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如是(中)

 昵称41203713 2017-05-09



五、改朝换代中变节的钱谦益


清朝建政后,开始录用前朝耆老,老钱也去应召,以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当《明史》馆副总裁,顺治三年(1646年)称病回家。不久因为江阴黄毓祺谋反案受到牵连,被逮捕入南京监狱,柳如是拖着怀孕的身子前去南北两京四处奔走,将他救出。老钱从此隐居常熟绛云楼读书写作。因此而更加属意与柳夫人涵咏吟唱诗词,检校图书著疏历史。柳夫人随侍左右,好读书乃至放言高论。有客人夹着自己的著述前来登门求教的人,纷至沓来,几乎没有一天间断过。


老钱有时倦于见客,即派小柳出面应酬。但见得英姿勃发的河东君:时而穿上貂冠锦靴像是一名女将,或者穿着羽衣霞披如同贵妇,清晰流畅的言说像是泉水流淌,雄辩锐利的谈锋如同高岭崛起,在座的客人为她的绝色聪慧所倾倒。有客人需要回访答拜的,河东君就乘着小轿,带着婢女,代老钱访问旅行而来的客人,与客人随意酬唱,有时竟然盘桓一整天,老钱也并不吃醋,常常对人说:“她即是我高贵的弟弟,又是我的好秘书。”常常戏称她是“柳儒士”。


庚寅年(顺治七年1650年)绛云楼失火,烧毁了他们夫妇的大部分藏书。老钱和小柳移居红豆山庄。山庄种有红豆树一株,因此而得名。中秋佳节到来,伴着良辰美景,老钱携小柳划着一艘小船,荡桨在湖山风景绝佳之处。老钱有《中秋日携内出游》诗中记载了他们夫妇出游的浪漫景况:


绿浪红阑不带愁,参差高柳蔽城楼。

莺花无恙三春侣,虾菜居然万里舟。

照水蜻蜓依鬓影,窥帘蛱蝶上钗头。

相看可似嫦娥好,白月分明浸碧流。


小柳按照老钱原韵唱和道:


秋水春山澹慕愁,船窗笑语近红楼。

多情落日依兰棹,无籍浮云傍彩舟。

月幌歌兰寻塵尾,风床书乱觅搔头。

五湖烟水常如此,愿逐鸱夷泛激流。


他们夫妻唱和的诗作,大多附录于老钱的《有学集》,这些诗作只是一部分,有的还没有尽行收进集子。


在长江以南,藏书之丰富没有超过钱谦益的。自绛云楼遭受火灾以来,老钱所收藏的宋元精刻原版图书皆化为灰烬。当今之世所相传的《绛云楼书目》是老钱在闲暇之时,通过回想记录的书目,尚遗漏的那部分图书占全部藏书的十分之二三,因为存放在常熟城东的老宅内,这些书籍都没有损失。北宋版图书及《后汉书》得以幸存。当初老钱购得此书,出价三百多两黄金,因为《后汉书》缺失两本,持有者降价销售给了他。老钱如获至宝,一直珍藏在老宅中,为了寻觅缺失的图书,他遍托书商,急欲补齐这两本书。有一书商的书船停泊在乌镇,到小铺子中买面条当晚餐,发现小老板在破旧的簏篮中取出旧书一页准备做包装纸,仔细一看竟然是宋版《后汉书》。书商大惊,暗暗高兴,立即以几两金子将这本破旧的图书买下。但是首页已经缺失。书商希望主人能够补齐,店老板说:“让邻居包面条了,需要的话可以立即索取回来,补齐全书。”书商等待将《后汉书》补全后,星夜从乌镇出发赶回常熟,老钱见到这两册宋版书,喜极欲狂,摆盛宴款待书商,以二十两金子的价格买下这两册图书,以至这套图书竟为完璧。这套图书纸质油黑,炯然夺目,真正的藏书家不世之宝贝。到了清代,这套宋版《后汉书》为身居要职的大员收取。


