏不倚”的哲学思想对确保其封建社会的“质”有积极意义。然而,社会是向前嬗递发展的,必然要提出改变旧的社会制度的“质”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舞台,孔子的“不偏不倚”则失去了青春的风貌和改革、革命的意义。不管怎样,“不偏不倚”总是一句好话,能使人使一个社会较长时期地保持其青春的风貌,延缓其老化衰亡的过程,又有哪个社会不愿接受如此妖娆丰腴的恩惠?改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