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人的自我修养,克制与享乐...

 昵称16619343 2017-05-09

今天我们领读的内容,是《菊与刀》的第十一章《自我修养》。

日本是一个高度看重自我修养的国家。而当时的美国,自我修养的技巧和传统,其实并不发达。

美国人认为在找到生活的目标时,可能会通过锻炼自己来达到自己选择的目标。比如说为了成为运动员和作曲家,而进行相当程度上的训练。

在美国,自我修养不像算术,可以当作一门技术来学习。

但是日本人却认为,无论是参加中学考试的少年,还是参加剑术比赛的人,或者是仅仅是贵族生活着,都要在学习应付考试所必须的特定内容之外,进行自我修养。

日本人的自我修养的概念大概分为两类,一是培养能力,二是“圆熟”。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效果,有不同的根据,并且通过不同的外部标志来加以识别。

第一类是,培养能力的自我修养;例如之前我们说过,军队为了培养士兵,拉练时候不睡觉。并以此来告诉大家,精神是可以战胜物质的,意志力是可以培养的,至于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对于肉体的损坏,他们是不理会的。

日本人的整个“人情”的理论都是建立在这种观念之上的:肉体的要求必须服从于人生大事儿,不顾健康是否允许,也不论肉体本身是否容许及曾经培养过。

然而,作者认为,与西方的自我牺牲的这个概念相比,日本人做出的这些牺牲,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西方人认为,父母要为孩子做出牺牲,丈夫要为一家的生计牺牲自由,妻子要为丈夫牺牲事业。一个没有牺牲的社会,在美国人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

但是在日本人眼里,这些都不算牺牲,丈夫选择事业,是因为他从事喜欢的工作,妇女们热爱家庭生活,而父母本身就疼爱孩子。他们之所以称为当下的自己,都是自己的选择,心甘情愿,不存在牺牲。(这里其实和我们现在的鸡汤很像,就是你选择的是你热爱的,灌输这么一个思想,然而实际上有多少人真正乐意,其实说不清楚。)

这里可以看出,日本是没有自我牺牲这个概念的。

凡事美国称为“自我牺牲”的事情,在其他文化里,都被看作交换和投资,在以后会得到回报。就像父母照顾孩子,晚年孩子也有回报养老一样,这是一种义务,是一种民间契约,他们是对等的。

日本人培养“能力”的自我修养,其理由在于能改善他本人驾驭生活的能力。他们说,修养初期,人们也许感到难以忍受,但这种感觉不久就会消失,开始享受过程中的乐趣,赴欧泽就会抛弃修养。

当新人进行修养训练的时候,会有想要逃避的可能,这时候,父亲就会说:“你希望的是什么?要体会人生,就必须接受一些训练;如果放弃修养,今后肯定会不愉快。如果陷入这种处境而遭受社会上议论,我是不会保护你的。”

对日本人而言,修养就是磨掉“身上的锈”。它会使人变成一把锋利的刀。

日本人虽然强调自我修养对自己有利,这并不意味着她们的道德所要求的极端行为,不是真正的严重压抑。反而因为这样的自我要求,导致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外部压力。

不过,由于相互义务观念以及人们对自我修养的认可,使得日本人容易接受许多美国人难以忍受的行为。

“圆熟”是比“培养能力”更高的自我修养境界。日语中有一系列的词来表达自我修养达到“圆熟”者的精神境界。

这些词汇可能被用于各行各业,但是都有一样的含义。举个例子。“无我”,是一个禅宗用语,在上流阶层中很流行。它所表达的“圆熟”境界是指在意志和行动之间“毫无障碍,纤发悉除”的体验。

日本的修养术很多来自于印度瑜伽。但是又和印度瑜伽不完全相同,印度瑜伽是一个极端崇拜禁欲苦行的教派,认为这是一种哦能够轮回中获得解脱的办法。只有通过饥饿 受辱 自苦 才能消除人欲。

但是,在日本,他们是不压抑欲望的,之前说过这个部分。他们享受感官欲望,只是有些时候要为人生重大义务作出一定程度的牺牲。但这种牺牲,是乐意的,正向的。

日本的佛教徒,甚至可以娶妻生子,和妻子一起做山林的“隐士”。

日本也会禁欲苦行,但日本思想中没有“轮回”、“涅槃”这种设定,他们对于死后世界的空想从不感兴趣。不求往生,只注重现世报。

在修行方面,日本人重视冥想、自我催眠、入定的神秘修行方法。精神训练方面则讲究“当头棒喝”,一语惊醒梦中人。

圆熟的顶端是“就当死去而活着”。意思是:虽然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既然死了,就无须再为行为是否恰当而忧虑,消除了一切自我监视,死者也不必再报恩,总之,他们自由了。

日本人认为:达到这种境界,就能彻底摆脱自我意识和矛盾冲突。

昨日话题

你认为日本人对名誉如此在意,对它们的社会体系有什么意义?

书友@晨晴

在日本人心目中名誉是他们为了赢得普通的尊敬而持久不变追求目标。从出生之前就受熏陶的名誉心,触及到心情最敏感之处。在他们看来,名誉即使只是虚荣或世俗的赞赏,被称为人生的至善,具有极高的地位。青年们追求的目标,如果不能得到名誉和声誉,知识和财富甚式生命本身也被视为毫无价值,迅速而平静舍弃。为了名誉牺牲其财产,家庭,生命是提倡精神价值,基础体现他们对名誉观念内涵理解其独特的伦理价值体系。

书友@我行我素

日本是等级森严社会规范严谨的国家,对于日本人来讲,忍受力发展到极致,最多就是逃避现实。日本女性拥有的忍耐力,甚至逆来顺受,则是必须具备的美德之一。日本的人情观,推翻了西方哲学中,关于肉体和灵魂两种力量在生活中相互争斗的观点,他们觉得人性本善,只要发挥善的本能就好。他们,是靠着“对耻辱敏感,就会实践一切善的品格,'这样的观点,来要求自己,同时维持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书友@青山常在

日本人对名誉如此看重,也只不过是一种精神鸦片,铸就偏执的多矛盾的性格。君主独一无二,效忠天皇就是终生义务,否则就名誉扫地,只能以自毙谢罪。日本构筑这样一个社会体系,有利于统治者管理操纵,有了扭曲的精神约束,便没了不满现状的反抗。这种社会体系,符合日本社会道德水准的发展。

今日话题

1,你认为日本的“圆熟“境界,与印度瑜伽比起来,有什么利弊?

2,以“无我”为根基的哲学潜藏着“就当已死般活着”的态度。这样等于消除了一切自我监视,一切恐惧和戒心。你认为这是不是日本文化里的糟粕?

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那就“慈怀荐书”吧!

阅读原文,进入只卖知识美好的慈怀小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