一日,老钱赴完亲朋家的宴席,乘轿子回家,在过迎恩桥时,轿夫跌倒,导致主人受到倒在地上的仆人惊吓,回到家中突然得一种奇怪的病:站在那儿眼睛就会向上看,头欲翻拄于地下,躺下来就好了。老钱多次找医生看,均不见效果。这时有良医俞嘉言恰好路过常熟往其他地方为人看病,老钱立即派遣仆人前去邀请他到府上为自己诊视。过了数天俞大夫才姗姗来迟,问他导致怪病的缘由,听完老钱讲述,老俞宽慰道:“你这病好治,不要害怕。”老俞问官家:“府上轿夫有强悍善于走路的,喊上数人来。”于是数名身体强悍轿夫被召来,老俞命令赐给酒饭。几名轿夫酒足饭饱后,俞大夫对这几位说:“你们这些人尽量要吃饱些,且可以当游戏玩。”命他们分列于庭院于四角,先由两人将老钱夹持,用力强迫他快快行走,由东向西,至南到北,相互更换着快步行走,不给老钱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老钱苦不堪言,老俞全然不顾,越是喘息急促,越是加快脚步。过了一会老钱终于可以休息了,而此时病已经痊愈了。其他的医生在旁边观看,不解其意,老俞缓缓道来:“这种病乃是下桥跌倒所致,左边的那叶肝脏抽搐折损使然,如今扶掖着他快步疾走,抖擞经络,则肝叶得以舒展。得以复原位置,则气息舒畅,而头目安康舒适,这种病不是药石可以医治。”老钱越发佩服他的神奇医术,称赞他为圣医。


顺治二年农历已酉年(1649年)豫亲王多铎率领清朝大军渡江南侵,南明诸大臣相继投降,有送礼送钱至万金的家伙,独钱谦益送礼很特别,看上去很是微薄,以表示自己的清正廉洁。送礼的礼单上用工整的小楷恭敬细致地写道:


“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臣钱谦益百拜叩首,谨启上贡。计开鎏金银壶一具、珐琅银壶一具、蟠龙玉杯一进、宋制玉杯一进、天鹿犀杯一进、夔龙犀杯一进、葵花犀杯一进、芙蓉犀杯一进、珐琅鼎杯一进、文玉鼎杯一进、珐琅鹤杯一进、银镶鹤杯一对、宣德宫扇十柄、真金川扇十柄、弋阳金扇十柄、戈奇金扇十炳、百子宫扇十柄、曾鲸杭扇十柄、真金苏伞四十柄、银镶象箸十双,右启上贡。”


又署:


“顺治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钱谦益。”


看来钱谦益对于清朝占领军首脑豫亲王多铎的心思爱好是经过仔细揣摩,礼品也是认真准备,很能投其所好。虽不是什么金银财宝,却是价值无法计算的文玩艺术品,有些是具有文物价值的珍贵收藏品。苏州人張滉和豫亲王的秘书诸暨人曾王佐关系很好,老钱送礼时曾秘书正好在场,见到了老钱送礼的帖子,而且记了下来。回去后和张滉说:“那天老钱捧着帖子入得豫王府,跪在丹墀下一边叩头,一边向豫亲王爷致辞,豫王满面喜色,接到这些礼物非常高兴。”看来老钱的马屁是拍到点子上了。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破南京,南明弘光政权亡,史称乙酉五月之变。当时柳夫人劝牧翁说:“您老还是舍生取义以全大节而不负盛名。”而老钱面有难色,小柳准备自沉家中的水池以殉节,被老钱拉住强行阻止了。当时苏州的沈明伦正好在钱家教书,看到了这一幕。后来钱牧斋回到常熟和柳如是共同拂水山庄游玩,见到石涧流泉洁净清澈可爱,老钱欲在其中濯足嬉戏,站立未稳向前倾倒,被小柳拉住,并取笑道:“这些只是沟渠之水,岂是秦淮河水耶?”暗里讽刺老钱在乙酉之变中未能投水殉国的往事。老钱闻听此言,脸呈羞惭之色。


