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确诊丨经典病例40】真性性早熟,灰结节错构瘤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panyunbo 2017-05-09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6岁8个月。


主诉:发现双侧乳房发育1年余。


现病史: 体健。


既往史: 1年前发现双侧乳房发育。


个人史:患者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母乳喂养1年,6月添加辅食,出牙、走路、说话与同龄儿相仿。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


实验室检查: LH 0.64mIU/ml,FSH 3.4mIU/ml,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 无特殊。


CT/MRI扫描: 垂体MRI检查:MR检查设备为GE SIGNA 1.5 TwinSpeed 磁共振扫描仪,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参数如下:矢状位及冠状位SE T1WI,层厚3mm,间隔0~0.5mm,冠位FSE T2WI,层厚3~6mm(如图1-3)。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B


本例病变位于下丘脑区,呈类圆形结节,大小约6.1mm×6.7mm,起自灰结节,位于乳头体前方,与三脑室底壁相连,信号均匀,T1WI、T2WI均呈等信号。熟悉和认清下丘脑灰结节区域解剖对诊断十分重要,下丘脑灰结节体积较小,位置较深,由少量灰质聚集而成。MRI检查由于有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特点,对灰结节的形态特点及毗邻解剖结构的关系显示非常清楚,MR矢状面扫描层面上可清楚观察到视交叉呈条形,由前下至后上走行,其后方为漏斗、灰结节和乳头体。




问题2:该病例在MRI平扫基础上,下列哪项检查和技术更能提供定位、定性信息?(单选)

----------------------------------


A.鞍区CT平扫


B.鞍区CT增强


C.鞍区MRI增强


D.鞍区MRI动态增强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C


该患者在行MRI平扫后,宜直接进行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甲胺(Gd-GDPA),标准剂量0.05~0.1mmol/kg。分别行冠状位及矢状位SE T1WI,层厚3mm,间隔0~0.5mm(如图4-5)。


在MRI增强图像上,病变无强化,可见前方正常强化的垂体柄。本例病变呈等T1等T2信号,且信号均匀,无需行CT检查除外病变有无钙化。另本例病变位于下丘脑灰结节,而非鞍区,亦无垂体瘤的考虑,所以无需行鞍区动态增强。所以C为最佳答案,本例无强化的病变特点有助于与其它疾病鉴别。




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


A.灰结节错构瘤


B.颅咽管瘤


C.视交叉胶质瘤


D.生殖细胞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答案

答案:A


患者随诊1年,病变大小、形态及信号无明显变化。


临床诊断:真性性早熟,灰结节错构瘤。


三、诊断分析思路


1
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本例患儿发病年龄小,主要表现为性早熟,MRI显示位于中线灰结节的均质类圆形结节,无强化,随访病灶无变化,应首先考虑灰结节错构瘤。


2
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与认证:本病例MRI平扫,如果对下丘脑区域解剖结构不熟悉,容易遗漏病变,矢状位成像非常重要,MRI增强扫描十分必要,一是易于显示病变位于灰结节区域,同时可见前方正常强化的垂体、垂体柄结构;二是有助于判定病灶的血供情况,对定性诊断非常有意义。


(2)定位诊断:定位诊断的含义,一是明确病灶位于什么部位,二是明确病灶可能来源于什么组织结构。对于本例来说,病变位于下丘脑区域,灰结节起源,而非垂体、漏斗或视交叉等结构。所以本例的定位诊断直接影响最终的定性诊断。


(3)定性诊断:本病例特点为7岁女性,性早熟,MRI发现灰结节占位,无强化,因此基本可以明确诊断灰结节错构瘤。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要点

本病例特点为7岁女性,性早熟,MRI发现灰结节占位,无强化。根据肿瘤特殊位置、MR信号特点、增强扫描不强化、随访无变化及临床发病年龄和特殊临床表现,灰结节错构瘤通常容易诊断,不需要与其它鞍上病变鉴别。


2
诊断鉴别

(1)颅咽管瘤:85%为囊性,80%有钙化,MRI及CT上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其密度或信号不均质,实质部分有强化(如图6-7)。




(2)下丘脑胶质瘤:MRI上呈长T1长T2信号,有强化,可有钙化,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可增粗(如图8-11)。






(3)生殖细胞瘤可位于松果体、下丘脑区域,MRI上呈等T1长T2信号,但均有明显强化(如图12-13)。





病例供稿: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刘炜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李明利教授

该病例最终诊断:真性性早熟,灰结节错构瘤。


灰结节位于漏斗和乳头体之间。灰结节错构瘤是一种先天性、非肿瘤性的异位性病变,是一种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所造成的畸形,由正常的神经组织组成,病理上该错构瘤含成熟的神经元、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具有一定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可引起中枢性性早熟和痴笑样癫痫。


文献报道灰结节错构瘤均发生于6个月~6.5岁的婴幼儿和儿童,是一种中线神经管闭合不全综合征,发生于妊娠期5-6周,可单独存在,也有报道可合并颅内其他异常,如胼胝体发育不全、视路畸形、大脑半球发育不良等,女稍多于男性。MRI成像 T1WI一般与脑灰质等信号,边界清楚;T2WI等或高于脑灰质信号,通常灰结节错构瘤不钙化、无强化、不含脂肪、不发生囊变,为本病特征,肿瘤可以有蒂或宽基底。病变不随时间延长而生长,不侵犯周围结构为本病的另一个特征。本例具有上述典型MRI表现,随访1年中其大小、形态及位置无变化,加上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不需要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即可诊断灰结节错构瘤。


快扫码关注医侃(yikantime),就差你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