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元朱文,你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目前最流行的印式有两种,一种是汉白文印,一种是元朱文印,这两种印章格式的名字似乎也有一种对应关系。元对应汉,朱对应白。自从有元朱文至今已700多年的时光过去,元朱文以其典雅的特有属性为更多的篆刻爱好者所喜爱,现在提起印章,大致元朱文就是绕不开的话题,而新人学篆刻,似乎元朱文也是必经这路。

一、什么是元朱文


汉白文印,汉是历史时期,白文是指印章中文字的颜色是白色的,与之相对应的元朱文呢,元基本也指元代赵孟頫以后出现的一种印章风格,这个“元”也是历史时期,朱文自然是指印章中文字的颜色是朱文的。当然,这个“元”字也有“浑元”的意思。

(罗福颐刻汉白文印式的印“罗福颐集”)

(赵叔孺刻元朱文印式的:“赵氏叔孺”)

其实,如汉白文起始于秦汉时期而不是起始于汉一样,元朱文起始于宋元时期而不是起始于元。

元朱文与之相近的还有圆朱文、细朱文这样的概念。圆朱文是因为印中的文字线条贺劲流畅 ,同时又是朱文,因此称为圆朱文。而细朱文则是指印中的线条是朱而细。所有的元朱文印都是细朱文印,但细朱文印并不一定是元朱文印。(关于元朱文的概念,以前写过一篇定义类的文章:是圆朱文还是元朱文,说得比较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翻看)

二、元朱文印的特征


元朱文印的特征是明显的,初学者可以记下面三条:

1、小篆印文:即元朱文印的入印文字是小篆,而且是基本上是不加变化的小篆文字,如:

(邓石如小篆入印刻元朱文印“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2、朱文细线:即元朱文印的印面文字都是朱文细线,像吴昌硕那种粗线朱文的印即不是元朱文印,如图:

(吴昌硕刻粗朱文印“双梧桐馆”)

(陈巨来刻细线的元朱文印“大风堂珍藏印”)

3、文字连边:这一点可以区隔开来元朱文印与其他细朱文印(比如汉朱文印除了文字不是小篆外,形式特征上还有与边栏的关系)

(汉朱文印“孙敏印信”虽然也是细朱,但不连边)

(王福庵刻元朱文印“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文字与边栏发生粘连)

三、元朱文印的三种风格


除了以上三种特征外,其实元朱文的风格还是有差异的,所有的元朱文名家的作品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可以把这些作品归为三类:

1、书法属性强烈一类:也即作者以自己有特性的书法写出小篆文字直接入印,这一类作品充分体现婉转流畅的篆书的书写之美,篆法结构有强烈的疏密对比,字势舒展,这种元朱文的风格特征是强调书法属性,文字个性较强烈。如:

(邓石如刻书法意味较强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吴让之刻“观海者难为水”)

(徐三庚刻“有所不为”)

显然,上面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都是“印从书出”理论的实践者,他们把他们自家有个性的篆书入印,印章内的文字就是他们个人的书法特征的展现,个性风格突出,极尽篆书书法之美。

2、印章属性强烈一类:这一类作品,印章内的文字,或者还有一定自家的书法意味,有书法的篆书之美,但对线条做了相应的适合印章的变化,增加了平直的线与线之间的排叠感,如:

(韩登安的元朱文“祖籍会稽生长泉唐防寇河洛备边天汉开府三秦游钓西湖”)

这方印里还有韩氏的篆书书法意味,但已经经过了印章化的处理,强化了印章属性。

(方介堪元朱文印“景斐鉴藏书画”)

这方印的书法意味完全淡化,增加了线条的排叠纹样,强调了印章属性。这是印章属性强烈的一类。

3、工艺属性强烈一类:我们看“元朱文为近代第一”(赵叔孺语)陈巨来的印:

(陈巨来刻“北室”)

(陈巨来刻“云松馆”)

(陈巨来刻“老董风流尚可攀”)

显然,在陈巨来手里,元朱文印里的篆法基本已无书法意味下的时序递进之美,书法意味在他的作品里相应地淡化了,他强调每个字的篆法装饰性,突出了工艺之美,是极尽装饰的文人雅意之美。

四、学习元朱文印的努力方向


如上所述,元朱文印有三种风格取向,书法美取向,印章美取向,工艺美取向,那么,作为初学者学刻元朱文,在这三种风格取向中做取舍时一定要把握适当的度,过分强调书法美,则印文一盘散沙,互相不能照顾,印章失去印味,如果过分强调印章美,则有可能失去书法的笔势与时序节奏之美,也就失去了元朱文最重要的篆法美,适当的工艺化装饰,可以表现出印章的工艺之美,而过分强调工艺化,则会完全沦为匠俗。

如李刚田老师所言:学习元朱文,这三种审美取向既需要把握平衡,又需要突出一个主调。既要有个性,又要符合审美。

显然,元朱文在其技法上和文化上都给学篆刻的新人提出了较高要求,当我们充分考虑元朱文的三种审美属性之后,我们会发现,不管如何突破,印章属性和工艺属性这两种审美的追求都是受局限的,元朱文的学习出路仍然存在于篆书书法的新面貌,那么,初学者的努力方向大抵还是要努力修行自家的篆书书法,以期不断在元朱文面貌中有所突破。也就是说,如果你打算学元朱文印了,先把篆书书法练起来吧,这才是正确的努力方向,不要急着临印,工艺化地雕琢线条。

(【老李刻堂】之13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