清兵在湖州抓住了偷偷潜逃出城的弘光帝,押往南京。豫亲王多铎将其关押在司礼太监韩赞周的府邸,命令南都的旧臣一一去谒见。大学士王铎独自站立在那儿历数弘光帝朱由菘的罪恶,并且说:“我不是你的臣子,怎么能够拜谒你!”于是挥舞着手臂,嘴里嚷嚷着离开了。当时豫王的记室(秘书)曾王佐目睹了这件事。这一天只有钱谦益见到故主伏地恸哭,不能起来,曾王佐将他搀扶着离开。证明老钱良知未泯,对故国故主尚残留着感情,绝非见风使舵,忘恩负义之徒。


拂水山庄在常熟城西郭锦峰之麓,牧翁祖先坟茔在此地。依精致雅舍分别建有耦耕堂、秋水阁、小苏堤、梅圃溪堂、酒楼等景点。老钱时常携小柳在这里冶游休息,每每于早春季节梅花将要开放的季节里,两人乘坐画舫,轻飏着漂浮而来,令书童在船中击鼓,音节轻盈激越,老钱说是为了催促花信早点到来,小日子过得优越而舒适。


芙蓉庄也就是他们所住的红豆村,在常熟的小东门外,离城三十里,是白茆世家顾氏的别墅。老钱是顾氏的外甥,所以后来这栋别墅山庄归钱谦益所有。庄内有合抱红豆树一棵,数十年开一花,花为白色,结的果实如同皂荚,子粒红如樱桃。顺治十八年(1661年)老钱八十寿辰,这时红豆花刚刚开放,距上次开花时间已经有二十年时间。老钱夫妇与诸名士赋诗联吟共同以纪念这样的祥瑞出现。至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再结出果实数斗,村里人竞相来取,这时红豆山庄已经完全毁弃,唯有红豆树尚留存在野地里,如今树也已经半枯,每年发一枝,而枝也无定向,当地老百姓说:“树枝所指的方向,稻谷也每每歉收。”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想当年南明弘光皇帝朱由菘上位的时候,老钱应召带着小柳去履任。经过丹阳,两人同车携手或者令柳夫人牵着毛驴而自己紧随其后,私下里老钱悄悄对小柳说:“好一幅《昭君出塞图》啊!”于是乡里传出老钱令小柳着昭君装一路招摇着前往南京。



六、小柳的作风和老钱的风度


钱谦益投降清朝后,在官场也很不得志,因为清廷并不承认南明弘光朝封的所谓正部级的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大学士,只认当年崇祯皇帝封的副部级礼部侍郎,只封了他一个礼部侍郎、弘文院学士兼管明史馆,目的只是借助他对历史的熟悉,让他负责修明史。因而不久,他就郁郁寡欢,以生病年老为理由返回家乡。这时闲待在家中的小柳,因为春闺寂寞还闹出了风流韵事来。


据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考证:消夏闲记和牧斋遗事记载,河东君和牧斋之性格,一诙谐勇敢,一迟疑怯懦,颇相符合:


乙酉王师东下,南都旋亡。柳如是劝宗伯死,宗伯佯应之。于是载酒尚湖,徧语亲知,谓将效屈子沉渊之高节。及日暮,彷徨凝睇西山风景。探手水中曰,冷极奈何!遂不死。


这和前面记载在南京白下官邸怯于自沉家中花园是相一致的。柳如是的忠烈和钱谦益的苟且,在性格上是相吻合。老钱投降清廷后被委任新朝委任高官,必须北上去北京履任,小柳不肯北行也是某种政治上不和新朝合作的选择,她披着暗喻明朱色彩的大红披风在道旁默默为老钱送行。钱谦益当时有诗称赞“衣朱曳绮留都女,羞杀当年翟茀班”。在秋天萧瑟的风寒中,穿着红色风衣独立笑傲的留都奇女子,实在使得那些跟随丈夫坐着豪华轿车远去京城的高官太太羞惭啊!钱牧斋的赞美是对自己变节行为的内心谴责。


