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意志上战胜自己

 家教_自主学习 2017-05-10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在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曾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他说的这个气,就是正气、勇气、毅力和信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顽强而豁达的意志。孟子就是凭着自己自主、自立、自强的意志,从早年丧父的贫困家境中走出了一条成才之路,成为与孔子齐名的大学者。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树立顽强的意志品质,并不限于去顽强地啃书本知识。在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若意志薄弱,轻易地松气、泄气,就无法战胜自身的弱点,把握不住成功的机遇,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那么,如何在意志上战胜自己呢?

一、立志,树立远大的志向

在我国古人看来,意志就是志气,所谓养浩然之气,指的就是要有志气。一个人若没有就难有正气和勇气,而只能有邪气、郁气、怨气。人离开了,就没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便会神情恍惚,魂不守舍,懒惰散漫,浑浑噩噩地度日子。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从立志开始的,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感到自己生活乏味,无所事事,什么东西都对自己缺乏吸引力的时候,就应该认真地想一想,我到底有什么志向没有?我这一辈子究竟要干什么?究竟怎样去度过生命的分分秒秒?这个问题解决了,目标确立了,就会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又有了一只无形的手,在牵动自己的每一根神经,将自己引向一个富有魅力的世界。

立志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坚持志向的一贯制。一个人步入学校之后,就开始萌发了志向的闪念,就开始勾画朦胧而美好的理想蓝图。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理想付诸实施,不少人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磨砺,或半途而废,或浅尝辄止,变成常立志又常后悔的人物。

研究表明,只有那些意志坚强、事业心强、能适应各种社会压力的人,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智力水准,主要的还是在非智力因素上,特别是取决于有无良好的意志品质。所以,青少年学生若要争气,就要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一分汗水一分果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生活的强者敞开的。

二、自觉,扬起意志的风帆

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完全自觉地从事某项活动时,便能保持活跃、清醒的头脑,十分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像自己不再是奴隶,而是个主人,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也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同学中,凡是学习成绩好的,都是学习上比较自觉的。他们能严格遵守纪律,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和学习计划,遇到问题能主动去解决,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能更广泛、更深入地去思考、去动手,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有了自觉性,人才能将精力集中在既定目标上,意志力才能真正在头脑中起作用,行为才能产生效果。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自觉性呢?自觉性的舵手就是人的自制力。它是人在意志行动中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它一方面促进人们努力克服执行决定中产生的怯懦、犹豫、懒惰等,另一方面善于在行动中克制冲动行为,从而更坚定地执行自己的决定。缺乏自制力的人,行为必然带有很大盲目性,情绪也极易受干扰。今天有好电视,就搁下了书本;明天想打球,又丢下了书本;后天到邻家去甩扑克,结果又与书本无缘。如果我们总是凭一时兴趣、一时冲动去干事,到头来可真的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三、拼搏,培养顽强的品质

如果你在为人处事或在向某个既定目标迈进中遇到困难时,做到了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说明你是个意志顽强的人。顽强的意志,有着无穷的渗透能力,它可以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完成艰苦卓绝的事业。意志的顽强性说来也简单,就是一个字。不论干什么事,只要你有恒心,尽管条件非常恶劣,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也能扎下根,生出一片绿荫。

四、自信,鼓足生活的勇气

悲观消极是意志薄弱的一种表现,但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现消极的,其第一个信号是缺乏自信心,或是信心不足。对所从事的事情信心不足,会使自己自动放下武器,否定自己,最后失去进取之心,或一蹶不振,或功败垂成。

自信心常常能医治意志的缺憾,因为人几乎在孩子时,就有着羞怯感和自卑感,这种心态或情绪,会使人的能力大为逊色。自信心是心态调色板上最鲜亮、明快的色调,它可以使人闯出沉闷压抑的灰色自我。比如,一些名列前茅的学生高考落榜,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尚能闯入重点,这里就有一个信心足不足的问题。

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力量将事情办好,才能勇气十足地面对现实,才能战胜自己的怯懦与自卑。树立自信心不是讲讲而已,更不是盲目自信,而需要有一定的底气为基础。除了自我的心态平稳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作保证。如果一个人在学习和事业上不做努力,还去表现一种自信,那只不过是妄自尊大、华而不实,不仅与事无补,反而成为人格上的残缺者。

五、勤奋,克服自己的惰性

懒惰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精神病毒,它的危害不亚于鸦片。当一个人被惰性所支配时,整天没精打彩,死气沉沉。或者只说不做,空耗时间;或沉湎于幻想,没有激情、没有冲动、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创作欲望,整个生活枯燥乏味。

应该说,惰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生中滋生的惰性,主要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例如厌倦学习,怕吃苦、不勤奋、不上进等等情绪状态,都是一种惰性的表现。懒惰与疲劳的性质也绝不相同,真正的懒惰是心理的而非身体的,起于观念及情感作用,而非起于身体或工作状况。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惰性,常常用疲劳来掩饰怠惰,这只能使自己越来越厌学,若不加以克服,是非常有害的。

懒惰同生理疲劳没啥关系,却同心理疲劳有关系。同学们可以做一下这样的试验:将4个手指捆住,只留下1个手指去拉动一根绳,绳下系一重锤,反复拉下去,动作渐缓,最后便精疲力竭,拉不动了。这时,有人突然刺激这个手指,手指又立刻动起来。可见肌肉并未疲劳,只是神经对于这个工作已经厌倦了,这便是心理疲劳。长久的心理疲劳会使人养成惰性。惰性还起于喜欢空想和缺乏兴趣两大原因。青年人爱空想的居多,缺乏兴趣也是惰性最主要的生成原因。人一旦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那么现实中的一切都没有吸引力了,也就谈不上什么目标,动力和来自学习、创作的快乐体验了。

要克服惰性,要从以下3个方面做起:

1)认真地检查一下自己是否经常出现心理疲劳,确认后,想一想怎样通过情绪调节来使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下决心今日事今日毕。

2)如果你是一个有志气的人,就不要有过多的打算,老是想明天怎么样,而是想怎样把眼前的事做好。你不妨排个日程表,每天都要排几项应该于的事,如果你能每天都坚持干一两件实事,惰性自然就会同你分手。德国大诗人歌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说:你的昨天若是明朗而自然,你今天工作就自由而有力,也能够希望有一个明天,明天就能取得不少成绩。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就是一个奴隶。

3)培养和寻找你的兴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明日欢乐论:人生若是毫无乐趣可言,他就不能活在世上,人类生活的真正刺激,就是明日欢乐……教育人们,就是给他们提出未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