因此小柳一人独自留在南京白下的官邸中,当然老钱和小妻子的离别是非常伤心的,并留下了一首首的诗词记载了怅然若失的心情。老钱善意地理解小柳留在南京的行为,实在是为了表示自己内心不愿和那些朝廷命妇,随自己担任新朝高官老公去京城享受荣华富贵的矛盾心情。这使得柳夫人非常感动。他们的离别是在乙酉年的秋季,更加增添了几分凄凉:


这也许是老钱仅仅在京城任职几个月就匆匆往回赶的原因,还是因为对小柳一人留在南京有些放心不下。因为小柳不时有些桃色新闻传到京城来,甚至有老钱的儿子钱孙爱几欲动刀宰杀奸夫淫妇的传闻。原因在于小柳在老钱不在身边时和郑某、陈某苟合通奸的丑闻传出。陈寅恪引用徐树丕《识小录四·再记钱事》(见三联书店版《柳如是别传》第883页至885页)


“柳姬者与郑生奸,其子杀之。钱与子书云:‘柳非郑不活’,杀郑就是杀柳。父非柳不活,杀柳就是杀父也。”


老钱话说到这种地步,从儒家父父子子及夫为妻纲角度,儿子钱孙爱都不可能去杀父或者弑妇,甚至连自己继母的情人都不能杀了,所谓妇人淫乱的七出之罪,在父亲对于爱妾宽容下夫复何言呢?


乙丑年(1646年,清顺治三年)春,老钱从北京乞病告归,夫妻两人从南京返回家乡常熟,携柳如是回到拂水山庄,老钱甚至当面承诺小柳可以“畜养面首为乐”,也即宽宏大量的钱谦益同意柳如是可以有自己的小情人。所以说老钱家信所言“柳非郑不活”一语的明确证明,不仅让小柳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有滋有味,随心所欲。老钱确实舍己为人可以将自己爱情与别人分享,而且完全不顾及家人的感受和社会舆论的谴责。这也埋下了老钱去世以后小柳与整个钱氏家族不可调和矛盾的伏笔。(见陈寅恪三联书店版《柳如是别传·下》)


无疑,小柳是仰慕老钱满腹经纶才学的粉丝,这种仰慕发展到了最终结为连理走进婚姻殿堂,而老钱也是欣赏小柳才貌的追慕者,两人的相互欣赏可以打破年龄悬殊的界限,使性情和情趣的相投上升到情爱的高度,由于年龄的悬殊在婚后性生活的和谐方面肯定是存在问题的。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相互欣赏最终发展到相互尊重、相互砥砺、相互理解的状态,这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似乎很有些现代人的爱情观,而不再是死守纲常礼教。


在钱谦益而言,大节已亏,就不在乎这些男女夫妇之道的遵循,推己及人,他宽容地对待柳如是的婚外情。早年的柳如是是五岁进入归家院十四岁就被所谓“吴江故相”曾任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的周道登买去当丫鬟,备受宠爱,后收为小妾,经常被老相爷抱在膝盖上授以艺文,也就是说不知名的父母传以天生丽质,归家院徐佛传授了声乐字画,老丞相又教授以诗书礼仪,多种因素使她成长为色艺双全才貌具备不输于当下任何读书人气质和风度。不到一年,周家群姬众口烁金,说她生活作风放肆不羁,私通仆人。小柳差点被逼死,幸而她一向乖巧,很讨老夫人欢心,只被逐出周府,重回归家院。小柳干脆挂出“相府堂下妾”的招牌,艳帜高张。在稍有积蓄后,她在教坊司削去妓籍,仅凭一画舫一船书,浪迹江湖,结交天下才士,活得随性、惬意、潇洒,她乘画舫浪迹松江、嘉兴一带,浮家泛宅,与一帮高才名士交往,对于那些纨绔富家显贵子弟她是瞧不上眼的。她曾经和松江被称为“云间三子”的陈子龙、李雯、宋徵舆及宋徵壁等几社名士多有情感诗文上的交集,尤其是对陈子龙仰慕不已,成为众生的蓝颜知己,子龙兄抗清壮烈牺牲后几乎成为柳如是心中永久的痛,而陈子龙也是钱牧斋的知己,陈子龙举义前老钱多有资助,这些不能不说是受到柳如是的影响。宋徵壁在《秋塘曲并序》中描述她“凡所叙述,感慨激昂,绝不类闺房语”年纪轻轻“有烈丈夫风”等等。也就是说柳如是在民族大节上巾帼不让须眉是一贯,在生活小节上男人能干的她都一点不委屈自己,这是某种人性对于封建羁绊的反抗,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追求男女在人格上平等的壮举,类似钱孙爱这样凡夫俗子岂能够明白。


明末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士风陷于放诞,情欲的滥觞大大冲决了纲常礼教的羁绊,使人的性情和欲望超越理性而顺应了自然,钱谦益的理解纵容,也是对于对方人格的尊重,这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使得柳如是即使再婚后在精神和人欲上都保持了相当的自由度,这是为一般遵循着男尊女卑的夫为妻纲的道学先生所不理解的。而这些表像均为理学由外在的天命纲常,走向内心自由王学理论,后来在李贽“童心说”和公安派三袁“性灵学”顺应人之自然本性发展的必然。对于老钱而言,他就是王夫之心学理论的追随者,且和公安派三袁均有良好的交往,和当时学者如同冯梦龙和汤显祖都是朋友,自然对于柳如是的尊重和欣赏包括对于她才华和欲望的尊重,这点他那位才质平庸的儿子钱孙爱实在不能与其老父等量齐观,只能甘居下位,那是因为在境界和胸次上层次不同所产生的隔膜。


王澐《辋川诗抄·四·虞山竹枝词十四首十三》讽刺柳如是的生活作风问题写道:


芙蓉庄上柳如緜。秋水盈盈隐画船。

夜静秃鹫啼露冷。文鸳常随野鸥眠。


陈寅恪摘录《荷牐丛谈三·东林中依草附木之徒》条,来说明钱牧斋此时的心态,十分传神:


当谦益往北,柳氏与人通奸,子(牧斋先生的儿子钱孙爱)愤之,鸣官就惩。及归,怒骂其子,不容相见。为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乃以不能守身,责一女子耶?此言可谓平也恕也。


老钱这句义正辞严的诘问,借用官场首鼠两端的假道学的批评,抨击儿子对于一女子不能守身的苛求,可谓一针见血。何尝不是对自己不能守节全义而有负君臣之道的愧疚,而小柳却是有民族大义的忠烈女子,在老钱来看所谓男女关系问题和君国大义相比完全是可以原谅的生活小节,不足挂齿。我老父亲尚能原谅宽宥,岂容得你这小子去指手画脚,他与儿子断绝了父子关系。


实践证明老钱的宽容将得到小柳的加倍回报,在大是大非面前小柳表现出了巾帼英豪的大无畏气概。而老钱则显得窝窝囊囊,实在是烂泥巴扶不上墙。



 陆幸生:《独立作家》专栏作家。1953年生,江苏海门人。出版有长篇小说《银色诱惑》《银豹花园》(获第五届金陵文学奖)《银狐之劫》《扫黄打非风云录》《村官》《兵团梦引》《军旅画魂》,纪实文学集《画册迷案》,文集《书海波澜》,随笔集《拒绝诱惑》《秋风沉醉的夜晚》《笔底明珠终璀璨》,诗集《剑胆琴心》《松风梅影》《岁月远去》等。

主编:谭越森

微信:tanys_1980

投稿信箱:tanys1980@yeah.net

独立、先锋、自由。正在形成的文学思潮!

您的赞赏是一种力量,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